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85篇
  免费   2279篇
  国内免费   303篇
耳鼻咽喉   196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101篇
基础医学   734篇
口腔科学   122篇
临床医学   2143篇
内科学   695篇
皮肤病学   41篇
神经病学   278篇
特种医学   1562篇
外国民族医学   49篇
外科学   524篇
综合类   5406篇
预防医学   1687篇
眼科学   78篇
药学   1682篇
  42篇
中国医学   521篇
肿瘤学   6292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464篇
  2022年   497篇
  2021年   553篇
  2020年   519篇
  2019年   515篇
  2018年   379篇
  2017年   489篇
  2016年   615篇
  2015年   685篇
  2014年   1067篇
  2013年   978篇
  2012年   1293篇
  2011年   1271篇
  2010年   1297篇
  2009年   1270篇
  2008年   1217篇
  2007年   1215篇
  2006年   1233篇
  2005年   1188篇
  2004年   1045篇
  2003年   1014篇
  2002年   775篇
  2001年   701篇
  2000年   413篇
  1999年   276篇
  1998年   192篇
  1997年   201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刘军教授主编的《鼻咽癌放疗并发症防治手册》,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全国发行。全书共20章,系统地介绍了鼻咽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鼻咽癌放射治疗及其面对的挑战,放疗导致的各系统损伤等。尤其是重点阐述了鼻咽癌放疗后脑损伤、颅神经损伤、血管损伤、皮肤损伤、肌肉损伤、口腔损伤、耳、鼻、咽喉损伤等临  相似文献   
12.
13.
提倡垂体腺瘤的个体化及综合性治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垂体腺瘤的外科治疗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早期由于诊断技术落后,患者常常因肿瘤过大导致视力严重障碍或颅内压增高危及生命才来就诊,治疗以挽救生命及视力为主要目的。随着CT、MR I的普及应用,垂体腺瘤患者就诊时多以内分泌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部分伴有视力、视野障碍,因此,手术  相似文献   
14.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研究进展及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多种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 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作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其研究已历时 2 0余年。近期 ,可以有效抑制EGFR的生物及化学制剂正在逐步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现将此方面研究及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综述如下。一、EGFR的生物学特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由 1 1 86个氨基酸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 70× 1 0 3的膜蛋白 ,按其结构分为 :①可与特异性配体结合的细胞外部分 ;②穿过细胞膜的部分 ;③具有酪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上沟癌的临床特点及放疗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3例肺上沟癌住院病人的临床特征和常规放疗的疗效。结果 肺上沟癌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 2 9% ,常见症状为 :患侧肩、背和上肢疼痛 ( 78 8% ) ,后 1,2 ,3肋骨或椎骨破坏( 5 7 6% ) ,Horner’s综合征 ( 3 6 7% ) ;少见的症状为 :咳嗽 ( 2 7% ) ,咯血 ( 9% ) ;中位生存期为 8 4月 ;1,3 ,5年生存率分别为 3 5 6% ,12 3 % ,4 6% ;放疗反应可耐受。结论 肺上沟癌相当少见 ,其临床特征基本符合pancoast综合症 ,本病预后差 ,但放疗可缓解疼痛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韩俊庆  李冠贞 《山东医药》2003,43(33):55-56
近几年来 ,放疗新技术使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 C)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同时为 NSCL C放疗效果的进一步提高展示了广阔的前景。1 非常规分割放疗1.1 超分割放疗 (HFRT) 复旦大学在 2 0世纪 90年代做了HFRT随机对照的临床 期试验 ,方法为每天 2次 ,每次1.2 Gy,总剂量 6 9.6 Gy,共治疗 10 5例。 ~ a期和 b期的2年生存率分别为 32 %和 7%。而对照的常规分割放疗 (CF)6 0 Gy组的 2年生存率 I~ a期为 12 %、 b期为 7%。上述结果再次证实 HFRT仅对“有利型”患者 (健康指数 KPS>70 ,体重减轻 <5 % )有益 ,然而…  相似文献   
17.
关节镜结合放射治疗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采用关节镜结合放射治疗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1月~2003年7月,共收治14例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常规器械加双极射频进行关节内病变切除,术后弥漫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辅以放疗,13例通过10~45个月的随访,了解患膝活动度、疼痛、肿胀情况。[结果]13例随访患者,术前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为(58.7±6.4)分,最后随访时,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为(86.5±5.7)分。[结论]通过关节镜能完成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滑膜较彻底切除,对弥漫性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辅以术后放疗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主动呼吸控制技术(ABC)在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辛  张洪  沈娅丽  徐庆丰  许峰 《中国肿瘤临床》2006,33(24):1414-1417
目的:使用主动呼吸控制技术(aetive brething control,ABC)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评价呼吸运动时肺部肿瘤动度的影响及ABC技术的优势和可行性,并评价近期疗效和急性放射反应。方法:选择9例使用ABC技术联合三维造型放疗技术治疗的非小细胞系癌患者进行分析。CT定位扫描时分别采集ABC和自由呼吸(free breath.FB)状态下的图像,评价呼吸运动对肺部肿瘤动度和PTV边界的影响唾弃;并比较两种计划的DVH,放疗剂量为54-60Gy/18-20次。3Gy/次,1次/天,5天/周,定期随访,评价近期疗效及急性放射反应。结果:应用ABC技术后,隔肌的平均位移从FB时的43.5mm(20.0-32.0mm)降低为3.6mm(0.5-72.mm),胸壁的侧方位移从FB时的3.2mm(2.8-4.0mm)降低为1.2mm(0.5-1.6mm).PTV边界可以从FB时的1.5mm减少为0.75cm;肺的V20从21.8%降低为15.0%,减少了30.6%.中位随访6个月时,9例患者中有6例CR,3例PR.急性放射副反应都很轻微,仅为I-II.结论:在肺癌的精确放射治疗中,呼吸动度的影响不可忽视.而ABC系统可以有效的降低呼吸运动时治疗的影响,提高放疗的精确性,减少副反应.,但该系统使用较为复杂,延长了治疗的时间,个别患者不能忍受.  相似文献   
19.
刘健 《吉林医学》2006,27(9):1104-1105
目的:提高食管癌病人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方法:对30例食管癌病人采用北京大学医学研究所生产的6b直线加速器。应用6MV-X线,照射以食管病灶为中心,包括病灶后,上下外放3~5cm,先前后对穿,当DT达5600~7000CGY后改为一前两后斜照,以减少脊髓射量,总DT达5600~7000CGY/28~35f。颈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加照射颈锁骨上野DT5600~7000CGY/28~35f,骨转移者加照转移骨,所有照射均采用常规分割,每周5次,每次200CGY。结果:症状缓解率达50~100%。疗效评价:达CR者8例,占26.7%,达PR者20例,占66.7%,总有效率(CR+PR)达93.3%。结论:放射治疗食管癌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方法,近期治疗效果明显,对中晚期患者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癌症在现阶段临床上的药物治疗情况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旨在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通过对癌症在临床治疗上的回顾、展望进行概略性介绍.着重于利用新的生物技术和最新的治疗方法对抗癌症的努力。结果:传统癌症治疗主要还是以外科手术、放射线治疗及化学治疗为主.而化学药物的研发是利用化学有机合成小分子药物,然而寻找具有潜力的药物机率实在太低。目前以寻求的生物体内提取的小分子化合物。以配合组合化学(Combinational chemistry)技术来提高药物的机率。结论:癌症治疗药物的研发将以基因药物为主流,虽然目前尚无此类药物成功开发上市,预期不远的将来,所有癌症将可利用新的基因技术。得到有效的控制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