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02篇
  免费   3420篇
  国内免费   3134篇
耳鼻咽喉   393篇
儿科学   922篇
妇产科学   500篇
基础医学   2770篇
口腔科学   587篇
临床医学   6108篇
内科学   8066篇
皮肤病学   887篇
神经病学   1935篇
特种医学   12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5篇
外科学   3381篇
综合类   16738篇
预防医学   6630篇
眼科学   949篇
药学   8620篇
  60篇
中国医学   9020篇
肿瘤学   1544篇
  2024年   830篇
  2023年   2555篇
  2022年   2299篇
  2021年   2350篇
  2020年   1888篇
  2019年   1850篇
  2018年   925篇
  2017年   1324篇
  2016年   1392篇
  2015年   1659篇
  2014年   2692篇
  2013年   2656篇
  2012年   3356篇
  2011年   3507篇
  2010年   3017篇
  2009年   2919篇
  2008年   4758篇
  2007年   3647篇
  2006年   3708篇
  2005年   4897篇
  2004年   4417篇
  2003年   4688篇
  2002年   3472篇
  2001年   1776篇
  2000年   1268篇
  1999年   716篇
  1998年   492篇
  1997年   291篇
  1996年   230篇
  1995年   211篇
  1994年   147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119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92.
INTRODUCTION Alzheimer disease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amilial Alzheimer disease (FAD) and sporadic Alzheimer disease (SAD)[1]. Among FAD, ear- ly-onset FAD(EOFAD) is a familialform in which the onset ofsymptoms occurs before the age of 60 to 65 years, an…  相似文献   
93.
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其作用机制包括对自身抗体的作用,抑制补体结合,阻止膜攻击复合物形成,调节巨噬细胞Fc受体,抑制致病性细胞因子和其他免疫调节分子等。该药不反应反应较少,主要有皮肤过敏反应、无菌性脑膜炎、血浆黏度增加和血栓形成以及肾功能损害等。  相似文献   
94.
辛敏  罗伟生 《广东医学》2006,27(3):432-434
自从1983年MARSHALL和WARREN成功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后,越来越多学者经过大量研究发现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与胃癌的发生亦有密切的关系。一氧化氮(NO)是左旋精氨酸在NO合酶(NOS)催化作用下生成的,NOS分为两型:原生型(cNOS)和诱生型(iNOS)。适当NO含量对调节胃动力和胃黏膜血流、维持胃黏膜的防御机制起着重要作用。NO含量的增多可能既是机体防御Hp入侵的重要手段,也是Hp引起炎症、溃疡乃至癌变的重要因素。本文拟就近几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Hp感染与NO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5.
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结肠炎性病变。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病程漫长,多反复发作,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欠佳。我们采用中西药合剂保留灌肠的方法治疗本病5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临  相似文献   
96.
胃肠平滑肌运动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胃肠道功能是消化系统最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而平滑肌是维持胃肠运动的基础,近年认为胃肠道既是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动力部位,又是靶器官。所以,胃肠平滑肌运动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从胃肠运动的电生理基础、钙离子和钙通道、平滑肌的收缩装置和途径、胞内信使和信息传递通路以及MODS状态下细胞因子对胃肠动力障碍的影响这五个方面对胃肠平滑肌运动的信号转导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7.
常见革兰氏阳性菌的耐药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戚焕贞  郝建华 《山东医药》2003,43(20):42-42
近年来革兰氏阳性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日见增多.现对其耐药机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8.
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病毒、病毒受体、细胞因子、自由基、特异性CTL反应、HLA差异性均可能与发病有关.此文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起机体脂类代谢失调诱发肝细胞脂肪变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两型。第一型是由于从血液中进入肝内的游离脂肪酸(FFA)增多,或脂肪酸氧化减少,肝细胞合成甘油三酯(TG)增多,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形成跟不上TG合成的速度,导致细胞内脂肪蓄积;第二型是由于载脂蛋白合成和分泌障碍,TG释放入血减缓,引起脂肪在肝内大量蓄积而导致脂肪肝。继而氧应激和异常细胞因子等的作用导致肝脏的坏死性炎症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00.
药物性肾损害的机制及其临床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大部分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肾脏排出体外,所以许多药物会导致肾损害。研究显示药物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或急性间质性肾炎(AIN)的发生率高达18.3%,抗生素肾损害的发生率达36%。多种药物可能损伤肾脏,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s),免疫抑制剂以及抗肿瘤及抗凝血药物等等,通过影响血流动力学、直接损伤细胞和组织、介导组织炎症反应和影响肾脏排泄功能,导致肾功能和结构的损害。由于不同药物损伤机制不同,损伤肾脏的部位不同,导致肾脏损伤的表现也不相同。本文主要介绍临床常用药物导致肾脏损伤的机制和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