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 毫秒
61.
27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发病率、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经股动脉途径行常规CAG,经多体位、多角度投照,CAG未见任何病变或仅见轻微病变者视为CAG正常.结果:362例AMI患者中CAG正常者为27例,占7.46%,CAG正常者多为年龄较轻、既往无心绞痛、高血压病、糖尿病及高血脂症等病史,大量吸烟者居多为其主要特征.结论:AMI患者中CAG正常者并非少见,冠脉痉挛和急性血栓形成并血栓自溶是其主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2.
本文分析了时间因素在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术和血栓自溶中的作用和意义,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手术共23例,结果为,自溶病例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冠脉总自溶率为39.1%,在发病后4-10小时内,作冠脉内溶栓,全部病人的冠脉恢复通畅,未发现时间因素对恢复血管再通有明显不利影响,提示尽管有血栓自溶,也应积极进行药物溶栓治疗;在发病10小时内,单纯对溶解血栓来说,仍为时不晚。  相似文献   
63.
作者对离体家兔心肌自溶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糖原颗粒减少,核和线粒体均出现变化、线粒体表现肿胀,基质密度降低,基质内出现絮状致密体。随自溶时间延长,絮状致密体体积增大,数量增多。上述变化有助于死亡时间的判定。  相似文献   
64.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呈反复发作 ,症状与突出组织大小不成比例 ,在手术中发现纤维环破裂髓核碎块突出者临床症状尤为严重。慢性患者之 X片 ,MRI显示的椎间盘变窄 ,髓核变性 ,提示椎间盘损伤退变过程中存在髓核的坏死和吸收的可能。本文对 2 16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中切除的髓核组织 ,死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观察 ,旨在探讨这一病理过程中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1 临床资料我院近年来对 2 16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摘除髓核组织 ,进行病理学观察。其中男 12 4例 ,女 92例 ,年龄 2 0~ 79岁 ,均龄 4 4 .1岁。全部标本经 10 %中性form alin液固定…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梗塞相关血管(IRA)的自溶(SR)现象,探讨SR现象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观察205例未予静脉溶栓治疗,直接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AMI患者,根据TIMI血流分为自溶组(前向血流TIMI2—3级)和非自溶组(前向血流TIMI0-1级),分析其临床和造影特点,并寻求发生SR的影响因素。结果自溶组共49例(23.9%)。与非自溶组比较,一般临床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但自溶组发生梗塞前心绞痛的比例较高(38.8%比22.4%,P〈0.05)。而非自溶组多支病变和存在侧枝循环的比例高于自溶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则提示多支病变和侧枝循环是发生SR现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SR是AMI患者较常见的现象,其独立影响因素是多支病变和侧枝循环。  相似文献   
66.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61岁。因胸闷、胸痛3 d,气促1 h,家人于2015-11-10 1:00送来急诊。患者入院前3 d无明显诱因感胸闷、胸痛,隐痛,可忍受,未予重视。入院前1 h胸闷加重,伴气促,在洗手间晕厥1次,约1 min自醒,无抽搐,即由家人送来急诊。既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脑梗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支架植入术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取栓术史。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构建肺炎链球菌(ATCC49619)小片段自溶素基因lytA′的原核表达载体,通过大肠埃希菌表达系统进行原核表达获得一种新型肺炎链球菌小片段自溶素重组蛋白LytA′,初步探讨该蛋白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青霉素G同时进行比较。方法 设计lyt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并通过PCR方法从肺炎链球菌(ATCC49619)中扩增lytA基因,并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M-T中,构建PGM-T/lytA重组质粒,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amHⅠ和HindⅢ消化PGM-T / lytA获得小片段自溶素基因lytA′。再构建表达质粒pET-32a(+)/lytA′ 并转化到感受态细胞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目的 蛋白,使用透析袋等电点洗脱技术纯化回收目的 蛋白LytA′;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LytA′和青霉素G对肺炎链球菌(ATCC49619)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将其作用于青霉素G敏感菌株肺炎链球菌(ATCC49619),初步探讨小片段自溶素蛋白LytA′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 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GM-T / lytA和pET-32a(+)/lytA′。小片段自溶素重组蛋白表达良好,并显示出预期的抗菌活性。与生长对照组相比,LytA′和青霉素G在3 h时显示出明显的抗菌活性(t=14.243 0,P<0.011 0;t=7.400 0,P<0.022 0),抑菌效应持续至7 h (t=20.838 0,P<0.008 0;t=17.889 0,P<0.017 0),抑菌效应逐渐增强。此外,在7 h时,LytA′ 的抑菌活性明显强于青霉素G(t=6.764 0,P<0.027 0)。结论 小片段自溶素重组蛋白LytA′对青霉素G敏感肺炎链球菌显示出一定的体外抑菌活性,且持续时间久,有成为抗肺炎链球菌感染治疗药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8.
为了研究心肌缺血后不同时间段尿液中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protein,H-FABP)的浓度变化的规律 ,按 Selye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枝复制早期心肌缺血动物模型 ,用 ELISA法测量死后不同时间段尿液中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浓度。结果显示 ,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尿液中 H-FABP的浓度均随时间呈波浪状上升 ,但实验组的 H-FABP浓度比正常对照组高 ,两者存在显著差异 ;正常对照组的 H-FABP浓度与时间相关 ,其直线回归方程是 Y(死后时间 ) =10 .3 91+ 0 .0 3 4X(H-FABP浓度 ) ;实验组的 H-FABP浓度与时间相关 ,其直线回归方程是 Y(死后时间 ) =5 .92 6+ 0 .0 15 X(H-FABP浓度 )。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金黄色葡萄球菌Newman psmα基因缺失突变株,探究psmα缺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扩增psmα基因的上下游同源臂,根据同源重组原理,构建pBT2基因打靶载体,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psmα缺失的Newman突变株.并对野生株和突变株培养上清蛋白进行研究.结果 突变株培养上清中一个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35×103的蛋白表达水平较野生株明显减少甚至缺失;质谱分析提示该蛋白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lA基因编码的双功能自溶素前体蛋白(AtlA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smα基因敲除株atlA基因的转录水平较野生株显著降低.结论 psmα缺失后能够降低atlA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