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3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03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方法9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联合用药组各48例,二甲双胍组给二甲双胍,0.5 g,tid,po;联合用药组另加沙格列汀片,5mg,qd,po。结果治疗6个月以后,联合用药组空腹血糖(FBG)(6.01±0.97)mol/L、餐后2 h血糖(2hPBG)(8.53±1.22)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6.94±0.88)%、体重指数(BMI)(24.47±1.09)kg/m^2低于二甲双胍组的(7.42±1.04)mol/L、(9.28±1.34)mol/L、(7.14±0.97)%、(25.82±1.22)kg/m^2(P<0.05);总有效率95.83%高于二甲双胍组83.33%(P<0.05)。结论联合沙格列汀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显著降低FBG、2hPBG、HbAlc、BMI,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药房》2020,(5):627-632
目的:为科学评价沙格列汀的用药合理性提供方法参考。方法:以沙格列汀的说明书、临床指南、临床路径及相关参考文献为依据,由某院临床内分泌科和药学专家共同商讨制定沙格列汀用药合理性的评价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评价标准的各项指标进行赋权,并通过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法)对该院2018年11月-2019年4月的106份病例资料中沙格列汀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合理用药评价。结果:共建立了6个一级指标与12个二级指标,指标权重占比较高的前3个指标分别为适应证(权重为0.25)、给药剂量及调整(权重为0.21)、给药频次(权重为0.15)。在106个病例中,合理用药者占比39.6%,基本合理用药者占比51.0%,不合理用药者占比9.4%,且采用加权TOPSIS法所得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结论:运用基于AHP加权的TOPSIS法对沙格列汀进行用药合理性评价的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沙格列汀对新诊断T2DM患者血脂的影响. 方法 将新诊断T2DM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分别予二甲双胍和沙格列汀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FPG、HbA1c、FIns和血脂,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FPG、HbA1c、TG、TC、LDL-C降低,HOMA-β升高(P<0.01).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对照组HbA1c下降与TC、TG、LDL-C下降呈正相关,治疗组HbA1c下降与其余指标无相关性. 结论 沙格列汀可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改善血脂,且调脂作用独立于降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沙格列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糖指标[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2 h PG、FBG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45/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98%(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应用二甲双胍相比,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更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标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夏礼斌  华强  王勇  孔祥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11):2969-2972
目的探讨振源胶囊联合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5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77例)和治疗组(78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沙格列汀片,1片/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振源胶囊,2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指标水平、稳态模型评价(HOMA)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5.71%,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空腹C肽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OMA-IS和HOMA-β水平显著升高(P0.05),HOMA-IR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HOMA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振源胶囊联合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显著,不良反应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沙格列汀沙格列汀联合用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经济学进行评价,了解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成本-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降低医疗费用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lsevier以及中国知网和万方医学网有关沙格列汀经济学评价的文章。结果:检索到文献17篇,分别为沙格列汀与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以及其他DPP-4抑制剂联合用药经济学比较研究。结论:在各国可接受的成本-效果阈值内,与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相比,沙格列汀表现出较好的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用药依从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沙格列汀组和二甲双胍组,分别给予沙格列汀和二甲双胍控制血糖,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发生率、肝肾功能、体重变化情况,同时对两组患者用药的依从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沙格列汀组显效率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沙格列汀组患者FBG、PG2h、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二甲双胍组FBG、PG2h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但HbA1c水平较治疗前改善不明显(P>0.05)。沙格列汀组治疗后FBG、PG2h、HbA1c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二甲双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等肝肾功能检查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周后体重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症状较轻微,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格列汀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格列汀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同时对肝肾功能、体重等无明显影响,且不良反应少,但由于沙格列汀为新药,临床试验随访时间较短,其远期疗效、安全性以及患者的耐药性仍需进行长期的大样本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分别联合艾塞那肽及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内分泌科诊治的 T2DM 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艾塞那肽组和沙格列汀组各59例,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4个月后,比较2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艾塞那肽组 HbA1c、FBG、BMI 下降幅度均大于沙格列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艾塞那肽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以胃肠道反应为主,沙格列汀组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鼻塞和腹泻等反应。结论艾塞那肽和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均可控制 T2DM 患者血糖水平,但艾塞那肽降糖作用更明显,尤其适合肥胖者,对于胃肠疾病患者,沙格列汀则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病程在5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联合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下加用沙格列汀对血糖控制和改善胰岛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成原方案组(对照组)和加用沙格列汀组(试验组),对照组根据血糖情况继续加用胰岛素至血糖控制达到规定目标,试验组在原方案基础上加用沙格列汀,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和沙格列汀剂量.比较治疗12周前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每日剂量、体质量及低血糖事件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12周治疗,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HOMA-IR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体质量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HOMA-IR、空腹C肽、胰岛素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联合非DPP-4抑制剂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沙格列汀后,明显降低胰岛素每日使用量,不增加低血糖风险的前提下有效控制血糖达标,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