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1 毫秒
31.
32.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30例MHD患者通过自身对照,检测透析前、后血清CRP、CER、AAG和SAA水平。结果 透析后血清CRP、CER和SAA显著升高(P<0.001)和(P<0.005)、AAG水平降低,但(P>0.05)。结论 透析过程血液与人工透析膜接触可导致患者炎症反应,四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PP)在评价透析对患者炎症刺激中,同样敏感和迅速。  相似文献   
33.
益气固肾液对透析膜生物相溶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血液透析作为一种有效的肾脏替代疗法,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透析过程的长期性和依赖性,加之体外循环的建立,血液与透析膜之间的相互作用(即生物相溶性)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透析膜生物相溶性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自1993年,膜生物相溶性的概念被正式定义,即透析过程中血液和透析膜作用后产生的一系列特异或非特异反应,目前,生物相溶性的概念已扩展到包括透析膜在内的机体与人工肾相互作用的诸多方面,如透析液的成分,以及透析方式和频率对患者的影响等.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高分子材料的不断进步,透析膜的生物相溶性会不断提高,但是中药透析液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很少有人涉及,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探讨加入中药透析液透析组与无中药透析组在透析膜生物相溶性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34.
将24例长期血透(HD)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8例,分别采用铜仿膜、血仿膜、聚砚膜透析器,以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为膜生物相 容性指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3组患者血透前、透析器首次使用及第4次使用后IL-1β、TNFα的水平。发现IL-1β、TNFα的水平依次为聚砜膜〈血仿膜〈铜仿膜,腹用透析器后IL-1β、TNFα水平与各组透前比显著性差异。认为合成膜的生物相容  相似文献   
35.
蔡根深 《中国医刊》2013,48(5):22-24
目的 比较不同透析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尿素氮、血磷等代谢废物的清除效果.方法 选择4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照透析器透析膜材料随机分为聚砜膜组、聚合膜组、三醋酸纤维膜组,每组各15例.比较透析前后患者血尿素氮、血磷下降情况.结果 去除膜面积大小的影响后,聚砜膜、聚合膜、三醋酸纤维膜对血尿素氮的清除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血磷的清除三醋酸纤维膜大于聚砜膜与聚合膜,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聚砜膜与聚合膜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透析膜对血尿素氮、血磷的清除效果有影响,针对不同的患者,透析方案应当全面考虑、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36.
石磊 《中国临床康复》2011,(25):4703-4706
背景:高通量膜具有很高的通透性及溶质转运性能,透析中能有更多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溶质从血液转运到透析液中,故称之为高通量透析,属于一种高效血液净化治疗方法。目的:总结近年高通量透析膜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现状。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2000-02/2008-10。检索关键词:高通量透析膜;血液透析;临床应用。纳入标准:①高通量透析膜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②实验结果叙述与材料有关的临床应用问题。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较陈旧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保留相关文献12篇。结果与结论:与低通量血液透析相比可清除β2微球蛋白,降低透析患者血脂、血磷及甲状旁腺素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血管内皮变化,不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细胞因子及内毒素水平,对尿素氮、肌酐等小分子的清除也优于常规透析。因此,高通量透析可预防血液透析患者的远期并发症如肾性骨病,动脉硬化,并可改善食欲不振,高血压症状,提高透析的充分性。  相似文献   
37.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的常见治疗方法之一。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相当常见,且十分复杂。在相关杂志中,对血液透析中腹痛并发症的报道少见,但其发生率在临床中仍占一定比重。为更好的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经过对本院2429例血液透析的回顾分析,共11次在透析过程中发生急性腹痛,发生率为0.45%。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998年3月至1999年10月在本院进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的病人共58例,其中有6例在透析过程中发生急性腹痛共11次。男性2人,女性4人。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2.09岁)。以上病人均每周透析2次,每次透析4h,透析平均时间为1…  相似文献   
38.
本文重点介绍透析膜吸附作用的机制、影响因素和不同膜材料对不同物质吸附特性的研究进展 ,同时就透析膜对各种物质的吸附作用在透析治疗过程中的意义作了较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39.
陈彤  崔明晓 《山东医药》2005,45(2):23-23
2000年以来,我们应用血液灌流(HP)治疗重度安定中毒11例,全部治愈。现举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0.
石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1,15(25):4703-4706
背景:高通量膜具有很高的通透性及溶质转运性能,透析中能有更多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溶质从血液转运到透析液中,故称之为高通量透析,属于一种高效血液净化治疗方法。 目的:总结近年高通量透析膜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现状。 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2000-02/2008-10。检索关键词:高通量透析膜;血液透析;临床应用。纳入标准:①高通量透析膜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②实验结果叙述与材料有关的临床应用问题。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较陈旧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保留相关文献12篇。 结果与结论:与低通量血液透析相比可清除β2微球蛋白,降低透析患者血脂、血磷及甲状旁腺素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血管内皮变化,不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细胞因子及内毒素水平,对尿素氮、肌酐等小分子的清除也优于常规透析。因此,高通量透析可预防血液透析患者的远期并发症如肾性骨病,动脉硬化,并可改善食欲不振,高血压症状,提高透析的充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