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25篇
  免费   1093篇
  国内免费   1077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1180篇
口腔科学   796篇
临床医学   1617篇
内科学   429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253篇
特种医学   77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831篇
综合类   3457篇
预防医学   845篇
眼科学   95篇
药学   1962篇
  13篇
中国医学   820篇
肿瘤学   832篇
  2024年   127篇
  2023年   406篇
  2022年   389篇
  2021年   441篇
  2020年   415篇
  2019年   452篇
  2018年   319篇
  2017年   427篇
  2016年   509篇
  2015年   514篇
  2014年   696篇
  2013年   780篇
  2012年   1002篇
  2011年   1160篇
  2010年   878篇
  2009年   847篇
  2008年   954篇
  2007年   804篇
  2006年   614篇
  2005年   610篇
  2004年   406篇
  2003年   359篇
  2002年   269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
CT导引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肿瘤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全球每年约有50万人死于癌症,在我国的大城市中恶性肿瘤已成为死亡的首要病因[1]。放射线治疗肿瘤是肿瘤治疗四大手段之一,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组织间近距离放疗始于20世纪初[2],但由于当时生产的放射性核素均释放高能光子,难以进行放射防护,加之没有精确的立体定位系统和治疗计划系统与质量验证系统,使临床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新型放射性125I粒子研制成功,以及B超、CT导引下精确定位系统和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出现,使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得以迅速推广,现就…  相似文献   
82.
胰腺癌临床确诊多已属晚期,手术切除率低,对不能切除的胰腺癌尚无很好的治疗方法。谢大业等报道用人工合成^125I粒子永久性一次植入,认为有满意的疗效。笔者于2001年6月起对3例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尝试组织间内放疗,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83.
磁感应肿瘤热疗术中磁介质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磁感应加温治疗恶性肿瘤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加温治疗新方法,是利用铁磁性物质能在交变磁场中升温的物理特性,将铁磁性物质作为热介质引入肿瘤组织,磁介质在外加交变磁场作用下升温并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的肿瘤组织。当瘤组织温度>43℃时发生凋亡或坏死,这种加温方法增加加温治疗针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比较2种复合体(Compoglass F和F2000)充填牙颈部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30例患者,共100颗牙,以患者一侧患牙为1组,对侧同名患牙为另一组,分别用Compoglass F和F2000充填。于术后12个月进行临床评价。结果 两组对照各评价项目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Compoglass F和F2000充填牙颈部楔状缺损12个月的临床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188Re—Herceptin-磁性纳米微粒在外置磁场下对HER-2/neu癌基因高表达的SKBR-3乳腺癌细胞的靶向结合性及抗癌作用。方法采用戊二醛交联法使人源性单克隆抗体Her—ceptin与磁性纳米微粒交联,用直接标记法制备^188Re—Herceptin及^188Re—Herceptin-磁性纳米微粒,用羰基铼标记法制备^188Re-磁性纳米微粒。肿瘤细胞体外抑制实验设4个组:^188Re—Herceptin-磁性纳米微粒组、^188Re—Herceptin组、^188Re-磁性纳米微粒组和^188ReO4^-组,各组均设3.7×10^4、18.5×10^4、37×10^4、55.5×10^4、74×10^4Bq/ml5个放射性剂量级别;另设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各组的抑瘤效应,计算相对抑制率,采用半数抑制放射性浓度(IC50)对各组抑瘤作用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188Re—Herceptin-磁性纳米微粒和^188Re—Herceptin组对SKBR-3细胞均有较强杀伤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而^188Re-磁性纳米微粒和^188Re04组的杀伤作用较弱0188Re—Herceptin-磁性纳米微粒组的IC50(53.1×10^4Bq/L)明显低于^188Re—Herceptin组(76.1×10^4Bq/L);^188Re一磁性纳米微粒组和^188ReO4组的IC50分别为169×10^4和175×10^4Bq/L,明显高于前2组。结论^188Re—Herceptin-磁性纳米微粒和^188Re—Herceptin均可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SKBR-3乳腺癌细胞增殖,且前者的抑制作用较后者强。  相似文献   
86.
