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54篇
内科学   35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362篇
预防医学   6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76篇
  3篇
中国医学   8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在治疗小儿惊厥时应用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小儿惊厥患儿79例,所有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应用地西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苯巴比妥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惊厥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7.50%,同对照组的82.05%比较,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0%、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惊厥复发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惊厥患儿应用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治疗后小儿惊厥复发率低,预后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2.
王瑞涛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0):1189-1190
目的:观察小剂量地西泮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等量消化性溃疡病例,对照组以制酸、抗HP三联联合,治疗组加服小剂量地西泮治疗消化性溃疡,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剂量地西泮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地西泮针剂终止中期瘢痕子宫妊娠的效果。方法选择中期瘢痕子宫妊娠引产患者100例,均予米非司酮片75mg口服,隔12h后再次口服米非司酮片75mg,同时羊膜腔注入利凡诺针剂100mg,出现规律宫缩后静脉注射地西泮针剂10mg。观察引产效果。结果 100例产妇注药后72h胎儿胎盘娩出99例,所有产妇均未发生子宫破裂,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地西泮针剂可预防中期瘢痕子宫妊娠引产子宫破裂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地西泮对过度换气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68例过度换气综合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与暗示治疗,治疗组在暗示治疗的基础上给与地西泮治疗。结果: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地西泮治疗过度换气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5.
蒋国华  王健 《现代保健》2011,(18):142-143
目的对镇静处理的164例患者进行分析,并对急诊躁动患者镇静处理提出建设性意见。方法对笔者所在科室近15个月处理的急诊躁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达镇静Ramsay Ⅲ~Ⅴ级所需时间。结果按GCS评分,6~8分的患者有躁动症状最多,病因中以颅脑外伤最为常见,丙泊酚达到镇静起效时间短于地西泮(P〈0.05)。结论丙泊酚镇静快,镇静效果可控,在急诊躁动处理中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地西泮联合问苯三酚在分娩中对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正常初产妇规律宫缩愿意经阴道分娩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在宫口开大3cm宫缩规律时给予间苯三酚80mg宫颈注射,加地西泮10mg肌肉注射,对照组不予干预。同时观察两组的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2h阴道流血量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Ⅰ、Ⅱ、Ⅲ级分别为82、16、2例,对照组分别为30、58、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产程和第一产程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阴道流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泮联合间苯三酚能明显缩短产程,减轻分娩疼痛,对产妇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7.
地西泮注射液在临床常用于焦虑、恐惧、失眠以及惊厥、癫痫等症。肌肉注射吸收不规则,临床少用此法给药;静脉注射后,因脂溶性高能迅速进入脑组织,起效快而维持时间短,注射速度快或剂量过大可引起呼吸抑制。2006--2007年我科对46倒手术前晚入睡困难和术前过度紧张的患者采用舌下含服地西泮注射液,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苯二氮卓受体对放射性脑损伤大鼠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210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30只,D-R组:照射前30min腹腔注射地西泮5mg/kg;F-R组:照射前30min腹腔注射氟马西尼0.025mg/kg;DF-R组:照射前30min腹腔注射地西泮5mg/kg,照射前15min腹腔注射氟马西尼0.025mg/kg;N-R组:照射前未用药;D-SR组:假照射前30min腹腔注射地西泮5mg/kg;F-SR组:假照射前30min腹腔注射氟马西尼0.025mg/kg;N-SR组:假照射前未用药。所有照射组建立清醒状态下大鼠放射性脑损伤模型。各组分别于照射(或假照射)前即刻、照射后6h、1d、1周和1个月时测定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N-R、F-R、DF-R组照射后脑组织SOD活力较D-R组减弱,MDA含量较D-R组增加(P<0.05)。结论在照射前使用地西泮可增强脑组织SOD活力,降低脑组织中MDA含量,氟马西尼在用药后可以拮抗地西泮的作用,苯二氮卓受体对放射性脑损伤大鼠的自由基损伤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79.
地西泮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地西泮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常规传统生物医学模式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3~5d后停药,1周内观察病情变化。结果治疗组各项指标总有效率81.52%,对照组总有效率55.09%,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泮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可减少心率变化和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精神心理障碍,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80.
人血浆中伏立康唑的LC-MS-MS法测定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伏立康唑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方法:待测血浆0.5 mL经乙醚-二氯甲烷萃取,以甲醇-10 mmo.lL-1醋酸铵水溶液(80∶2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多反应离子检测,正离子模式,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分别是伏立康唑m/z351.0→127.0[M H ]和地西泮m/z285.8→193.3[M H ]。结果:血浆中无干扰测定的内源性物质,每个样品分析时间小于5 min,线性范围为20.0~4 000 ng.mL-1,定量下限为20.0 ng.mL-1,批内、批间精密度均小于10%,提取回收率大于85%。结论:该法操作快速、简单、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临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