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2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256篇
基础医学   220篇
临床医学   771篇
内科学   195篇
皮肤病学   358篇
特种医学   5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32篇
综合类   1727篇
预防医学   1490篇
药学   720篇
  1篇
中国医学   208篇
肿瘤学   3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277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358篇
  2011年   366篇
  2010年   358篇
  2009年   378篇
  2008年   441篇
  2007年   478篇
  2006年   414篇
  2005年   423篇
  2004年   348篇
  2003年   299篇
  2002年   234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目的通过妇科普查普治调查清城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情况,以提高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综合防治生殖道感染的能力。方法对2007~2009年在清城区计划生育服务站进行妇科检查的23406例已婚育龄妇女作相应的生殖道感染病原体检测,并对各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生殖道感染检出率为50.28%(11768/23406);其中阴道炎43.30%(5095/11768),宫颈炎35.13%(4134/11768),附件炎19.94%(2346/11768)。3类生殖道感染的惠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7年、2008年、2009年3年的生殖道感染率分别为60.06%、50.44%、43.70%,3年的生殖道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定期开展妇科病普查普治是干预女性生殖道感染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92.
黄小红 《新疆医学》2011,41(2):135-135
妇女生殖道感染严重影响着妇女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也影响着出生人口素质,由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患病率较高。妇女生殖道感染已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计划生育部门制定的生殖健康监测手段,使广大城乡育龄妇女对于生殖道感染的防治有了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3.
目的了解汕头地区性病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感染情况。方法对在我院性病门诊就诊的2000例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沙眼衣原体核酸检测(PCR-荧光探针法),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0例患者中检出沙眼衣原体阳性308例,阳性率为15.4%。308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中男性占69.2%(213例),女性占30.8%(95例),男女两组感染率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各年龄段沙眼衣原体以30-39岁年龄段感染率最高,为37.9%,其次为20-29岁、40-49岁年龄段,分别占29.2%和21.8%。沙眼衣原体阳性患者职业分布以工人、商业职业组所占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8.6%和34.4%。不同临床诊断就诊患者都有一定比例的沙眼衣原体检出率,其中以淋菌性尿道炎就诊患者检出率最高,为47.6%,健康体检组衣原体感染者占15.6%(193例)。结论性病门诊患者为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高危人群,临床应保持高度的关注,不能只凭临床经验,应重视沙眼衣原体的实验室检测及对无症状人群的筛查。  相似文献   
994.
夏云 《大众医学》2011,(10):36-36
问:为什么说更年期症状并非“一时之事”?答:说到更年期.很多人会瞬间联想到”脾气变坏、喜怒无常”。其实更年期只是一个“俗称”.在医学上的准确定义为围绝经期.包括绝经过渡期和绝经期。更年期症状并非“一时之事”,如果不重视治疗和保养,将会出现很多远期影响.如神经衰弱、骨质疏松、泌尿生殖道萎缩、心血管疾病等。据统计.目前全球50岁以上的女性约为5亿,中国50岁以上女性已达1.6亿,每年会有1000万女性进入更年期。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了解自述有生殖道感染症状的农村育龄妇女就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辽宁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5个推广示范县抽取18~45周岁的9 355名农村育龄妇女,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在9 355名农村育龄妇女中,3 720名自述有生殖道感染症状,占39.8%;有1种症状的占生殖道感染育龄妇女的55.7%,有2种症状的占33.7%,有≥3种症状的占10.6%;有症状农村育龄妇女就医率为48.9%;民族、文化程度、职业、人均年收入、婚否、对生殖道感染传播途径的知晓情况和感染症状是农村育龄妇女就医的影响因素.结论 农村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率较高,但就医率不高.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评价在社区开展生殖道感染宣教与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干预对已婚育龄妇女性传播生殖道感染患病率的影响。方法:整群抽取上海市徐汇区4个街道一定数量的居委会,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的计划生育服务基础上实施性传播生殖道感染宣教和筛查诊疗服务,对照组只开展常规的计划生育服务,比较干预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生殖道感染状况的变化。结果:性传播生殖道感染(淋病、滴虫性阴道炎及非淋菌性尿道炎)总的患病率在干预实施前后干预组分别为13.23%和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分别为9.80%和12.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干预组性传播生殖道感染新发病比例低于对照组(OR=0.57,95%C:I 0.38~0.86);干预后安全套使用频度的提高对降低生殖道感染有积极作用(OR=0.32,95%CI:0.15~0.69)。结论:计划生育系统在社区进行的宣教和服务综合干预能够降低已婚育龄妇女性传播生殖道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了解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健康信念现状,探讨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对842例妇女进行调查。结果:生殖道感染健康信念得分(78.51±8.63)分,得分率66.2%;单因素方差分析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丈夫的文化程度和职业、婚姻状况、户口所在地、经济收入是其影响因素(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文化程度、收入、年龄是其主要影响因素(P<0.01),R=0.390,R2=0.152。结论:应加强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知识的健康教育,尤其要加强农村、低文化程度、低收入女性健康教育,提高其健康信念水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了解全县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方法:采用普查方法对农村已婚育龄妇女进行盆腔B超、妇科检查和阴道分泌物检测,并对生殖道感染者发放调查问卷。结果:38656例中,有32285例患有各种妇科病,患病率为83.52%,生殖道感染27475例,占患病人数的85.10%,其中慢性宫颈炎15 520例,占56.49%;外阴炎970例,占3.53%;阴道炎8565例,占31.17%;盆腔炎2 408例,占8.76%。结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率高、未就诊和未正规治疗的比例高,降低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应通过宣传和技术服务,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降低生殖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9.
沈玲芬  陆虹宇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4):3759-3761
目的:探讨王店镇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s,RTI)的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于2009年5月~2010年5月对王店镇农村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和妇科检查。结果:①3 540例被调查者中患慢性宫颈炎的比例最高,其次是细菌性阴道病,若以滴虫阴道炎、念珠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淋病、慢性宫颈炎等5项中1项为阳性作为生殖道感染的诊断依据,共有1 018例患有生殖道感染,占28.76%。②生殖道感染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内源性感染阴道炎发病率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文化程度低、既往有RTI病史和有人工流产史。性传播阴道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有:既往患RTI病史、孕次和产次增加。被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既往患RTI病史、产次和流产等是慢性宫颈炎的危险因素。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患RTI病史是生殖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内源性感染阴道炎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人流史。结论:王店镇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发病率较高,并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多种形式的生殖健康和性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倡健康行为,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从而降低人工流产率。  相似文献   
1000.
农正祥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4):3761-3762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病因的精液几项实验检测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查结果异常率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精液的几项实验检测方法均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按常规方法进行。结果:精液常规结果总异常率占97.35%,生殖道感染检测结果异常率占56.16%,精浆生化指标检查结果异常率占41.86%,染色体结果总异常率占25.77%。结论:男性不育患者的几项实验结果异常率明显增高,是导致不育不孕的主要原因,通过检测结果分析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男性不育不孕有着重要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