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97篇
  免费   2518篇
  国内免费   720篇
耳鼻咽喉   111篇
儿科学   113篇
妇产科学   50篇
基础医学   1614篇
口腔科学   52篇
临床医学   6882篇
内科学   2175篇
皮肤病学   89篇
神经病学   3066篇
特种医学   7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1043篇
综合类   8905篇
预防医学   4039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3443篇
  141篇
中国医学   1913篇
肿瘤学   148篇
  2024年   574篇
  2023年   1980篇
  2022年   1631篇
  2021年   2151篇
  2020年   1886篇
  2019年   1982篇
  2018年   818篇
  2017年   1473篇
  2016年   1513篇
  2015年   1576篇
  2014年   2243篇
  2013年   2022篇
  2012年   2173篇
  2011年   1994篇
  2010年   1746篇
  2009年   1479篇
  2008年   1483篇
  2007年   1283篇
  2006年   1045篇
  2005年   963篇
  2004年   686篇
  2003年   580篇
  2002年   394篇
  2001年   262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中老年人群中较多见,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脑梗死术后发生不同程度肢体功能或神经功能障碍的情况较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严重影响,特别是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一旦不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导致血管性痴呆的发生。近年来本院采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高压氧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有卒中危险因素患者对脑卒中症状的认知及脑卒中发生时的急救意识。方法选取2012-07—2014-07收治的230例具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自编问卷对其行脑卒中症状认知及急救意识的调查,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分析影响其对脑卒中症状认知及急救意识调查的相关因素。结果 230例患者中认为高血压、高脂血、高胆固醇、年龄、卒中史、高盐高脂饮食是卒中危险因素的患者较多,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45.22%、28.70%、28.26%、27.39%、23.48%、16.09%;另外有少数患者认为心理压力、情绪激动、天气、跌倒及季节也是发生卒中的危险因素,分别占3.91%、3.04%、3.48%、2.17%、5.22%;脑卒中病史、高血压、高脂血、冠心病、2型糖尿病、文化程度、人均收入是影响有卒中危险因素患者对卒中症状及急救意识认知情况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进一步表明,有卒中危险因素患者对卒中症状及急救意识认知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是脑卒中史(OR=3.353)、文化程度(OR=2.756)、高血压(OR=2.249)、冠心病(OR=1.878)等。结论具有脑卒中高危因素的患者对脑卒中危险因素、卒中的风险、卒中症状和卒中发生时的急救意识较差,为提高其对脑卒中风险和急救意识的认知水平,需要加强对其健康教育和宣传。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对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45例,年龄60~7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40mg帕瑞昔布钠组(P1组)和80mg帕瑞昔布钠组(P2组),每组15例。C组、P1组分别于手术前30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帕瑞昔布钠40mg,P2组在给药90min后再次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局麻下行右颈内静脉逆行穿刺置管至颈内静脉球部,分别采集诱导前(T0)、首次给药后2h(T1)、6h(T2)及术后24h(T3)血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6、TNF-α及Aβ含量。记录麻醉前24h及术后24h和48h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与C组比较,T2、T3时P1组和P2组IL-6、TNF-α及Aβ含量明显降低(P0.05),术后24h和48h MMSE评分明显升高(P0.05)。P1组与P2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瑞昔布钠可降低老年患者胃癌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内炎性因子及Aβ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评估老年性聋患者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探讨年龄、听力损失程度、认知功能对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90例60岁以上老年性聋者为受试者,按年龄分为三组,60~69岁(44例88耳)、70~79岁(32例64耳)、>79岁(14例28耳),完成纯音听阈测试、普通话噪声下言语测试(Mandarin hearing in noise test,MHINT)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分别获得0.5、1、2、4kHz平均听阈、MHINT自适应信噪比及MMSE量表总得分;分析年龄、平均听阈、自适应信噪比及MMSE量表得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平均听阈、MHINT信噪比随年龄增长而提高,不同年龄组间的平均听阈、MHINT信噪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不同程度听力损失组间的MHINT信噪比差异显著(P<0.01),控制认知得分的情况下其差异仍然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平均听阈与MHINT信噪比具有显著的直线相关性(r=0.326,P<0.01),随着受试者平均听阈提高,MMSE得分下降,二者有直线相关性(r=-0.187,P<0.05);3MHINT信噪比与MMSE量表得分具有相关性(r=-0.201,P<0.01),认知功能减退组(<27分)的MHINT信噪比平均值较认知功能正常组(27~30分)显著增加(P<0.01);不同听力损失程度组中,认知功能正常组与减退组之间MHINT信噪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噪声下言语测试可用于老年人听觉功能评估,老年性聋者的年龄、听力损失程度、认知功能与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之间相互影响,评估老年人听觉功能时应考虑认知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冠脉搭桥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脉搭桥术患者术后早期和晚期的认知功能障碍已逐渐受到重视,目前的研究结果仍存在争议.现就其发生率、原因、危险因素等作一综述,并分析其研究结果差异、结论矛盾等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996.
