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40篇
  免费   2559篇
  国内免费   1736篇
耳鼻咽喉   125篇
儿科学   382篇
妇产科学   251篇
基础医学   2392篇
口腔科学   426篇
临床医学   6439篇
内科学   6352篇
皮肤病学   305篇
神经病学   816篇
特种医学   109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3篇
外科学   1652篇
综合类   14821篇
预防医学   2583篇
眼科学   199篇
药学   12078篇
  147篇
中国医学   3443篇
肿瘤学   905篇
  2024年   439篇
  2023年   1595篇
  2022年   1322篇
  2021年   1742篇
  2020年   1606篇
  2019年   1822篇
  2018年   804篇
  2017年   1604篇
  2016年   1645篇
  2015年   2042篇
  2014年   3112篇
  2013年   2964篇
  2012年   3652篇
  2011年   3688篇
  2010年   3264篇
  2009年   2902篇
  2008年   2750篇
  2007年   2539篇
  2006年   2366篇
  2005年   2236篇
  2004年   1715篇
  2003年   1598篇
  2002年   1243篇
  2001年   1128篇
  2000年   870篇
  1999年   712篇
  1998年   600篇
  1997年   499篇
  1996年   437篇
  1995年   312篇
  1994年   293篇
  1993年   195篇
  1992年   193篇
  1991年   154篇
  1990年   129篇
  1989年   158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AECOPD患者,剔除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第一组常规治疗,第二组加用硫酸镁微泵注入。稳定期COPD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7天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压,进行比较。结果①两组AECOPD患者治疗前血浆BNP水平、肺动脉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两组AECOPD患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②经治疗后,两组AECOPD患者BNP水平及肺动脉压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硫酸镁组患者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1)。③两组AECOPD患者治疗后BNP含量及肺动脉压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加用硫酸镁治疗AECOPD,能更有效的降低血浆BNP水平及肺动脉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建立食蟹猴血清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的含量检测方法,用以评估YKY-011重复给予食蟹猴毒性试验中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验证考察了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精密度和准确性,并对YKY-011重复给药毒性试验中食蟹猴的血清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建立并验证了灵敏度高、稳定性良好的检测猴血清中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食蟹猴连续皮下注射YKY011在给药2周后较给药前血清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开始下降,且与同剂量市售对照组下降幅度相当。结论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可用于食蟹猴血清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的检测,YKY-011可有效降低食蟹猴血清中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水平,并与市售对照品降低幅度类似。  相似文献   
993.
《中国药房》2015,(28):3918-3920
目的:研究胸腺五肽及其衍生肽的杀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铺板计数法测定胸腺五肽[精氨酸(R)-赖氨酸(K)-天冬氨酸(D)-缬氨酸(V)-酪氨酸(Y),RKDVY]及其衍生肽1[RKN(天冬酰胺,N)VY]、衍生肽2(RKKVY)对革兰阴性(G-)菌(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和革兰阳性(G+)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的杀菌活性,其中五肽剂量为15.625~1 000μg/ml,细菌数为102CFU。结果:3种五肽对G-菌均有杀菌活性,且RKKVY、RKNVY杀菌活性强于RKDVY(P<0.01),RKKVY与RKNVY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G+菌亦有杀菌活性,其杀菌活性由强到弱依次为RKKVY>RKNVY>RKDVY(P<0.01)。结论:胸腺五肽及其衍生肽对G-菌和G+菌均有杀菌活性,具有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将142例丽江市人民医院自2009-10-2010-10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分为Ⅰ、Ⅱ、Ⅲ级,选取3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四组进行血浆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房内径(LAD)测定,比较四组测定结果.结果 BNP高血压Ⅲ级组与Ⅱ级、Ⅰ级及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组LVEDD、LAD及LVEF指标,健康对照组与高血压Ⅲ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高血压Ⅱ级组LAD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随着高血压级别的增加而增加,其浓度与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相关性,BNP可以作为高血压病情严重程度的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辅助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入院1周内的进展性脑梗死的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基础治疗,对照组再予以奥扎格雷钠8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滴,2次/日;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1次/日.1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血小板、凝血功能及NIHSS.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血小板、凝血功能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阿司匹林辅助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静脉泵奥曲肽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4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效果,将2002—2007年收治的2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作为对照组,2007—2012年收治的2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作为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即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抑酸、抗炎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使用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泵奥曲肽的方法。观察比较两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下降快慢、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和治愈率。结果: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短、血淀粉酶下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治愈率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泵奥曲肽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97.
细菌对传统抗生素的耐药已成为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因此,发展新的高科技抗微生物战略势在必行。内源性抗生素肽(简称抗菌肽)是近10多年来在天然免疫肽分子机制研究方面所获得的重要进展之一。防御素(defensin)是其中的一类小分子抗菌肽,对革兰阳性(G+)和阴性(G-)菌、霉菌、厌氧菌、螺旋体、分支杆菌以及包膜病毒如流感病毒、艾滋病毒等均有很强的杀伤活性,在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类、昆虫界、植物界普遍存在,是最大的内源性抗生素肽家族。依据基因和肽分子层面上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998.
患者,男,70岁,因“腹泻9个月,发现胰腺占位2个月”于2008年10月22口第一次住院治疗。腹泻呈水样泻。每日10-20次,每次100-300ml,伴腹胀、乏力,无腹痛及里急后重感,尤呕吐、发热、肌痛。查体:血压120/60mim Hg、脉搏72次/rain,消瘦,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肠呜音4次/min。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和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与慢性充血性心衰的相关性。方法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列入研究组,将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列入对照组,分别取两组患者清晨空腹血液分离血清,检测APN和NT-ProBNP水平。结果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加重,APN值与NT-ProBNP值逐渐升高,Ⅱ、Ⅲ、Ⅳ级CHF患者的APN值与NT-ProBNP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线分析示APN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225,P〈0.05)。结论 APN与NT-ProBNP具有正相关性,随着患者心力衰竭病情的加重,APN增加,NT-ProBNP也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研究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合并初发心房颤动(new 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NOAF)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2006-01~2011-0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并完全开通罪犯血管的1592例AMI患者,根据典型胸痛后7 d内是否合并NOAF事件,将AMI患者分为心房颤动(房颤)患者(100例)和无房颤患者(1492例).将房颤患者作为房颤组(100例),选取与房颤组一般临床情况相仿的无房颤患者作为对照组(200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测定NT-proBNP,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房颤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1565.45 pg/mL vs 1212.17 pg/mL,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水平对NOAF的预测能力最强(OR=5.783,P<0.01),其次为房性早搏频发、C反应蛋白和P波离散度增大(OR分别为2.717、2.393、2.140,P<0.01)及基础心率增快、P波时限增大(OR分别为1.992、1.558,P<0.05).结论 NT-proBNP优于传统危险因素,可以用于NOAF发作的预测和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