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0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52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282篇
内科学   94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931篇
预防医学   264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12篇
  1篇
中国医学   75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336篇
  2012年   334篇
  2011年   326篇
  2010年   292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339篇
  2007年   272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北京市西城区1989~1997年预防接种副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分析发生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原因,以控制和降低副反应的发生率,对1989~1997 年北京市西城区预防接种副反应的监测资料做了分析。1989~1997 年北京市西城区预防接种副反应发生率为38-49/10 万。其中1994 年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0-84/10 万;1997 年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316-57/10 万。副反应发生年龄以6 岁最多,占总反应的72-70 % ;其次为< 1 岁,占9-39% 。90-09 % 的副反应发生在接种后≤1 天。88-17% 的副反应与接种≥2 次同种疫苗有关。一般反应、加重反应、异常反应分别占总反应的2-09% 、70-61% 、27-30% 。其中157 例异常反应中过敏反应占59-24% ,非特异性反应占40-76% 。  相似文献   
82.
采用建德市肾综合征出血热Ⅰ型灭活疫苗效果考核现场资料,计算5~9岁和10~14岁各年龄组的效益费用比(BCR)和效果费用比(CER)。结果各年龄组BCR和CER均小于1或大于0;5~9岁年龄组儿童接种疫苗后的CER和预防一个病人的费用是10~14岁年龄组的一倍左右。结论:可在高发区10~14岁儿童中开展HFRS疫苗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83.
王建明 《家庭医药》2003,(10):50-50
非典过后,留给人们许多思考,面对突如其来的传染病,该怎样保护自己、从容应对呢? 增强自身的免疫防御能力是应对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人体免疫防御能力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天然)免疫两种。 特异性免疫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84.
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相应传染病最有效、最简便、最经济的公共卫生预防措施之一。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法律及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因预防接种引起的纠纷呈上升趋势,导致部分群众对接种疫苗失去信心,从而大大降低免疫覆盖率,影响了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实施安全接种对促进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越来越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85.
使用百白破疫苗是比较安全的,但个别人也可发生异常反应,我院近20年来共接种百白破疫苗21500人次,其中发生接种局部无菌化脓10例,严重异常反应4例,现报道如下。1局部无菌化脓共10例,发生率为0.47%。年龄越大化脓概率越小,接种次数越多化脓概率越大,常发生在接种后10~15天,局部先出现硬结,渐扩大,变成直径2~4cm红肿硬  相似文献   
86.
目前,接种疫苗已成为预防感染性疾病强有力的手段之一。然而,感染性疾病仍是全世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因此,开发新的疫苗以阻止目前尚无疫苗的疾病,改善现有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备受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更有助于新型疫苗的开发。本文讨论病原体基因组及免疫系统新知识在发现新的抗原靶位及开发新的预防接种策略方面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7.
原发性免疫缺陷瘤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免疫缺陷瘤的处理刘宇隆李子良(一)简介和分类由于免疫系统一个或多个要素的功能缺失或衰竭,罹患免疫缺陷病使机体对感染、肿瘤、变态反应及自身免疫易感性增高。免疫缺陷病分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immunodeficiencydisease...  相似文献   
88.
邹城市1993年对预防接种管理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全面实现了以乡镇为单位定时定点接种。2001年《山东省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出台以后,全市开展了创建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活动,经过几年的努力,在房屋设施、人员配备与管理方面投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规范化管理达到了较高水平。为全面了解预防接种门诊现状,进一步推进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步伐,我们组织人员对全市预防接种门诊现状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8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预防用生物制品的需求逐渐增加。但是众多因素导致了预防用生物制品的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卫生部门有计划预防接种,对群众的健康、对传染病的有效控制造成了威胁。笔者就影响预防用生物制品生产厂经营、使用管理的因素及对策淡几点粗浅的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河南省1963~2002年百日咳流行动态及控制策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掌握河南省40年来百日咳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免疫策略和预测疫情趋势提供依据。方法对河南省不同免疫阶段的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40年来共报告百日咳3 065 075例,死亡572例。大致可分4个阶段:1963~1978年,年平均发病率为293.47/10万,死亡43例;1979~1983年,年发病率为87.70/10万~17.78/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死亡6例;1984~1990年,发病率为1.28/10万~6.73/10万,死亡1例;1990年以后发病率为0.25/10万~1.00/10万,连续10年无死亡病例。表明随着百日咳疫苗接种率的不断提高,不但大大降低了百日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改变了其流行周期。结论目前的免疫策略首先应继续做好儿童常规免疫,其次应加强百日咳疫情管理,提高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