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58篇
  免费   3834篇
  国内免费   3598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84篇
妇产科学   44篇
基础医学   2503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7493篇
内科学   9357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147篇
特种医学   335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9篇
外科学   7260篇
综合类   18703篇
预防医学   3169篇
眼科学   54篇
药学   5919篇
  120篇
中国医学   4354篇
肿瘤学   7202篇
  2024年   480篇
  2023年   1729篇
  2022年   1571篇
  2021年   2061篇
  2020年   1562篇
  2019年   1812篇
  2018年   876篇
  2017年   1571篇
  2016年   1692篇
  2015年   1715篇
  2014年   2672篇
  2013年   2704篇
  2012年   3606篇
  2011年   3718篇
  2010年   3385篇
  2009年   3487篇
  2008年   3805篇
  2007年   3479篇
  2006年   3241篇
  2005年   3568篇
  2004年   2994篇
  2003年   2929篇
  2002年   2643篇
  2001年   2478篇
  2000年   1914篇
  1999年   1643篇
  1998年   1242篇
  1997年   1018篇
  1996年   1055篇
  1995年   806篇
  1994年   560篇
  1993年   372篇
  1992年   266篇
  1991年   348篇
  1990年   396篇
  1989年   365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饮酒与肝癌     
我国是肝细胞癌(HCC)高发区之一,每年约有11万人死于肝癌,占全球肝癌死亡数的45%。HCC的病因非常复杂,它可能是多阶段、多因素协调作用的结果。HBV感染是我国HCC的重要危险因素,其次是毒物、黄曲霉素、环境污染等[1]。目前酒精性肝病的发生率迅速提高,已经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肝病病因。饮酒与HCC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就酒精致癌的相关研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 探讨不同器官保存液对大鼠肝脏透明质酸吸收率的影响 ,以评价它们对肝窦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肝脏原位灌洗后 ,分别在UW液、Celsior液或Histidine Tryptopan Ketoglutarate液 (HTK液 )中低温保存 16和 2 4h ,然后用含透明质酸的Kreb Henseleit液在 37℃下连续循环灌注 90min ,分别于灌注 0、15、30、6 0和 90min时检测肝脏对外源性透明质酸的吸收率。结果 低温保存 16h ,再灌注 0、15、30、6 0和 90min时 ,3种保存液保存的肝脏对外源性透明质酸的吸收率均为负值 ,表明肝窦内皮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但UW液和Celsior液对肝窦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较HTK液为优 (P <0 .0 1) ;保存 2 4h者 ,UW液对肝窦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优于Celsior液和HTK液。结论 UW液对肝窦内皮细胞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4.
肝癌患者HBV血清学标志和HBV-DNA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树林  邹菊贤 《医学争鸣》2002,23(3):258-260
目的 为了探讨肝癌患血清中HBV标志物与HBV-DN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同时检测血清中HBV标志物和HBV-DNA。结果 在427例肝癌患的血清中,HBV-M(+)为74.0%,HBV-DNA(+)为44.0%,与正常对照组差异非常显。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与复制仍是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05.
目的:为了解谷胱甘肽S-转移酶及其同工酶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不同分化程度肝癌组织32例和肝硬化组织11例行GSTs和GST-π表达的研究,并以γ-GT作为对照;同时对128例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GSTs活性作检测。结果:GSTs、GST-π及γ-GT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分化越差,阳性率越低,反之亦然;GST-π在分化良好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肝为后肝硬化组(P<0.05);血清GSTs活性检测肝癌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ST-π是优于γ-GT的肝癌标志酶,尤其在分化程度良好的肝癌,对临床区分肝癌的分化程度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6.
脂质体介导p53基因对腩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外源野生型p53基因在肝癌基因治疗方面的可行性。方法:将载有人野生型p53-cDNA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p53,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3B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cDNA3-p53对HepG3B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通过观察细胞生长曲线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的凋亡指数发现,HepG3B细胞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结论:脂质体介导的p53基因可在HepG3B细胞中表达,且明显抑制该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7.
肝癌介入治疗后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及其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癌介入治疗后出现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严重者可引起死亡。本文分析 11例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的原因 ,并探讨其处理方法。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 1998年 4月~2 0 0 2年 2月共行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89例 ,其中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 11例 ,占 12 %。 11例中男 10例 ,女 1例 ;年龄 43~ 68岁 ,均经B超、CT、AFP检查及肝动脉造影确诊 ,其中右肝巨块型 6例 ,结节型 4例 ,左肝巨块型 1例。按Child分级 ,肝功能A级 4例 ,B级 6例 ,C级 1例。术前作钡餐检查 3例 ,1例有胃底食管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108.
109.
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关系及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乙肝病毒 (HBV)血清标志物阳性、(HBV)血清标志物阴性与肝细胞癌 (HCC)发生率的关系和肝功能损害情况。【方法】用回顾性对列研究方法 ,选出我院 1998年至 2 0 0 0年传染科、消化内科、肿瘤科肝细胞癌 (HCC)患者 45 5例 ,分析HBV阳性组和HBV阴性组患者与HCC发病率关系 ,HBV阳性和HBV阴性的HCC患者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 336例HBV阳性组患者发生HCC中 ,HBsAg、抗 HBe、抗 HBc三项阳性患者 12 4例 ,占 36 90 %。HBsAg、HBeAg、抗 HBc三项阳性患者 98例 ,占 2 9 2 %。其他 114例 ,占 33 9%。HBV阳性组肝功能异常比率 ( 38 39% )显著高于HBV阴性组的 ( 19 33% ) ,P <0 0 1。【结论】HBsAg、抗 HBe、抗 HBc三项阳性患者HCC发生率大于HBsAg、HBeAg、抗 HBc三项阳性患者 ,HBV阳性的HCC患者较易出现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10.
近年来,大连市中医医院采用连慈饮加羟基喜树碱注射液治疗中、晚期肝癌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在住院病人中,随机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人65例,其中观察组35例、对照组30例。在观察组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61岁,平均52岁。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71岁,平均53岁。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1.2.1病理诊断组织学证实为原发性肝癌。1.2.2临床诊断具有下列条件之一:①AFP对流法或放免法500毫微克/毫升持续1月以上或200毫微克/毫升持续2月以上,并能排除其他疾病;②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