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5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53篇
预防医学   109篇
药学   74篇
中国医学   146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21.
患者男,34岁。因突发性胸背部疼痛伴大汗30min急诊入院。查体:血压160/100mmHg(1mmHg=0.133kPa),意识清,平卧,烦躁,痛苦面容;呼吸音清,无干湿罗音;心率88次/min,律齐,心音有力,无心脏杂音;余无阳性体征。心电图无心肌梗死表现,心肌酶谱正常;观察2h复查心电图无明显变化。基本排除急性心肌梗死;行胸部核磁共振检查提示降主动脉自起始部至髂动脉可见真假两腔形成,  相似文献   
22.
烦,本义是由于发热而引起头痛,《说文解字》谓:“烦,热头痛也”。这是一个会意字,“火”表示有火,发热,“页”(xie),为头,合起来表示人发热头痛,引申为烦躁、烦闷,为形容词。在《景岳全书·小儿则总论》中指出热者心有热证。如热渴、烦躁、秘结、痈疡之类。尽管“烦”字的意义还包括劳苦、繁多、混乱、频繁搅动等,但在宋代林亿校正编撰的《伤寒论》中更偏向于其本义及引申义。《伤寒论》语言极为精炼,却出现了 70个烦字,加上近义的“心愤愤”、“懊忄农”等词语则更多。“烦”字出现的频率如此之高,实属罕见。其根本原因在于张仲景重视…  相似文献   
23.
ICU对危重患者的救治目的在于保护和支持多器官的功能,恢复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危重患者的病情来势迅猛,由于致病因素难以祛除,患者易产生烦躁、激动等情绪,给临床诊疗和护理工作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引起烦燥的原因主要包括疾病本身、创伤、各种导管的刺激、疼痛、药物的副作用、环境的刺激等[1]。因此对于重症患者采用镇静手段,使得患  相似文献   
24.
木木 《自我保健》2014,(6):22-23
暑热让人心情烦躁,食欲不振,而从小摊上的凉皮,凉面到饭店里的凉拌卤味,凉拌果蔬就会广受青睐,撩拨着每一个人的味蕾。但食材安全的阴霾始终挥散不去,困扰着每一个“吃货”。  相似文献   
25.
冬季来临,有些人由于一时难以适应特别寒冷的气候,最容易诱发下列疾病,所以,应特别加强预防。防冬季抑郁症入冬以后,许多人面对草枯叶落、万物凋零的凄凉寒冷环境,情绪变得异常忧愁抑郁、烦躁易怒、精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并常影响睡眠和食欲。特别是情感比较脆弱的敏感型妇女、在外游子、孤单的老年人,更易郁郁寡欢、百无聊赖。然而一旦大地回春、冰消雪化,这些症状便会自行消失,情绪恢复正常。专家把这种病症,称为"冬季抑郁症"。研究表明,造成"冬郁症"的原因。  相似文献   
26.
王邦才教授为浙江省名中医,悬壶40余载,学验俱丰,善用经方古方治疗痼顽之疾.笔者有幸侍诊师侧,获益良多.现撷验案3则,以飨同道. 1 顽固不寐,疏其血气 施某,男,65岁.2020年3月11日初诊. 主诉:失眠3年,加重1年.患者3年前确诊为"胃癌",后行"全胃切除术".术后一直情绪低落,多思多虑,夜梦繁多,失眠逐渐加重,重则彻夜难眠,噩梦纷纭,曾求诊于西医,服用艾司唑仑、酒石酸唑吡坦片(思诺思)等,起初尚能睡6~7?h,后渐渐乏效,每天仅能睡2~3?h.刻诊:面色晦暗,目眶下黑,每晚难以入睡,噩梦频频,时被惊醒,神情焦虑,心烦心悸,头晕头痛,体倦乏力,口苦纳差,二便尚调,舌暗苔薄白,脉沉弦细.西医诊断:睡眠障碍;中医诊断:不寐.辨证:气滞血瘀,心神失养.治宜:活血化瘀,养心安神.予以血府逐瘀汤加减.  相似文献   
27.
