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9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102篇
内科学   104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74篇
综合类   356篇
预防医学   135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08篇
  2篇
中国医学   330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通过观察8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病早期、恢复期1个月及6个月的心率变异性(HRV),并与111例冠心病患者(无梗塞)及35例正常对照者的心率变异检测的6项时阈指标比较,发现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的HRV较冠心病人及正常人均明显降低,以后逐步回升,半年后趋于稳定,但各项指标仍低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塞早期HRV的指标低下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演变为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机制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1例患者,对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讨论。结果本组11例病例经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后均恢复良好。结论由保守治疗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演变为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机理,难以单纯用某一种机制来解释。大部分病例采用钻孔引流术就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3.
<正>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为临床常见急腹症,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预后良好。20%的患者临床经过凶险,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病死率为10%~30%。由于AP病情演变复杂,患者个体差异大,为AP的治疗带来了困难。单单依赖某个专科就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已经越来越困难。多学科多专业的医护人员紧密合作,进行有效的综合治疗是取得治疗成功  相似文献   
54.
非萎缩性胃炎到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候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非萎缩性胃炎(CSG)到萎缩性胃炎(CAG)的中医证候演变。方法对40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从CSG到CAG的中医证候演变。结果慢性胃炎有9个病性要素:气虚、气滞、湿、热、阴虚、阳虚、瘀血、食积、寒;8个基本证型:类肝胃不和证、类肝胃郁热证、类脾寒胃热证、类湿热蕴结证、类脾胃虚弱证(气虚、阳虚)、类瘀阻胃络证、类饮食停滞证、类胃阴不足证。经χ2检验,CSG与气虚、气滞、热、阳虚、瘀血、食积、寒相关性较高,而CAG则与阴虚和湿相关性较高,尤其与阴虚关系密切;9个病性要素与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CSG的相关性依次为:食积热阴虚,食积气滞阴虚,食积寒阴虚,食积湿,瘀血湿,气虚阴虚,阳虚阴虚,瘀血阴虚;Hp阳性的CAG则刚好相反。经χ2检验,类胃阴不足证与CAG相关性较高,CSG则与除类湿热蕴结证之外的其余6个基本证型相关性较高;8个基本证型与Hp阳性的CSG的相关性依次为:类饮食停滞证类肝胃郁热证类胃阴不足证,类饮食停滞证类脾胃虚弱证类胃阴不足证,类饮食停滞证类湿热蕴结证,类瘀阻胃络证类湿热蕴结证,类肝胃不和证类胃阴不足证,类瘀阻胃络证类胃阴不足证;Hp阳性CAG则刚好相反。结论饮食积滞,是慢性胃炎最早出现的中医证候,其后渐次出现湿、热、瘀血等。正虚贯穿慢性胃炎发病的整个过程,CSG阶段以邪实为主,或是虚实夹杂,至CAG阶段,则以正虚为主。  相似文献   
55.
证候是中医认识疾病和临床诊疗的核心,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由于证候具有整体性、非线性、动态性以及"不确定性"或"人为因素"等复杂性特征,使得基于整体论、系统论及控制论的"专家系统"成为中医证候复杂性研究的首要手段。并进一步运用还原论的思维方法进行"自上而下"的系统整合和集成,实现对中医证候复杂系统的控制。同时,利用动态模型探索复杂系统的关键特征,在整体观的指导下实现还原论、整体论和系统论的有机融合。基于上述思路,建立基于症候/证候分析、证素提取、证候辨识与分类以及标志物发现等中医证候的评价方法就成为中医证候复杂性研究的重要途径。此外,基于方证相应的中医用药特点,建立面向中医证候及中药复方疗效评价的新方法也是中医证候复杂性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6.
塔娜  李思  李耀华 《中国药事》2019,33(6):698-704
美国是最早立法管理医疗器械的国家,其监管模式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已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认可。本文以美国上市前通告制度为切入点,介绍各项法规的制修订对上市前通告制度带来的变革,以及种种变革对企业注册申请情况的影响,希望能够为我国医疗器械的监管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7.
目的评价缺血性中风不同时点单证候动态演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提取2004年9月—2009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等多中心住院的缺血性中风患者4个时点(发病3d、14d、28d、90d)的中医四诊信息,发病第90天BI评分,对不同时点单证候动态演变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病第3天和第14天:内风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证单证候变化组间比较与预后无明显相关;内火证、痰湿证证候消失组较证候不变组、证候新增组预后佳。发病第14天和第28天:阴虚证证候新增组较证候消失组预后差,余单证候变化组间比较与预后无明显相关。发病第28天和第90天:内风证证候新增组较证候不变组预后差;内火证、气虚证证候消失组较证候不变组预后佳;痰湿证、阴虚证单证候变化组间比较与预后无明显相关;血瘀证证候新增组较较证候不变组、证候消失组预后差。结论缺血性中风不同时点不同单证候演变对中风病的预后影响不同,对指导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8.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不断完善,我国已经建立了家庭医生制度和相应配套措施。自2006年起,家庭医生制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政府根据基层卫生服务状况及相应的社会环境制订和调整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本文回顾了家庭医生制度演变,对各阶段的政策内容及特点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政策指导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面临的挑战,提出完善家庭医生制度的相应建议,为实现签约服务相应目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9.
新世纪初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高新武器的悄然出现和使用,使战场环境日趋恶劣,伤情复杂,既往采用的前接后送分级救治的战时后勤保障模式发生了变化,逐步向现场抢救、区域救治、军民同治的方式转变,使现场救护和卫勤保障都面临很多困难,给一线救治及后勤医院组织营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本文结合战争形势演变过程,对外军后勤营救后送阶梯及医疗救护保障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0.
傅凯丽  霍磊 《湖南中医杂志》2021,37(7):110-113,121
目的:研究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后循环梗死中医证候学调查问卷对388例后循环梗死患者进行发病初期(3 d之内)、14 d、28 d、90 d 4个时间点的证候学调查,收集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证候要素、证候类型等,以得出其4个时间点的证候演变规律.结果:各阶段证候要素及主要证候的构成比较高的是:0 d,风痰瘀阻证;14 d,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28 d,痰浊内阻证、气虚血瘀证;90 d,气虚血瘀证、气血亏虚证.转移概率矩阵得出的证候演变规律为:0~14 d,风痰瘀阻证可转变为风痰瘀阻、痰浊内阻证;14~28 d,风痰瘀阻证可转变为痰浊内阻、气虚血瘀等证,气虚血瘀证可转变为气虚血瘀、肾精不足等证;28~90d,痰浊内阻证可转变为气血亏虚、痰浊内阻等证,气虚血瘀证可转变为肾精不足、气虚血瘀等证.结论:风痰瘀阻证为发病初期常见证候类型,气虚血瘀证自发病中期起为常见证候类型.即发病时实证多见,随着病情恢复虚实夹杂证、虚证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