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19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80篇
预防医学   68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126篇
  1篇
中国医学   9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葡萄球菌肠毒素 B(SEB)和 T 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4(TIM4)在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收集24例过敏性鼻炎(AR)患者和22例非 AR 患者手术切除的鼻黏膜标本。从手术切除的鼻黏膜中分离单核细胞并进行流式分析。采用 ELISA、qRT -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 AR 患者鼻黏膜中 SEB 和 TIM4水平。结果在 AR 患者的鼻黏膜中检测到了大量的 B 细胞,同时表达高水平的 TIM4和共刺激分子。在 AR 鼻黏膜检测到高水平的 SEB。加 SEB 培养时, SEB 能介导鼻黏膜 B 细胞 TIM4的表达。 SEB水平和 TIM4+ B 细胞频率呈正相关(r =0.596,P <0.05)。结论AR 鼻黏膜中 SEB 和 TIM4表达升高;接触 SEB能介导幼稚 B 细胞表达 TIM4和共刺激分子。 TIM4+CD19+B 细胞可能成为治疗 AR 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黏膜佐剂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经鼻内免疫诱发旋毛虫感染的黏膜免疫。方法 24只NIH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即:①CT-B免疫组(CT-B);②正常对照组(C);③CT-B免疫感染组(CT-B+INF);④单纯感染组(INF)。CT-B组和CT-B+INF组每周经鼻免疫1次(幼虫抗原100μg、CT-B10μg),共3次,末次免疫后1周,CT-B+INF组和INF组同时给予200条旋毛虫幼虫攻击感染,感染后一周,检查小鼠肠道成虫数、雌虫生殖力。CT-B组与C组于CT-B组末次免疫后7日,CT-B+INF组与INF组于攻击感染后7日,对各组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肠黏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进行比较。结果 与单纯感染组相比,CT-B+INF组肠道成虫数明显减少,雌虫生殖力明显降低,成虫与新生幼虫减虫率分别为89.95%和74.93%。CT-B+INF小鼠肠黏液sIgA、血清IgA较对照组小鼠明显提高(0.29±0.07vs0.09±0.02,0.25±0.09vs0.08±0.01,P<0.001);而两组IgG1和IgG2b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CT-B+INF组小鼠肠黏液sIgA、血清IgA较INF组小鼠相比有显著性差异(0.78±0.25vs0.08±0.15,0.42±0.10vs0.10±0.10,P<0.001),而两组IgG1和IgG2b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本研究显示CT-B不仅能提高局部黏膜sIgA水平诱导局部免疫应答,还能提高IgA水平诱导全身  相似文献   
23.
鼻黏膜给药制剂是药物制剂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鼻腔给药可能会对鼻黏膜造成损害,因此应重视该类制剂对鼻黏膜毒性的考察。本文综述了鼻黏膜给药制剂的局部毒性评价方法,包括鼻纤毛毒性评价、鼻黏膜形态学评价、红细胞溶血实验及生化物质释放。不同评价方法各具优缺点,在对鼻腔给药制剂进行评价时,要根据研究内容与目的合理地选择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4.
1什么是鼻用激素?鼻用激素全称叫做鼻用糖皮质激素,指成分中含有糖皮质激素的各种喷鼻剂。是目前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的一线首选治疗药物。它有明显的局部抗炎、减轻水肿的作用,可促使病变的鼻黏膜恢复至正常,临床上能有效缓解鼻炎患者的鼻塞、流涕和喷嚏等症状。  相似文献   
25.
鼻黏膜出血是肝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肝病患者由于凝血机制受损,出凝血时间延长,使止血成为难点。如不能迅速有效的止血,往往会引起  相似文献   
26.
鼻科学     
鼻息肉中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的表达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的表达和定位,这种蛋白是一种抗菌多肽,存在于正常的鼻黏膜和人类鼻息肉中。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在先天的宿主防御系统中是一  相似文献   
27.
明刚 《家庭医生》2008,(4):38-38
据报道,一种简便、高效的肿瘤初筛试剂日前在北京问世。只要你用棉签刷一下鼻毛,然后在棉签上滴一点试剂,根据颜色变化就能判断出是否有癌症。其理论根据是。当人体出现肿瘤时,人体的基因、细胞、组织、器官等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这时,体内的空腔脏器黏膜极易受到肿瘤细胞侵袭而受损,受损后的黏膜就会有极微量的反应渗出物。而鼻黏膜则是一个重要而方便取材的参考原料。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对慢性鼻-鼻窦炎病人行鼻内镜手术后窦腔黏膜上皮化的作用。方法176例慢性鼻-鼻窦炎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2例,对照组94例。治疗组在术中及术后wk 1及wk 2复查时术腔加用布地奈德明胶海绵贴铺。除此之外,其他治疗均与对照组相同。术后复查6 mo以上,鼻内镜下观察术腔上皮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上皮化时间为(5.7±s 1.1)wk,对照组为(7.4±1.6)wk,差异非常显著(P<0.01)。半年内治疗组81例上皮化,对照组85例上皮化,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术后局部应用布地奈德,能明显促进窦腔黏膜上皮化,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对磷酸川芎嗪大鼠鼻黏膜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鼻循环法研究环糊精的浓度和种类对磷酸川芎嗪鼻黏膜吸收的促进作用,计算磷酸川芎嗪体外吸收速度常数;通过体内法研究大鼠鼻黏膜给药后药物在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并计算绝对生物利用度。在此基础上就在体法与体内法两种方法的相关性进行考察。结果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βcyclodextrin,HP--βCD)可显著促进磷酸川芎嗪的鼻黏膜吸收。但在质量分数为0.5%~5.0%内,HP--βCD的吸收促进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和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相比,HP--βCD的吸收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对照组、质量分数为0.5%-βCD和质量分数为0.5%HP--βCD组磷酸川芎嗪鼻黏膜吸收速度常数(ka)分别为0.158、0.163、0.233 mg.min-1,对照组与HP--βC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和-βCD组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与HP--βCD组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45.7%和66.5%,两组间绝对生物利用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βCD能显著提高磷酸川芎嗪大鼠鼻黏膜吸收速度和生物利用度。大鼠在体鼻循环法与体内实验结果相关性良好。  相似文献   
30.
绿茶中多酚类化合物包括表棓儿茶素棓酸酯(EGCG)、表棓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棓酸酯(ECG)、表儿茶素(EC)和(-)-儿茶素,其中EGCG是最主要的多酚类化合物。为了探索绿茶抗炎作用机制,作者采用原代人鼻黏膜成纤维细胞和A549支气管表皮细胞,分析了上述5种化合物对IL-8诱导的阻断作用。分别用2、10、50μg/mL的5种绿茶多酚与成纤维细胞和A549细胞共同培养24h,然后培养液用10ng/mL的重组人IL-4、IL-13、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刺激24h,再用1ng/mL的IL-1β处理24h。以ELISA分析IL-8,并进行蛋白质印迹分析和RT-PC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