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20篇
  免费   1217篇
  国内免费   1008篇
耳鼻咽喉   103篇
儿科学   1674篇
妇产科学   325篇
基础医学   1436篇
口腔科学   64篇
临床医学   2799篇
内科学   1490篇
皮肤病学   39篇
神经病学   704篇
特种医学   11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751篇
综合类   8378篇
预防医学   1816篇
眼科学   231篇
药学   3280篇
  22篇
中国医学   1606篇
肿瘤学   523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361篇
  2022年   355篇
  2021年   427篇
  2020年   387篇
  2019年   471篇
  2018年   266篇
  2017年   458篇
  2016年   500篇
  2015年   537篇
  2014年   870篇
  2013年   971篇
  2012年   1264篇
  2011年   1527篇
  2010年   1395篇
  2009年   1556篇
  2008年   1707篇
  2007年   1658篇
  2006年   1574篇
  2005年   1605篇
  2004年   1412篇
  2003年   1181篇
  2002年   921篇
  2001年   895篇
  2000年   768篇
  1999年   686篇
  1998年   546篇
  1997年   491篇
  1996年   407篇
  1995年   285篇
  1994年   251篇
  1993年   140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缺氧诱导因子-1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是在缺氧条件下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的一种转录因子,它最先由Semenza于1992年在缺氧诱导的细胞核抽提物中发现。目前已发现HIF-1可调控一系列靶基因的表达,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效应,其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就HIF-1在结构、功能调节、靶基因及其调控方面的研究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通过36例高热惊厥患儿心肌酶谱的变化来了解惊厥对细胞内酶的影响。方法 惊厥组及对照组皆在人院当天(即24小时内)抽血标本,进行心肌酶谱检验。热退7天后将原心肌酶谱异常者第二次复查。两次测量的结果皆与参比人员进行数据差异分析X^2检验。结果 惊厥组患儿心肌酶谱异常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升高以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r-羟丁酸脱氢酶(HBD)为主。通过治疗热退后心肌酶逐渐恢复正常。接近未惊厥患儿。结论 高热惊厥者短时间抽搐,惊厥导致血管痉挛组织缺血,器官缺氧缺氧产生一系列细胞内无氧代谢反应,组织损伤,细胞酶释放。这些可通过心肌酶谱升高表现出来。但这种升高引起大家重视,做好心肌保护治疗,大多数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04.
冯莹  毛小燕  孙柯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6):3624-3625
目的:早期准确发现胎儿宫内缺氧,指导临床及时处理。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病死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对4 000例36周以上孕妇进行常规监护。结果:NST反应型3 480例,可疑型502例,无反应型18例。无反应者均于临产前行剖宫产终止妊娠。结论:NST能够对胎儿是否存在宫内缺氧做出评价,从而指导临床采取正确处理方案,改善胎儿预后,减少新生儿并发痘、后遗症。  相似文献   
10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e-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围产期各种原因造成新生儿缺氧缺血引起的脑损害,在临床上表现为一系列脑病的症状^[1]。为了解HIE时临床表现、脑水肿与眼底改变间的关系,笔者对231例HIE患儿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6.
微循环障碍与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胰腺炎(AP)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临床特点包括胰腺坏死、炎症因子激活、SIRS及MODS[1]。在AP早期发病过程中,胰腺组织缺血缺氧促进组织坏死的发生,触发AP后续系列病理改变。研究证实,胰腺局部灌注降低尤其是微循环障碍在AP病情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针对微循环障碍的治疗有可能减少AP组织坏死的发生及降低病人病死率。本文就微循环系统在急性胰腺炎发病过程中所起作用做一介绍。1胰腺的微循环解剖胰腺具有丰富的血供,动脉系统包括直接发出于腹腔干及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血管,动脉终末分支对胰腺血供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7.
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5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及家长进行健康教育需求评估,根据家长的健康教育需求、知识程度、接受能力选择不同内容和不同方式的健康教育,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通过实施健教育教育,家长对小儿护理知识测试合格率达92%以上.结论健康教育在HIE中十分必要,且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医疗手段而异的健康教育,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护士自身素质以及病人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建立单侧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动物模型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对HIBD的影响和可能机制。 方法 选择健康 7日龄Wistar大鼠 12 0只 ,建立HIBD模型 ,随机分成假手术组、HIBD组、HIBD后 0 .2mg/kg人基因重组IGF 1干预组 (RH IGF 1组 )、0 .0 6 6mg/kg人基因重组IGF 1干预组 (SRH IGF 1组 )及盐水对照组 (对照组 )。各组按观察时段进一步分为 2 4、4 8、72h组 ,每组 8只。各组于规定时刻观测脑形态学改变、谷氨酸 (Glu)含量、凋亡细胞计数、Bcl 2蛋白表达。 结果  (1)HIBD 4 8h组Glu(116 2 .2± 10 8.1)mg/kg ,较假手术组(75 0 .9± 5 3.4 )mg/kg明显升高 (P <0 .0 5 ) ;HIBD组凋亡细胞计数 [2 4h :(7.6± 1.9) % ,4 8h(12 .6±1.2 ) % ,72h :(13.8± 0 .9) % ],较假手术组 [2 4h(2 .0± 0 .2 ) % ,4 8h(2 .0± 0 .3) % ,72h(2 .0±0 .2 ) % ]明显增加 (P均 <0 .0 5 )。 (2 )与对照组相比 ,RH IGF 1组脑组织病变减轻 ;干预 4 8h组Glu[SRH IGF 1组 (781.4± 5 4 .2 )mg/kg ,RH IGF 1组 (74 0 .5± 4 6 .6 )mg/kg],较对照组 (112 6 .6± 4 8.0 )mg/kg明显降低 (P均 <0 .0 5 ) ;RH IGF 1组凋亡细胞计数 [2 4h :(3.6± 0 .9) % ,4 8h(8.2± 2 .2 ) % ,72h(9.4± 1.4 ) % ],较对  相似文献   
109.
COPD肺心病患者不同程度缺氧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 a来,我们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心病41例测定了血清中的甲状腺激素,研究COPD肺心病患者不同程度缺氧时血清中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二者的关系如下.  相似文献   
11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简称H IE)不仅可引起围产期新生儿死亡,而且是新生儿期以后致残的主要原因。围产儿在缺氧缺血后,脑的主要病变为水肿、软化和坏死,如何预防脑血流降低,改善脑水肿控制惊厥是贯穿治疗本病全过程的重要环节,本文就近年来对本病治疗的进展作一综合性介绍。单纯对症、支持治疗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患儿的脑损害及远期预后,随着临床药理和对H IE的研究,治疗方法上也有了不同的认识与改进。糖皮质激素已不作为治疗H IE的一线药物,应慎用或不用。胞二磷胆碱的疗效显示出改善H IE患儿的神经行为状况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与未用者观察对照结果有显著性差异。高压氧可提高组织内氧分压及氧储量,提高氧的溶解度与弥散能力,改善脑微循环,早期应用有一定疗效。氧自由基发病机理的兴起,使清除氧自由基(OFR)药物对本病治疗应用有一定的进展。复方丹参注射液可降低OFR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物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甘露醇、VE与VC等抗氧化剂对细胞内外OFR的清除有协同作用。几种清除OFR的酶制剂(SOD、CAT)等尚少临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