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34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316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711篇
预防医学   18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42篇
  1篇
中国医学   5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子宫破裂是产科最严重的合并症之一,一旦发生子宫破裂,产妇和胎儿的病死率均高。虽然近年来,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围产期保健措施的加强,该病发生率有所下降,但基层医院该病仍常有发生。我院1986~1997年所收治的23例子宫破裂占我院分娩人数(17268例...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 选择 1995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在我院剖宫产后再次妊娠 6 39例 ,询问病史 ,在预产期前 2~ 3周住院 ,制定出相应的治疗分娩计划。结果 择期剖宫产组 ,术中发现 10例不全子宫破裂 ,其中 7例为古典式剖宫产 ,3例为下段剖宫产 ,阴道试产组 172例 ,85例自然分娩 ,18例静滴催产素 ,先兆子宫破裂 1例 ,占静滴催产素组 5 5 6 % ,未用催产素先兆子宫破裂率 5 0 7% ,P >0 0 5。结论 影响子宫疤痕愈合因素与前次剖宫产术式及缝合技术有关。剖宫产再次妊娠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计划 ,试产中恰当使用催产素不增加其危险 ,疤痕子宫试产时应警惕子宫破裂。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催产素的合理应用问题。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至今年我院收治的分娩期子宫破裂20例的发生原因。结果:20例有催产素应用史。结论:催产素应用不当是导致分娩期子宫破裂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54.
55.
患者,29岁,孕4产3+1,末次月经1999年4月17 日,因停经36+5周,反复引产失败,腹痛,于2000年1月1日入院.入院前8天因"B"超提示胎儿脑积水伴脊柱裂、臀位,在当地医院行羊膜腔内利凡诺引产.2天后因无宫缩予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服药后半小时开始宫缩并逐渐加重,疼痛难以忍受,于腹壁注射药物一剂(药名及剂量不详),宫缩逐渐消失.次日用催产素引产,腹痛加重停药.于当晚再次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孕妇感腹部持续剧烈疼痛, 阵发加重,心慌,烦躁,脉搏加快,体温升高,腹泻,尿潴留,血压下降,急转我院.  相似文献   
56.
子宫破裂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它可导致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其发生率的高低与危害程度,与各地妇女保健组织的健全程度,及医务人员业务水平有一定关系。一、原因(一)骨产道狭窄,阻塞产道,滥用缩宫素,使子宫体收缩过强等因素导致子宫破裂。(二)不合理的应用子宫收缩剂。在此因素中,产前子宫颈不成熟,直接用蓖麻油餐(蓖麻油炒鸡蛋);胎儿未娩出前,腔体局部投放前列腺素类药物——米索前列腺醇、卡孕栓等;米非司酮用于晚期妊娠引产等.导致子宫破裂及孕产妇死亡。(三)因曾行剖宫产术.或是因宫体有病变而保留子宫生育功能的手术方法增多如子宫肌核剔除术等,致使子宫疤痕破裂。  相似文献   
57.
本文总结分析 11例晚期妊娠临产后子宫破裂者临床资料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3年 1月至 2 0 0 3年 12月 ,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孕妇 ,发现子宫破裂 11例 ,其中 1例为外院分娩后转入。年龄 2 3~ 37岁 ,孕周 34~ 4 1周 ,孕产次 :1例为孕 2产0 ,余 10例均为经产妇 ,最多孕 5产 4。 11例中瘢痕子宫 5例 ,口服米索前列醇引产 2例 ,此次妊娠前有中孕钳刮病史者 2例 ,自然临产分娩 1例 ,口服蓖麻油引产 1例 (外院因产后出血转入 )。1.2 本次妊娠及分娩情况 :此 11例患者大多来自农村 ,孕期未行定期产前检查 ,少数孕妇在当地或外…  相似文献   
58.
患者34岁,孕3产2,因停经24^ 3周数次引产失败,持续腹疼发烧于2004年2月17日由外院转入我院。有过2次剖官产史,末次月经2003年8月13日。  相似文献   
59.
患者36岁,因“仔经31^ 2周,阴道流水10余天”于2003年4月14日入院。末次月经2002年8月2日,孕2产1,孕期检查正常。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规律宫缩,转入我院。产科检查:宫高28cm,胎位LSA,胎心148次/分,宫缩规律,肛诊:宫口容指。于8时45分以LSA助娩一男婴,脐带绕颈2周,Apgar’s1分钟评3分,经吸痰、吸氧(呼吸气囊)、脐静脉注药,5分钟评  相似文献   
60.
妊娠子宫破裂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含蜜 《中国医师杂志》2006,8(9):1209-1209
目的探讨妊娠子宫破裂发生的时间、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1例子宫破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产妇中,10例存活、1例死亡、围生儿死亡7例。结论子宫破裂的诱发因素依次为:瘢痕子宫;不恰当使用引产药物和腹部加压;未能严密观察产程,正确处理产程进展;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意识薄弱。预防子宫破裂应从诱发因素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