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583篇
  免费   15616篇
  国内免费   9203篇
耳鼻咽喉   688篇
儿科学   1803篇
妇产科学   2419篇
基础医学   8430篇
口腔科学   650篇
临床医学   51779篇
内科学   33075篇
皮肤病学   554篇
神经病学   6941篇
特种医学   1519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86篇
外科学   30567篇
综合类   96078篇
预防医学   16351篇
眼科学   1071篇
药学   39149篇
  632篇
中国医学   35577篇
肿瘤学   19056篇
  2024年   1926篇
  2023年   7329篇
  2022年   6355篇
  2021年   8417篇
  2020年   8071篇
  2019年   8771篇
  2018年   4087篇
  2017年   7475篇
  2016年   8191篇
  2015年   9389篇
  2014年   15658篇
  2013年   15225篇
  2012年   19666篇
  2011年   21128篇
  2010年   19954篇
  2009年   19456篇
  2008年   20846篇
  2007年   19790篇
  2006年   18263篇
  2005年   18816篇
  2004年   15653篇
  2003年   14386篇
  2002年   12463篇
  2001年   10704篇
  2000年   8011篇
  1999年   6455篇
  1998年   5915篇
  1997年   5291篇
  1996年   4958篇
  1995年   4087篇
  1994年   3545篇
  1993年   2383篇
  1992年   2007篇
  1991年   1798篇
  1990年   1365篇
  1989年   1255篇
  1988年   413篇
  1987年   284篇
  1986年   242篇
  1985年   178篇
  1984年   71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91.
92.
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由于脑部的血管网络十分复杂和精密,采取一般的透视机难以全面而又细致观察患者脑部情况,与其相比,采取头颈部3D-CT血管造影术(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融合技术进行介入治疗,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帮助临床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获取多个角度的脑部细小血管的信息,更加直观地观察患者病灶部位的情况,准确定位并进行手术操作[1]。脑血管成形术作为药物和开放性手术之间的一种微创技术,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利用影像学设备,透过人体的自然管道直达病灶进行治疗。临床上对于脑动脉狭窄以及脑卒中患者通常采取神经介入的方法进行治疗,临床疗效十分显著[2]。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正念冥想训练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辅助化疗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新乡市中心医院2012-10-2019-10间收治的168例NSCLC患者分为2组,各8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正念冥想训练。统计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SDS)、焦虑(S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SDS、SAS分值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NSCLC辅助化疗患者采取正念冥想训练干预,可有效缓解其负性情绪,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94.
随着腔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微创理念应用于结直肠外科疾病的诊治中,结直肠相关疾病的诊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传统的经腹手术到腹腔镜手术、经自然腔道手术,再到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结直肠疾病的外科诊治在微创领域取得了巨大成果。NOSES技术是目前结直肠外科在微创领域前沿的手术方式之一,它通过经直肠、阴道取标本来避免了腹壁的辅助取标本切口,从而将结直肠外科手术进一步微创化。NOSES技术集传统腹腔镜手术的优势与现代微创外科的理念于一体,它在确保手术效果的基础上集中体现了微创、加速康复外科、功能外科、"无疤"等理念的特点。本文主要就国内外各中心开展NOSES技术在结直肠外科诊治开展中的相关经验、心得和体会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5.
目的:应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TEE)技术,探讨房性心律失常对二尖瓣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房性心律失常拟行射频消融的患者49例纳入观察组,另外选取21例正常窦性心律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经胸超声心电图(TTE)和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TEE)检查,将两组患者的瓣环投影面积(A2D)、瓣环周长(C3D)、瓣环高度(H)、瓣环前后径(DAP)、瓣环前外侧至后内侧直径(DAIPm)、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前后径(Lad)等参数进行比较,并分别计算对合面积和对合指数,之后采取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或逐步线性回归对各参数及临床因素与对合指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LVEF和对合面积方面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A2D、C3D、H、DA、PDAIPm、Lad方面的比较,房性心律失常组患者明显高于正常窦性心律组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对合指数明显降低(P<0.05).将49例观察组患者以不同心律失常类型分为持续性房颤、阵发性房颤、房扑、混合型房性心律失常4个亚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在LVEF、C3D、Lad、对合指数方面的比较,各亚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是导致对合指数低的危险因素,另外对合指数较低、房性心律失常是导致二尖瓣返流的重要因素.结论:房性心律失常对患者二尖瓣的A2D、C3D、H、DA、PDAIPm、Lad等都会造成较大影响,从而降低对合指数,影响二尖瓣的正常功能,导致二尖瓣返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探讨肿瘤内科患者PICC置管期感染高危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2月-2017年6月PICC置管患者1 340例为研究对象,对可能影响置管期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进一步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和耐药性。结果 1 340例患者中有225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6.7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ICC置管期感染与患者同步化疗、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周期、导管移动、导管材料和血栓史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同步化疗、导管留置时间(>30d)、导管维护周期(<7d)、导管移动和导管材料是PICC置管期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225例PICC置管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33株,革兰阴性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革兰阳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主要为白假丝酵母和热带假丝酵母。结论同步化疗、导管留置时间(>30d)、导管维护周期(<7d)、导管移动和导管材料是PICC置管期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防止置管期感染。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究经梨状肌和臀小肌的间隙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对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效果及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108髋)为本研究对象,其中50例病人(55髋)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为A组,46例病人(53髋)行经梨状肌和臀小肌间隙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为B组,记录对比2组病人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切口最大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髋关节HHS评分、VAS疼痛评分和下肢功能变化情况、术后6个月病人影像学指标情况(外展角、前倾角、偏心距)和生存质量情况(以SF-36量表表示)。结果A组病人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B组,术后首次下地时间长于B组(P < 0.05~P < 0.01);A组病人术后1、3、7 d的HISS评分低于B组,VAS评分高于B组(P < 0.05~P < 0.01),2组病人术前、术后14、30、90、180 d的HISS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人术后30、90 d“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显著优于A组,术后30 d单腿站立测试时间长于A组,术后90 d的6 min步行测试距离优于A组(P < 0.05),其他时间点2组病人下肢功能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前倾角小于B组,偏心距大于B组(P < 0.05);B组病人SF-36评分量表肢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和总健康程度得分均优于A组(P < 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经梨状肌与臀小肌间隙入路对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损伤更小、恢复更快,近期疗效指标显著优于传统术式,符合快速康复理念,但手术时长显著增加,病人术后前倾角偏大,偏心距偏小。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对肝性脑病诊断价值的影响。方法选取肝性脑病患者71例设为研究组,另选同期69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行MRI、多层螺旋CT检测,对比肝性脑病不同分级患者门静脉系各血管直径,比较MRI、多层螺旋CT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肝性脑病结果。结果肝性脑病Ⅲ级患者肝内门静脉右支、肝内门静脉左支、脾静脉、胃左静脉直径均大于Ⅰ级、Ⅱ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多层螺旋CT联合检测肝性脑病灵敏度、准确度高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多层螺旋CT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肝性脑病病情程度,可有效提高肝性脑病诊断灵敏度、准确度,可为肝性脑病临床控制及拟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00.
随着腹腔镜肝切除技术的发展与推广,腹腔镜肝切除中的一些难点,如术中出血的控制、解剖性肝切除、巨大肝癌切除、腹腔镜下联合肝脏分割与门静脉支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等方面均基本解决。术中超声与荧光染色技术也得到普及。本文就上述问题做一概述,并对腹腔镜肝切除未来发展提出思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腹腔镜肝切除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