谢晓阳 《中国药师》2015,(6):989-991
摘 要 目的: 探讨在开胸手术中采用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麻醉处理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术后烦躁状态的影响。方法: 98例行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后采用芬太尼与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联合应用地佐辛与氟比洛芬酯静脉自控镇痛。观察两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药品不良反应及术后躁动状况,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的VAS评分与Ramsay镇静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 h与4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拔管时与拔管后5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术后苏醒期躁动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开胸手术患者术后联合应用地佐辛与氟比洛芬酯静脉自控镇痛可充分保证镇痛效果,缓解术后躁动情况,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泊酚对预防小儿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在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择期行斜疝修补术的小儿60例,分为Ⅰ、Ⅱ、Ⅲ3组,3组患儿均采用七氟醚进行全身麻醉,术后分别采用0.10 mL/kg 的0.90%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注射、1.00 mg/kg 丙泊酚静脉注射1次和1.00 mg/kg 丙泊酚静脉注射2次,比较 3组患儿术后30 min 内躁动的发生率,并对患儿进行麻醉苏醒烦躁评分、Aldrete 改良评分和苏醒时间及出室时间比较。结果Ⅰ、Ⅱ、Ⅲ组患儿30 min 内躁动发生率分别为65.00%、25.00%及15.00%,3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儿在麻醉苏醒烦躁评分、Aldrete 改良评分和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儿出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后采用1.00 mg/kg 丙泊酚静脉注射2次,预防小儿术后躁动效果明显,安全性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9.
患者 ,男 ,11岁。因恐水、怕风、畏寒、发热 5d ,烦躁不安、极度兴奋 ,心慌、呼吸紧缩感、喉肌痉挛、唾液多、频繁吐唾液、乏力、不能进食、频繁呕吐、吞咽困难 ,不能入睡 ,头痛4d入院 ,无牙关紧闭 ,角弓反张 ,四肢抽搐和高热惊厥等。3个月前曾被家猫咬伤左手腕部病史。体检 :体温 38.6℃ ,脉搏 12 0次 /min ,呼吸 2 2次 /min ,血压 2 0 /12kPa(1mmHg =0 .133kPa)。意识清醒 ,皮肤、巩膜无黄染 ,无淤点 ,淤斑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软 ,双肺呼吸音清 ,心率 12 0次 /min ,律齐 ,腹部平软 ,肝脾肋下未及 ,移动性浊音阴性 ,腹部无压痛 ,双肾…  相似文献   
30.
胡志英  吴庆珠 《全科护理》2021,19(12):1707-1710
目的:研究开胸手术病人麻醉复苏期烦燥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0月—2019年4月在本院进行开胸治疗6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例资料获取病人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术前焦虑以及术后血小板、VAS评分、Ricker评分等,并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病人术后麻醉复苏期烦躁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根据术后麻醉复苏期病人是否发生烦躁(Ricker评分≥5分)将病人分为烦躁组(18例)和正常组(42例),烦躁组和正常组的性别、年龄、术前焦虑、低血氧、术后VAS评分、术后镇痛和白蛋白、PaCO2方面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789,95%CI(0.643,0.967)]、年龄[OR=3.254,95%CI(1.902,5.568)]、术前焦虑[OR=3.105,95%CI(1.086,8.878)]、低血氧[OR=3.607,95%CI(1.505,8.647)]、术后VAS评分[OR=3.380,95%CI(2.704,4.227)]、术后镇痛[OR=0.382,95%CI(0.236,0.617)]和白蛋白[OR=3.016,95%CI(1.611,5.647)]、PaCO2[OR=2.962,95%CI(1.847,4.751)]均是病人麻醉复苏期出现烦躁的影响因素,年龄越大、术前存在焦虑、疼痛评分越高、PaCO2高、术后白蛋白高、术后未进行镇痛、低血氧的病人更易发生烦躁.结论:对于行开胸手术的病人,性别、年龄、术前焦虑、低血氧、术后VAS评分、术后镇痛和白蛋白、PaCO2均是其麻醉复苏期发生烦躁的影响因素,在临床护理中需要进行密切关注并及早采取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