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2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3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9篇
临床医学   193篇
内科学   29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40篇
外科学   646篇
综合类   608篇
预防医学   61篇
药学   173篇
  1篇
中国医学   10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前路钛板结合方形区螺钉内固定治疗伴有对侧骨盆前环不稳定波及双柱的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2005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涉及髋臼骨折的患者115例,按照髋臼骨折Judet-Letournel分型,收集其中一侧髋臼双柱骨折且伴对侧骨盆前环不稳定的患者19例,其中双柱骨折8例,T型骨折5例,横行骨折3例,前柱伴后半横骨折3例。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21~58岁,平均35.6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1例,重物砸伤5例,高处坠落伤3例。合并伤:失血性休克3例,肋骨骨折并血气胸3例,四肢骨折4例,腰椎压缩性骨折l例,腹部闭合性损伤2例,颅脑损伤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仰卧位前路髂腹股沟入路,对侧骨盆前环不稳采用钢板螺钉固定,髋臼双柱骨折行重建钛板及经钛板3~5枚皮质骨螺钉(方形区螺钉)部分经骨表面内固定。术后应用Matta放射学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定期随访,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é和Postel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 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月,平均18.3个月。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按Matta评分:解剖复位11例,良好6例,不满意2例。所有患者骨折均获临床愈合,愈合时间为2~6个月,平均3.8个月。末次随访改良Merle d’Aubigné和Postel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2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4.2%。无一例发生方形区螺钉松脱、断裂。结论前路钛板结合方形区螺钉内固定是治疗以前柱损伤为主的髋臼双柱骨折有效方法之一,但对于伴对侧骨盆前环不稳定时,其有效固定的前提是先稳定对侧骨盆前环。  相似文献   
82.
目的比较髋臼横行骨折经前侧入路给予髋臼前柱3种内固定方式的稳定性。方法将制成髋臼横行骨折模型的18个新鲜标本,随机、平均分为3组。LS组:单纯拉力螺钉固定组;RP组:重建接骨板固定组;LP组:锁定重建接骨板固定组。本实验在美国BOSE-3500型生物力学试验机上进行,依据3枚克氏针所代表的三维坐标平面,将半骨盆标本调整至人体倒置单足站立位置固定于包埋盒中,实验进行连续性轴向加载直至三组内固定均达到失效。观察3组标本在同一载荷下的纵向移位、纵向位移均2.00mm时的载荷及此时的内固定轴向刚度。结果 LS组骨折的纵向位移大于RP组、LP组,轴向刚度小于RP组、L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P组与LP组的纵向位移及轴向刚度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前侧入路给予前柱内固定治疗髋臼横行骨折时,锁定重建接骨板固定组与重建接骨板固定组稳定性相似,无统计学差异,单纯拉力螺钉固定组稳定性较弱。  相似文献   
83.
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进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盆、髋臼解剖结构复杂,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存在很大难度。髂腹股沟入路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标准前侧入路。由于其手术操作复杂,对术者手术技术要求非常高。同时,该入路不能直视四边体,骨折复位、固定困难。术后易出现复位不良、螺钉进入关节、大出血、下肢血栓、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改良Stoppa入路的出现,使骨盆、髋臼的手术入路得以简化。同时,该入路能够直视四边体,方便复位、固定。基于以上优点,改良Stoppa入路被广泛应用。近年,部分学者对改良Stoppa入路进行了进一步改良,使手术创伤进一步减小,术野显露更加充分,骨折复位、固定更加方便。本文即对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4.
刘波 《临床医学》2016,(7):53-55
目的分析评价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明显移位髋臼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80例明显移位髋臼骨折患者,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单一入路33例,联合入路47例,两组均给予重建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种入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单一入路组术后临床标准评分、X线标准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4.85%、84.85%,联合入路组分别为78.72%、80.85%,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明显移位髋臼骨折疗效确切,固定牢靠,且并发症少,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而采取何种入路方法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85.
86.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46例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患者,其中35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组),骨折复位与固定,坐骨神经探查,并进行神经松解减压或束膜吻合;另外11例患者进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牵引,理疗,营养神经等。术后随访12-24个月,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骨折复位情况:手术组解剖复位22例;坐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手术组20例优。10例很,4例一般,1例差。结论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7.
杨杰 《中国卫生产业》2014,(30):176-177
目的分析严重粉碎性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搜集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接收的严重粉碎性髋臼骨折43例患者,对其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 43例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是9.30%,复位情况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较好,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粉碎性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时,需选择合适手术入路、复位及内固定,以此保证治疗效果,确保患者及时康复。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骨盆、髋臼骨折21例(其中骨盆骨折14例,髋臼骨折7例),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手术,4例双柱骨折及4例前柱加后半横行骨折患者附加外侧切口。结果21例手术时间为85~200min,平均118min;术中失血量为270—1360mL,平均420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全部患者随访10—36个月,均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2.7—3.9个月,平均2.9个月。参照M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优16例,良3例,差2例,优良率90.48%。根据Matta改良的MerledAubigne和Postel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3例,良5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为85.70%。结论改良Stoppa入路具有切口小、解剖清晰、固定操作简单等优点,治疗骨盆、髋臼骨折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9.
累及前柱的髋臼骨折手术多采用前方髂腹股沟入路[1,2]。为改变髂腹股沟入路对髋臼前方暴露的局限性,2010-05-2012-03,我科采用改良髂腹股沟下入路或联合Kocher-Langenbeck(K-L)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累及髋臼前方、内侧壁或合并髋关节前方损伤的髋臼骨折47例,其中34例获随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0.
髋臼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髋关节创伤.骨折部位涉及髋臼前柱、前壁、后柱、后壁累及关节面.临床对髋臼骨折的治疗,以往多采用保守治疗,致残率较高.近年来,临床对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逐渐替代了传统的保守治疗.在术中获得准确标准的X线影像,已成为手术成功的有力保障,本文重点讨论术中C型臂的投照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