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44篇
  免费   2082篇
  国内免费   1048篇
耳鼻咽喉   2582篇
儿科学   128篇
妇产科学   103篇
基础医学   559篇
口腔科学   108篇
临床医学   8135篇
内科学   6235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1045篇
特种医学   1066篇
外国民族医学   66篇
外科学   3560篇
综合类   13229篇
预防医学   2199篇
眼科学   458篇
药学   4952篇
  140篇
中国医学   1159篇
肿瘤学   732篇
  2024年   335篇
  2023年   1499篇
  2022年   1144篇
  2021年   1448篇
  2020年   1448篇
  2019年   1476篇
  2018年   732篇
  2017年   1097篇
  2016年   1163篇
  2015年   1262篇
  2014年   2595篇
  2013年   2510篇
  2012年   2975篇
  2011年   3311篇
  2010年   3117篇
  2009年   2851篇
  2008年   2705篇
  2007年   2596篇
  2006年   2318篇
  2005年   2138篇
  2004年   1572篇
  2003年   1518篇
  2002年   1071篇
  2001年   795篇
  2000年   468篇
  1999年   387篇
  1998年   310篇
  1997年   333篇
  1996年   346篇
  1995年   251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139篇
  1990年   135篇
  1989年   10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实时监视下右侧30°半卧位在胶囊内镜检查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80例行胶囊内镜检查的受检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取右侧30°半卧位,对照组取右侧卧位,两组患者吞入胶囊内镜后由内镜医师通过影像工作站实时监控系统判断胶囊所在位置,待胶囊通过幽门后患者可自由活动,对比分析两组受检者胶囊内镜的胃转运时间、小肠转运时间以及全小肠检查完成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平均胃转运时间为(54.78±28.7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77.70±42.04)min(U=566.500,P =0.024);平均小肠转运时间为(254.85±103.57)min,与对照组(246.26±105.48)min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 =0.360,P =0.720);全小肠检查完成率为75.0%(30/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5%(19/40)(χ2=4.381,P =0.036)。结论 实时监视下右侧30°半卧位在胶囊内镜检查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2.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84例,并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及术中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临床上麻醉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9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十二指肠镜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治疗,60 d后行疗效评价。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痊愈率分别是14.6%和37.5%,有效率分别是66.7%和91.7%,两组比较,痊愈率和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镜联合中医中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结合磨钻切除垂体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应用神经内镜结合磨钻辅助下切除垂体瘤29例,回顾性分析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疗效。结果肿瘤全切除19例(65.5%),近全切除8例(27.6%),部分切除2例(6.9%)。术后发生脑脊液漏4例,暂时性尿崩症25例,经积极处理后均治愈。术后3月随访,术后视力恢复正常15例(83.33%),视野缺损明显好转8例(80%),头痛缓解9例(81.82%)。术后3个月复查15例病人PRL水平由术前的(302.43±182.25)μg/L降至术后的(42.69±27.96)μg/L;6例病人GH水平由术前的(49.17±23.96)μg/L下降至术后的(14.53±6.0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蝶神经内镜结合磨钻垂体瘤切除手术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究对鼻内镜手术的缓则进行专门的健康知识教育对患者的手术后的远期疗效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25例,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的患者在手术后进行常规的术后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专门的健康知识教育。对患者手术6个月后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进性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进行健康知识教育能够明显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满意度及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情况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提高了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的满意度,丰富了疾病相关知识,减少了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究慢性胃炎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组织活检结果的一致性,提高慢性胃炎胃镜检查的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查医院20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内镜检查和活检组织病理检查,两种不用的方法来将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分类,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差异。结果:200例确诊慢性胃炎的患者中,内镜检查与病理组织活检慢性浅表性胃炎相符率为84%,萎缩性胃炎相符率为79%,相符率较高。结论: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准确率会越来越高,将成为临床上一种重要的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内镜新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疑似患有消化道早癌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检查方法不同,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10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内镜新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检查诊断,对照组患者使用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结果观察组检查出消化道早癌患者92例,经过医院病理检查证实,早癌检测出率为92.00%;对照组患者检查出消化道早癌患者62例,经过医院病理检查证实,早癌检测出率为62.00%。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上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内镜新技术使用能有效的检查出患者患消化道早癌,有利于消化道早期癌症的诊断以及治疗。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时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处理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科室接收的拟行鼻内镜手术的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共30例,单予七氟醚麻醉控制性降压;研究组共30例,在参考组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干预。详细记录2组的手术情况,且评估术野质量。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操作时间与参考组相比显著更短,手术出血量显著更少,各时间点的SSFQ评分均显著更低(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时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有助于改善手术视野,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泪前隐窝径路在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泪前隐窝径路的鼻内镜手术23例(观察组),术前主观评估采用症状可视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问卷调查,客观评估采用 Lund-Mackay鼻窦CT评分和Lund-Kennedy评分,并在术后3个月和1年再次进行相同的指标评估;在术后第1天对患者进行疼痛VAS评分。并随机选择手术同期其他鼻内镜术后患者为对照组,同样在术后第1天进行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和1年的症状VAS评分、Lund-Mackay鼻窦CT评分和Lund-Kennedy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第1天的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泪前隐窝径路是传统鼻内镜手术Messeklinger术式的有效补充,为治疗复杂、广泛的上颌窦病变提供了创伤小、疗效佳、复发率低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