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7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5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70篇
内科学   579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97篇
外科学   121篇
综合类   745篇
预防医学   8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25篇
  5篇
中国医学   105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与肺炎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放  张宁  曾实实  王伟  崔京涛 《医学信息》2008,21(6):902-904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肺炎衣原体(cpn)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对75例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及5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数目、性质和颈动脉内径;并用微量免疫荧光标记法进行肺炎衣原体特异性IgG、IgM抗体检测.结果 病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79.3%)、颈总动脉(CCA)内膜-中层厚度(IMT)和CCA内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脑梗死部位与出现斑块的颈动脉存在同侧相关性(P<0.01).病例组与对照组Cpn总感染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脑梗死患者大多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Cpn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为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的外科手术切除率及提高手术疗效,总结18例晚期肺癌患者手术治疗中切开心包处理肺静脉或切除部分左心房的经验。方法对18例晚期肺癌患者施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时,在心包内处理肺静脉或切除部分左心房。左肺下叶切除5例、左全肺切除3例、右肺中下叶切除4例、右肺下叶切除4例、右全肺切除2例;术中发现13例患者的肺静脉根部有癌侵犯或有癌栓,在心包外元法常规处理肺静脉,在切开心包后可较满意地处理肺静脉,切开心包后发现其中有9例明显有左心房侵犯,行肺切除的同时切除部分左房;5例虽可在心包外处理,但癌肿离肺静脉根部太近处理肺静脉困难,而切开心包后处理肺静脉很轻松。结果18例均无手术死亡,术后有2例发生心律失常,2例并发肺炎,1年生存率61.2%(11/18)、3年生存率38.8%(7/18)、2例生存〉5年。结论晚期肺癌累及肺静脉根部或左心房时应切开心包处理肺静脉或同时切除部分左心房以达到肿瘤学上的根治性切除,从而延长病人的寿命。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测不同胎龄胎儿左心房结构,分析其大小范围及变化规律,为临床疾病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将40例胎心标本按胎龄大小分为4组,对各组胎儿左心房内主要结构(左上、下肺静脉内径,右上、下肺静脉内径,左心房壁厚度,二尖瓣环长、长短径大小)进行观测比较,所得数据用SPSS系统处理。结果不同胎龄的平均值,左上、下肺静脉内径分别为0.41±0.18cm、0.38±0.13cm;右上、下肺静脉内径分别为0.44±0.14cm、0.43±0.14cm,心房壁厚度为0.05±0.02cm,二尖瓣环长、长短径分别为0.61±0.25cm、0.49±0.02cm。结论胎儿左心房各结构随胎龄增长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4.
李庄  李俊  李爱民  杨利杰 《解剖与临床》2007,12(5):336-337,340
目的:探讨切开心包处理肺静脉或切除部分左心房对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的外科手术切除率及提高手术疗效的作用.方法:对21例晚期肺癌患者施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时,在心包内处理肺静脉或切除部分左心房.其中左肺下叶切除6例、左全肺切除4例、右肺中下叶切除6例、右肺下叶切除3例、右全肺切除2例.结果:21例均手术顺利;术后并发心律失常2例,肺炎2例,均治愈.本组1年生存率61.9%(13/21)、3年生存率38.1%(8/21),其中2例生存>5 a.结论:晚期肺癌累及肺静脉根部或左心房时,通过切开心包处理肺静脉或同时切除部分左心房可提高肿瘤的根治率.  相似文献   
35.
本文测量了58具成年尸体食管胸段的长度,用内外相关和自身比例的方法,着重对食管胸段前邻器官的占位及其在胸骨上的投影作了定位研究,并结合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拉西地平对早期高血压病(EH)患者左房扩大逆转作用及对左室舒张功能和血浆心钠素(ANP)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拉西地平对30例(EH)无左室肥厚)患者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左房内径(LAD)的大小,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及血浆ANP水平,结果:治疗后LAD明显缩小(P<0.01),VE/VA上升(P<0.01),血浆ANP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拉西地平逆转左房扩大及改善左室舒张功能的作用机制之一的可能与ANP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37.
男, 30岁,活动后心慌气短 4年,无咯血、紫绀、下肢浮肿和其它不适。查体: R20次 /min, P86次 /min, BP16/10kPa。头颅无畸形,胸廓对称,胸壁未触震颤,两肺呼吸音清,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柔和的Ⅱ级 /6G杂音,向颈部传导, P2亢进伴分裂,瓣膜区无杂音,余无异常。 ECG窦性心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B超示右心房、右心室增大,上腔型房间隔缺损约 2cm,伴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胸片示肺血增多,肺动脉段稍凸,右心系统增大。   1996年 4月在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手术发现:主∶肺 =1.5∶ 1,上腔静脉明显增…  相似文献   
38.
俞婷  刘娜娜  钟青  苏涛 《陕西医学杂志》2023,(10):1407-1410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比传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在阵发性房颤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诊断为阵发性房颤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沙库巴曲缬沙坦组50例及ACEI/ARB组50例,治疗时间均为1年。观察两组治疗后1年房颤复发率、左房内径、左房容积、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再住院率。结果: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心慌、气短等症状立即做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沙库巴曲缬沙坦组与ACEI/ARB组房颤发生率分别为10%与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沙库巴曲缬沙坦组与ACEI/ARB组比较,左房内径、左房容积、LVEDD降低,LVEF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沙库巴曲缬沙坦组NT-proBNP下降更明显;沙库巴曲缬沙坦组再住院率低于ACEI/ARB组(10%与34%,P<0.05),沙库巴曲缬沙坦组有7例出现血压偏低,药物减量后仍能坚持服药。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与传统ACEI/ARB比较可以降低房颤复发率,改善心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39.
非药物疗法是中医治疗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经>中的非药物疗法,通过协调阴阳平衡、调和气血运行、调节神志活动、调整脏腑功能等作用,对防病治病、养生益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
作者将肺癌侵犯左心房的MRI征象归纳为左心房的异常,左房周围脂肪异常和肺静脉干异常三点,并以此为诊断标准判断有无左房受侵,通过对30例肺癌患者术前MRI征象分析与术后结果对照研究,结果显示:MR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3%、867%、900%。本文结合文献探讨了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