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05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目的探讨采用机械灌注保存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移植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发生及对早期移植物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期间44例DCD供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供肾保存方式不同,分为机械灌注组(n=10)和静态冷储组(n=34例),比较两组受者DGF发生情况和早期移植物功能。结果两组供、受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术后1周,机械灌注组无受者发生功能性DGF,而静态冷储组功能性DGF发生率为32.4%(1/3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6.68,P<0.05);机械灌注组DGF发生率为10%(1/10),静态冷储组DGF发生率为29.4%(1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P>0.05)。机械灌注过程中肾动脉流量小于60mL/min和阻力系数大于0.5mmHg.mL-1.min-1时,受者发生DGF的概率明显增高。结论机械灌注能有效降低DCD供肾移植受者功能性DGF发生率,是临床维持和修复DCD供肾的重要方法;机械灌注阻力系数和流量可以作为临床评估DCD供肾质量的重要参数,也是判断预后的有益指标。  相似文献   
12.
乔良伟  曲青山 《器官移植》2013,4(5):284-287
目的比较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肾与传统尸体供肾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在郑州人民医院实施肾移植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肾来源分为DCD供肾组(DCD组,22例)和传统尸体供肾组(传统组,48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14、28d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水平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DCD组术后7、14d的BUN和Scr水平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均为P〈0.01);DCD组术后28d的scr水平亦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两组BU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组比较,DCD组的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急性排斥反应(AR)、感染、移植肾切除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DCD供。肾肾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恢复情况不如传统尸体供肾,且围手术期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也明显高于传统尸体供肾肾移植。  相似文献   
13.
济南军区总医院曾于20世纪80年代开展成人采用胎儿尸肾肾移植23例,最长存活超过27年。国内外多个中心均有胎儿或婴儿供肾成功的报告。婴儿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DCD)对于推广DCD和扩大器官移植来源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体外持续低温氧合机械灌注对小鼠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肝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ICR小鼠根据灌注保存方式不同分为新鲜供肝低温保存组(FC组)、DCD供肝低温保存组(DC组)和DCD供肝低温氧合机械灌注组(DP组),每组6只。低温灌注保存供肝6h后,收集保存过供肝的威斯康星大学保存液(University of Wisconsin solution,UW液),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收集3组小鼠肝组织,切片,行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理改变,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观察3组小鼠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保存6h后,DC组与DP组的UW液中的ALT、AST含量均明显高于FC组(均为P<0.01);DP组的ALT和AST含量均明显低于DC组(均为P<0.01)。光学显微镜下,FC组未见明显坏死区域,DC组肝细胞损伤严重,DP组肝组织未见明显损伤及坏死。荧光显微镜下,FC、DP两组肝细胞凋亡程度轻微,DC组肝细胞形态极不规则,肝细胞坏死严重。结论持续低温氧合机械灌注可减轻肝细胞损伤和凋亡,为DCD肝移植的器官保存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常见的边缘供肝主要包括脂肪变性供肝、高龄供肝、小体积供肝、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肝等。边缘供肝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供肝数量严重短缺的问题,但边缘供肝面临着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难题,且IRI程度相比正常供肝更加严重,是导致移植失败的重要原因,其中氧化应激反应又是引起边缘供肝IRI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减少氧化应激反应及解决边缘供肝IRI的难题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活性氧簇(ROS)介导的氧化应激反应贯穿IRI整个过程,本文就氧化应激反应在边缘供肝肝移植IRI中的作用及以ROS为靶点的防治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大鼠双侧供肾左侧原位肾移植模型的手术方法。方法 供、受体均采用雄性近交系Wistar大鼠,分别于心脏死亡后0、20和40min取双侧供肾,行左侧原位肾移植术后摘除受体右肾,观察各组受鼠术后的移植肾的功能恢复情况及生存率。结果 0min和20min组的大鼠移植肾功能良好、存活率高,40min组的大鼠移植肾功能较差且均于14天后死亡。0min组的左右供肾移植后的肾功能及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心脏死亡大鼠双侧供肾左侧原位肾移植模型稳定可靠,可有效减少供肾冷缺血时间及节约供体数量,可应用于心脏死亡供体肾移植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发生应激性高血糖后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110例AMI患者入院后随机测定2次以上血糖,所有患者既往均排除糖尿病史。将其分为无应激性高血糖组62例(A组)和应激性高血糖组(随机血糖≥11.1 mmol/L)48例(B组),对比分析两组的疾病发展进程,尤其注重30 d内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面积的延展、心肌梗死的再发、心肌梗死后的心绞痛、致命性心律失常以及心脏死亡事件。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率为43.64%,AMI急性期B组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面积的延展、心肌梗死的再发、心肌梗死后的心绞痛、致命性心律失常以及心脏死亡事件的发生几率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与AMI患者30 d内预后较差相关。  相似文献   
19.
重度冠心病老人常选行冠脉搭桥术(CABG),然其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均存在一定风险,尤其在术后头1个月。而其中缺血/再灌注损伤又为其常见诱因之一。既往曾有报道称,腺苷调节剂阿卡地辛( Acadesine)可降低 CABG后的早期心脏死亡、心肌梗死和复合恶性心脏预后风险,本文特就此进行了大样本验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启动一年来,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深入贯彻落实《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全面推进人体器官捐献体系建设,进一步调动各地工作积极性,我部在卫生部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委员会(以下简称OTC)第8次会议讨论的基础上,决定启动心脏死亡捐献器官移植试点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