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70篇
  免费   644篇
  国内免费   62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8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817篇
内科学   272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4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2篇
外科学   572篇
综合类   4764篇
预防医学   603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2143篇
  15篇
中国医学   2575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05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248篇
  2020年   231篇
  2019年   284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244篇
  2016年   262篇
  2015年   309篇
  2014年   497篇
  2013年   510篇
  2012年   730篇
  2011年   804篇
  2010年   816篇
  2009年   785篇
  2008年   870篇
  2007年   845篇
  2006年   896篇
  2005年   918篇
  2004年   894篇
  2003年   856篇
  2002年   633篇
  2001年   586篇
  2000年   586篇
  1999年   514篇
  1998年   426篇
  1997年   382篇
  1996年   374篇
  1995年   312篇
  1994年   209篇
  1993年   211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141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心肌缺血的确认和定位是胸痛综合征患者治疗和疗效评价的基本要素。团注对比剂的动态增强MRI检查可显示心肌的首过增强效应,从而可得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生理学方面的信息。该研究是确定首过增强负荷MRI检出无心肌梗死性心肌缺血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62.
赵胜  冯国清 《医学综述》2004,10(8):462-464
1986年由Murry等首次提出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的概念,即预先反复短暂缺血再灌注可以提高心肌组织对随后持续缺血的耐受性,它是一种内源性自我保护方式。随后人们又发现IPC对心肌保护作用呈双时相过程,包括IPC后即刻出现的早期保护,一般持续1~3h。和IPC后24h出现的延迟保护,又称第二保护窗口,可持续数天。预适应方法除经典的短暂缺血外,还有热应激、快速起搏、药物等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63.
王学班  于祝先 《四川医学》2004,25(5):515-515
患者,女,49岁。因劳累时胸痛28年,加重伴心慌、乏力3个月于1996年5月20日 入院。28年前患者从事重体力劳动时出现胸痛,无心慌、憋气、咳嗽、咯痰,休息约2分钟症状消失,未检查治疗。自此后患者每做重体力劳动均出现胸痛,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症状可缓解,近3个月症状加重且伴心慌、乏力,为此来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 (Ischemiareperfusion ,IR)不同时相的心肌细胞凋亡、caspase 3活性变化规律及caspase 3抑制剂Ac DEVD CHO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 12 2只 ,设立IR组 ,IR +Ac DEVD CHO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并分设缺血 3 0min后再灌注 1、3、6、12、2 4h 5个时相点 ;以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标记凋亡细胞 ,用荧光分析法检测caspase 3活性 ,行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范围。结果 心肌细胞凋亡与caspase 3活性随心肌再灌注不同时相而变化 ,心肌细胞凋亡指数 (Apoptosisindex ,AI)与caspase 3活性于再灌注 12h最高 [AI :( 3 4 83± 9 3 5 ) % ;caspase 3活性 :( 1 3 4±0 2 ) ] ,其后基本维持在平台状态 ;心肌梗死范围随IR时间逐渐增加 ,至 2 4h仍未见下降趋势 ,三者间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IR +Ac DEVD CHO组上述指标虽也明显增高 ,但比IR组明显减小 (P <0 0 5 )。结论 Caspase 3激活及心肌细胞凋亡参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 ,Ac DEVD CHO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部分与其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5.
66.
急性胸痛到急诊室就诊的病人很多,其中以心血管系统的急性胸痛最为重要。急诊室尽快识别出高危的病例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在美国每年接近5百万例因主诉胸痛到急诊室,但仅有10%-30%在急诊室确诊为急性心肌缺血或急性心肌梗死。由急诊室出去的人估计有2%-7%以后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因为最初的心电图对该病的诊断仅为30%-40%。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肌酶学改变要在冠状动脉闭塞后数小时才出现,致使病人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67.
颅内病变特别是脑血管意外常可引起比较特殊的心电图表现,称为脑血管意外型(crebrovascular accsdents pattern,CVA型)。如果心电图表现酷似梗死,则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现将我院近5年收住的12例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8.
目的:为了探讨心律失常的发病原因。方法: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跟踪检查,全面分析心律失常类型。结果:寞性心律失常最多,占62.5%,其它缺血性心律失常占37.5%。结论:24小时动态心电图能够全面反映心律失常类型,尤其是对绝大多数常规心电不易记录到,或者记录到但不能明确某一时段的发生频率及心肌供血情况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9.
1998年8月,一个64岁患有哮喘、高血压、糖尿病和骨关节炎的男性来到医院做常规检查,主诉为反复胸痛。疼痛放射到左臂、呼吸困难、出汗,但与运动无关。他正在服用优降糖、阿司匹林等药和吸人舒喘宁、倍氯米松。心肌酶正常,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大伴外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针刺华佗夹脊穴改善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剂量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100mg/kg)皮下注射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选健康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针刺预防组、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针刺左侧胸4、胸5夹脊穴及左侧足三里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1(ET-1)及NO/ET-1比值及ECG的影响。结果针刺治疗能够提高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NO的含量,降低其血浆ET-1的含量,从而提高NO/ET-1比值。结论针刺华佗夹脊穴具有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血管内皮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内皮功能紊乱的作用。针刺预防的上述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