目的比较棉织布与无纺布制作的手术衣和手术洞巾等在手术铺巾时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数及术中抗渗液性能,为有效控制外科切口感染和预防医患交叉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将棉织布与无纺布制作的手术布类各备15包,包内内容均相同,经灭菌处理。应用尘埃粒子计数仪测定两组铺巾时、铺巾后及收巾时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数,同时在手术过程中观察其抗渗液性能。结果无纺布组在铺巾时、铺巾后及收巾时产生的尘埃粒子数显著少于棉织布组(P〈0.05,P〈0.01);其抗渗液率为100%,而棉织布组为0。结论无纺布抗渗液性能优,可减少手术环境中的尘埃粒子数,从而控制外科切口感染;其阻隔防护效能对患者和医护人员具有双重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7.
纳米磁小体氟尿嘧啶微球靶向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纳米磁性氟尿嘧啶微球治疗肝癌的靶向效应。方法肝癌裸鼠模型32只,随机分成4组:实验组,采用自制的0.03T强度的磁性支架丝,在肿瘤内部建立磁场,尾静脉注射氟尿嘧啶纳米磁小体;生理盐水对照组,无磁场和药物应用;单纯内磁场组,建立0.03T肿瘤局部内磁场,无药物治疗;单纯氟尿嘧啶治疗组,尾静脉注射氟尿嘧啶注射液,无磁场应用。各组于治疗前及连续5d治疗完成后第1,4,7,10,13天各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大小。电镜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实验组肿瘤抑制率64.0%,与其他三组的肿瘤体积有显著性差异(P〈0.05),该组肿瘤组织镜下显示大量细胞凋亡。结论纳米磁性氟尿嘧啶微球在内磁场的作用下有明显的靶向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放射性125I粒子对家兔尿道的放射性损伤。方法:麻醉下将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雄性家兔尿道旁1.0cm处。125I粒子的放射性粒子活度分别为14.8MBq(A组)、29.6MBq(B组)和44.4MBq(C组),对照组(D组)仅尿道旁种植相当于粒子大小无放射性的无菌铅管1粒。植入后4周,摄尿道片,观察粒子位置等情况;原手术切口切开,取放射粒子周围2.0cm范围内的家兔尿道组织作肉眼、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进行放射性损伤的评价。结果:术后4周,肉眼及光学显微镜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粒子周围的尿道粘膜、粘膜下及肌层所见基本一致;C组少部分电镜视野中观察到尿道上皮胞质出现较多空泡变性、空化、嵴稀疏等超微结构的损伤。光镜下尿道入射性损伤评分,A、B、C、D组分别为(2.20±0.18)、(2.23±0.15)、(2.27±0.10)、(2.10±0.17)分,A、B、C组与D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线粒体作FlaMeng半定量分析,A、B、C、D各组评分分别为(1.23±0.13)、(1.34±0.25)、(1.41±0.30)、(1.12±0.13)分,A、B、C各组与D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对尿道放射性损伤随粒子的放射性活度的增加而逐渐加重,呈明显的放射性活度效应关系;正常剂量的放射性粒子对尿道的损伤是很轻微的,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9.
Carigent Therapeutics公司是美国一家从事药物输送技术的新公司,主要开发新的纳米技术产品和服务。公司宣称能够把生物靶向剂固定到含有药物或诊断剂的可生物降解的纳米颗粒的表面,使药物能够被控制地输送到特定的组织或细胞。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纳米粒子携带反义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局部定位转染对大鼠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45只大鼠制成自体静脉移植模型后,分成纳米粒子DNA组、纳米粒子空载体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进行局部定位转染,2周后观察移植静脉内膜的变化,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blot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反义基因对内源性TG-Fβ1表达的影响。结果基因转染后两周,内膜厚度为(20.5±4.7)μm,明显小于两个对照组(P<0.01)。RTPCR和Westernblot结果表明,基因转染组的TGF-β1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空载体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结论纳米粒子可有效地作为基因的转移载体;纳米粒子携带反义TGF-β1可以减少内源性TGF-β1基因的表达,抑制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从而达到抑制内膜增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