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5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53篇
预防医学   109篇
药学   74篇
中国医学   146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51.
脑外伤烦躁患者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脑外伤烦躁患者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方法 将200例脑外伤烦躁患者按住院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方法,观察组在常规固定基础上加用3 M自我黏缠外科绷带.评价两组静脉留置时间.结果 观察组静脉留置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3 M自我黏缠外科绷带能有效固定留置针,使留置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652.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第118条,原文澍“火递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是指因误用火疗,损伤正气.又用烧针逼汗.导致心阳受损.心失所养。心神浮越而出现烦躁,采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对症治疗,方中桂枝人心助心阳,甘草补中益气.辛甘合用。阳气乃生.心阳得复。龙骨、牡蛎潜镇安神以止烦躁。前人对该方运用就记载。如《方极》中就有用该方治桂枝甘草汤证而胸腹有动急迫者。作者结合该方具有温补阳气、安神、固。涩这一主要功效,在儿科临床辨证施治中灵活运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取得令人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53.
患者女,60岁,因“腹胀、乏力、纳差20年,烦燥1周”于1998年6月16入院。患者20年前诊断为乙肝后肝硬化,近两年来间断因呕血或腹水入院。3月前性格行为怪异,1周前烦躁不安,不自主摇头、咂舌、皱眉,左上肢不自主运动,清醒时出现,睡眠时停止。但神清,能正确回答问题,未引出扑翼样震颤。查体:肝病面容,皮肤巩膜黄染,无肝掌蜘蛛痣,腹稍膨隆,无腹壁静脉曲张,肝肋下未及,脾肋下3cm,移动性浊音( )。神经系统检查:双瞳孔等大  相似文献   
654.
中医门诊实录“朱医生,我是来调理’大姨妈’的,而且我最近心情也很烦躁。”这位患者看着年纪轻轻,最多30岁出头,体型正常,面色舌苔都正常。“哦,那您'大姨妈'怎么了?”我问。“朱医生,我今年开始月经量越来越少了,一两天就结束T,查了一大圈都查不出问题,您看能治吗?”患者问。  相似文献   
655.
浩言 《健康人生》2004,(6):38-38
小怜是个22岁的女孩,读过一些有关心理学的专著,看书上所述,结合实际,怀疑自己也属于心理不健康之类。因为长期以来,她对生活没有信心,常受悲观情绪影响,有时莫名其妙地烦躁不安,只有上班才能感到轻松愉悦。在单位闲得发慌,又不愿社会交际,喜欢独自编织幻想,现实中她常觉得生活很压抑,很渴望疯狂一回,仅仅一次,死了都值得。  相似文献   
656.
<正>1病例介绍陈某,女,86岁,2009年5月20日入院,住院号239084。主诉:反复腹痛,伴全身乏力半月,加重4天。病史:半月前出现反复发热伴全身乏力,入住本院心血管内科,治疗好转后出院。5月16日出现腹胀腹痛,自服麻仁软胶囊后解少许大便。5月19日腹痛加重,伴恶心欲呕。5月20日进食后呕吐胃内容物及少量痰涎,腹部X线透视提示小肠郁  相似文献   
657.
对《伤寒论》中有关烦躁条文进行分析,从六经辨证角度总结烦躁辨治规律。烦躁的病因为感受外邪、医者误治、饮食劳倦、其他因素。从六经辨治烦躁,太阳烦躁证之实证见于外寒里热证、太阳蓄水证、阳郁于里证、水热互结证、津伤热盛证,分别予大青龙汤、五苓散、麻黄汤、大陷胸汤、白虎加人参汤或调胃承气汤之类;其虚证见于心阳虚证、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及邪盛正溃证,分别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干姜附子汤、茯苓四逆汤和先予甘草干姜汤复其阳再芍药甘草汤复其阴;阳明烦躁证见于热盛于里证、燥热内结证,用白虎加人参汤、承气类;少阳烦躁证用小柴胡汤;少阴烦躁证见于寒浊上扰证、阴虚生热证及阳脱阴竭寒热格拒证,用吴茱萸汤、猪肤汤、白通加猪胆汁汤;厥阴烦躁证见于阳虚阴盛证,治以灸厥阴经,用四逆辈。  相似文献   
658.
开春后,年过花甲的孙老师就被一件烦心事因扰:晚上睡觉时,常不知不觉地出汗,醒来后出汗停止,却发现睡衣湿透,被子被蹬到一旁。同时感到口干、烦躁、浑身发冷,腰部还有酸因不适的感觉。到中医院求诊,接诊医生经过望闻问切后,对孙老师说:“你这是肾阴虚导致的盗汗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