卒中后失语症及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发病后常见的高级神经功能受损,二者的发病和转归均有众多因素参与其中。这些因素包括与脑卒中相关因素以及与患者自身相关因素等。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识别和干预,对于降低卒中后失语及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以及改善其预后十分必要。然而受限于目前的认知评估工具,使得卒中后失语患者的认知功能研究成为卒中后认知研究领域的一个盲点,而相关因素的报道更为少见。因此,通过对卒中后失语及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二者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比较,可为后续卒中后失语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997.
本文提供了有关海马保护性全脑放疗的讨论,主要从海马保护性全脑放疗必要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面进行,参阅了海马与神经认知功能相关基础研究,探讨海马保护必要性,从海马及环海马区肿瘤发生率证实海马保护性全脑放疗安全性以及现代放疗新技术的发展并论述其可行性,同时对比近年来RTOG及国内外有关海马保护性全脑放疗临床研究,对存在的争议、问题进行总结,展望海马保护性全脑放疗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8.
目的:了解宫颈锥切术后患者对人乳头瘤病毒( HPV )感染的认知及自我保护性行为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97例宫颈锥切术后患者HPV认知及自我保护性行为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并进行护理干预。3个月后进行随访,调查患者的依从性,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干预前后患者对HPV保护性行为的态度进行检验。结果患者对HPV的主要传播途径及HPV是宫颈癌的危险因素的认知率较高,分别为100.0%和97.9%,患者对感染一种HPV类型意味着不会感染新的类型及HPV感染可以诱发阴道病变等问题认知严重不足,认知率分别为23.7%和5.2%。69.1%的患者手术治疗后不再坚持锻炼身体;91.8%的患者术后不坚持正确使用避孕套;72.2%的患者未能遵医嘱按时来院复查;91.8%的患者能坚持规律的生活方式。干预后坚持锻炼身体的患者占95.90%,严格使用避孕套的患者占97.90%,按时复诊的患者为100.00%,分别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33,28.90,15.77;P<0.01)。结论应加强宫颈锥切术后患者自我保护性行为的宣教,以增强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调查护理管理者领导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管理者实践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职业倦怠量表、角色认知量表对浙江省210名护理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有效问卷182份,有效回收率为86.67%。本组护理管理者的领导力得分为(37.70±5.30)分;是否经常阅读管理书籍、是否参与护士长的分层培训、任命方式以及是否经过护士长岗前培训的护理管理者的领导力得分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608,-7.136,2.343,-2.511;P<0.05)。领导力与角色认知中的角色模糊、自我效能感以及职业倦怠中的个人成就感均呈正相关,与角色认知中的角色冲突以及职业倦怠中的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因子呈负相关( r值分别为0.589,0.521,0.509,-0.323,-0.291,-0.227;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角色认知中的角色模糊因子、是否参加护士长分层培训、职业倦怠中的个人成就感因子、自我效能感和是否阅读管理书籍为领导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领导力与护士长的角色认知、自我效能感、职业倦怠及是否分层培训均相关。管理者的分层培训有利于领导力的培养和提升,明确角色定位、降低职业倦怠和提高自我效能感同样可以提升护士长的领导力,另外护理管理者需加强经济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以团体认知行为干预为主的综合性心理干预措施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团体认知行为干预为主的综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结果基线时,总体焦虑发生率为25%,其中轻度11例,中度10例,重度4例;总体抑郁发生率为39%,其中轻度19例,中度14例,重度6例。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后SAS及SDS得分均优于干预前,干预组分别为(36.90±8.465),(27.53±7.162)分,较对照组的(40.91±8.019),(36.78±10.562)分改善更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9.244,10.335;P<0.01)。结论团体认知行为干预为主的综合心理干预策略能有效地缓解和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