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63篇
  免费   312篇
  国内免费   155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280篇
妇产科学   70篇
基础医学   228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3291篇
内科学   570篇
皮肤病学   227篇
神经病学   71篇
特种医学   488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773篇
综合类   4006篇
预防医学   870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412篇
  35篇
中国医学   453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265篇
  2020年   264篇
  2019年   281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238篇
  2016年   294篇
  2015年   313篇
  2014年   643篇
  2013年   625篇
  2012年   794篇
  2011年   822篇
  2010年   787篇
  2009年   724篇
  2008年   826篇
  2007年   667篇
  2006年   588篇
  2005年   662篇
  2004年   510篇
  2003年   443篇
  2002年   370篇
  2001年   349篇
  2000年   304篇
  1999年   229篇
  1998年   202篇
  1997年   167篇
  1996年   163篇
  1995年   156篇
  1994年   152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CPR)后早期血清S100蛋白(S10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对脑损伤的评估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4年8月至2006年12月院外、院内发生CA,经CPR成功恢复自主循环后收入解放军第401医院ICU的患者共36例,其中8例因存活不足24 h剔除,剩余28例.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 COS)将患者分为A组(包括COS 1~2分)19例和B组(包括COS 3~5分)9例.健康对照12例为C组.所有患者均在ROSC后2 h、12 h、24 h、48 h、72 h分别采取静脉血,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S100、NSE.同时收集入ICU后24 h内临床资料,计算各时间段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Ⅲ评分及存活概率(APACHEⅡ、Ⅲ、PS).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所有数据用SPSS 11.5统计软件分析.组间比较采用Maim-Whitney U检验;ROSC时间与各时间点的S100、NSE水平相关性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APACHE Ⅱ、Ⅲ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1),A组的PS、GC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1),A组的开始通气时间、ROSC时间比B组明显长(P<0.05).A组在2 h、12 h、48 h、72 h的S100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1),而12h、24 h、48 h、72 h NSE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B组在48 h S100、NSE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2 h、12 h S100水平与ROSC时间显著相关(P<0.05);12 h、24 h、48hNSE水平与ROSC时间显著相关(P<0.05).结论 血清S100、NSE均可作为判断CPR后早期缺氧性脑损伤的生化标志物,两者联合动态检测对于估计ROCS时间、判断继发性脑损伤、指导脑复苏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心肺复苏药物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于心脏按压所能产生的心搏出量和按压频率受限,心脏骤停(CA)应激引起的内源性缩血管物质又不足以产生较高的冠脉灌注压,应用外源性缩血管药作为复苏药物一直是心肺复苏(CPR)的重要措施。复苏效果仍难改观,使得人们开始关注复苏药物作用的利弊。动物实验和临床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亚低温干预对犬心脏骤停后脑水肿及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共选取16只成年健康杂种犬,将其随机分为亚低温组(n=8)和对照组(n=8),采用诱发室颤的方法导致上述2组动物心跳、呼吸骤停,随后施行脑复苏程序;亚低温组动物在心跳骤停期间给予亚低温干预。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测定各组动物血清S100B蛋白含量,同时观察其脑组织含水量及病理学改变。结果亚低温组动物经亚低温干预后,发现其血清S100B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脑组织含水量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实验动物脑标本经病理学检测后发现,亚低温组动物脑组织缺氧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亚低温干预能减轻心跳骤停实验犬的脑水肿程度,改善其血脑屏障功能,从而发挥脑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994.
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70年代中期我国对创伤已有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当前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的研究仍然是热点之一。2001年4月在日内瓦WHO总部召开暴力与损伤会议,专家们共同讨论了对全球道路交通伤预防策略,随着陆、海、空立体交通工具膨胀性发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交通事故已被各国公认为当今“世界的第一公害”且是青壮年死亡的第一位原因。仅1998年全球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117.1万人[1]。我国每年因创伤致死人数至少有10余万人,伤数4万人,更让人担忧的是,专家们预测,21世纪中,创伤人数可能会成倍增长[2]。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大多数因来不及抢救而死于现…  相似文献   
995.
气管插管术是临床急诊抢救过程中心肺复苏的关键,是心脏停搏后抢救成功的关键。尽早为气道梗阻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建立有效的呼吸通道,明显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96.
院前心肺复苏(CPR)是指针对院前因各种原因(包括各种创伤和非创伤性)引起的突发呼吸、心跳骤停而给予的急救措施。这是我们院前急救工作中所遇到的最危急的一种情况,护士只有熟练掌握其操作步骤和方法,并在院前CPR紧急救治才能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但影响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的因素很多,其中提高社会人群急救意识和普及复苏急救常识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紧急介入治疗能否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院前及急诊室发生心脏骤停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分为在心肺复苏后同时进行紧急介入治疗组(n= 12)和保守治疗组(n=20).比较两组的住院期间病死率、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和严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介入组住院期间死亡2例(17%),保守组死亡14例(70%),p<0.01;心肺复苏后发生心力衰竭者两组分别为3例(25%)和16例(80%),P<0.01;两组的严重心律失常、心原性休克和严重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急诊介入治疗能显著降低病死率,而心肺复苏时间>20min,将增加病死率。结论早期紧急介入治疗能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98.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对心跳骤停病人所采取的急救措施,也是护理人员配合抢救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心肺复苏护理是抢救心脏、呼吸骤停及保护、恢复大脑功能的急救护理技术,心肺复苏的成功不仅与医生的技术息息相关,而且离不开贯穿始终的护理操作技术。自2002年12月我院即建立了心肺复苏急救护理培训部门,对急救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反复的心肺复苏护理培训。实践证实,经过培训后,明显提高了我院心肺复苏急救的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9.
程磊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12):1315-1315
患者 ,女 ,49岁 ,体重 65kg ,因胆囊结石 ,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摘除术。术前检查资料 :ECG示窦性心率 ,偶发室性早搏 ;心脏彩超示小量心包积液 ;余无特殊发现。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 0 5mg ,鲁米那 0 1g。患者入室血压 10 6/ 60mmHg ,心率 70次 /min ,未吸O2 时SpO293 %。行T9,10 间隙穿刺 ,成功后给试探量 ,确认无腰麻征象后 ,分两次追加诱导量利 -丁混合液共 8mL。 15min后麻醉平面固定在T4~ 12 水平。面罩吸O2 时SpO2 >96% ,心率、血压无明显波动。诱导半小时后依次静注杜冷丁 5 0mg ,咪唑安定 5mg。患者出现鼾声 ,SpO2 开始…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高渗盐对心搏骤停复苏后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脑复苏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大鼠窒息导致心搏骤停模型复制成功后,实验两组于复苏即刻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高渗盐,比较两组大鼠复苏前及复苏后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值、自主循环恢复(ROSC)时间、动脉血与脑匀浆丙二醛(MDA)、脑干湿质量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及脑海马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两组大鼠复苏前平均动脉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苏后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值高渗盐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渗盐组较对照组能显著改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P<0.01),提高24、48hNDS(P<0.05),减轻大脑湿质量(P<0.01)及减轻脑组织病理损伤;但对1h动脉血MDA及24h脑匀浆MDA无作用。结论静脉注射10%高渗盐能减轻大鼠心搏骤停复苏后脑组织损伤,改善脑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