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10篇
  免费   819篇
  国内免费   321篇
耳鼻咽喉   93篇
儿科学   116篇
妇产科学   46篇
基础医学   392篇
口腔科学   105篇
临床医学   5596篇
内科学   1091篇
皮肤病学   92篇
神经病学   413篇
特种医学   5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1502篇
综合类   6295篇
预防医学   1281篇
眼科学   319篇
药学   2551篇
  20篇
中国医学   5110篇
肿瘤学   53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511篇
  2022年   391篇
  2021年   570篇
  2020年   567篇
  2019年   557篇
  2018年   256篇
  2017年   660篇
  2016年   761篇
  2015年   789篇
  2014年   1675篇
  2013年   1494篇
  2012年   1821篇
  2011年   1859篇
  2010年   1689篇
  2009年   1470篇
  2008年   1502篇
  2007年   1339篇
  2006年   1024篇
  2005年   1005篇
  2004年   846篇
  2003年   730篇
  2002年   594篇
  2001年   558篇
  2000年   392篇
  1999年   309篇
  1998年   303篇
  1997年   335篇
  1996年   299篇
  1995年   232篇
  1994年   208篇
  1993年   146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144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141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5 毫秒
101.
主动脉弓综合征的眼动脉压测量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300350)强东芳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田文芳宋国祥主动脉弓综合征,又名无脉症或称为血栓闭塞性锁骨下及颈动脉炎。是主动脉弓及其主要分支弥漫性非特异性炎症,可有血栓形成,造成血管管腔狭窄和闭塞性病变。...  相似文献   
102.
观察了30例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术中腹内压0.5、1.1、1.6~1.9kPa,气腹5min、10min时的呼吸力学参数的变化。发现呼吸力学的改变与腹内压的增加相关显著(P<0.01)。潮气量(TV)、分钟通气量(MV)、胸肺顺应性(C)随着腹内压的增高而明显降低,分别较气腹前下降14%、18%和51%。气道峰压(P_(peak)),气道坪压(P_(plat))和一秒率(V_(1.1)%)则随腹内压的增高而上升,分别较气腹前增高30%、43%和13%。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则先降后升。这可能与腹内压骤升引起V/Q经值失调有关。腹腔镜手术时腹内压的改变对呼吸力学有显著影响,即使在全麻下也是如此。适当减缓充气速度可能有助于减轻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毕索洛尔加利尿药对高血压病病人心率及率压乘积的影响。方法:高血压病64例随机分为毕索洛尔组、卡托普利组各32例,病人均合用氢氯噻嗪,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静息心率(RHR)、率压乘积(RPP)。结果:毕索洛尔组RHR、RPP和疗效,均优于卡托普利组(P<0.05)。结论:毕索洛尔合用小剂量利尿药对轻、中度高血压病疗效确切,耐药性好,不仅降低血压,而且减慢RHR,降低RPP,能抑制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减少心肌耗氧量,有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次侧切开内括约肌治疗肛裂术前、术后肛门直肌压力的变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次侧方内括约肌切开加双缘结扎术治疗 期肛裂 6 0例 ,测定手术前后肛门直肠压力 ,并与 6 0例正常人肛压比较 ,评价新术式治疗 期肛裂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肛门功能的影响。结果 :显示术后患者肛管静息压显著降低 ,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肛管最大收缩压与术前及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次侧方内括约肌切开加双缘结扎术能有效地解除内括约肌痉挛 ,从根本上消除高肛压 ,从而彻底治愈肛裂 ,而且不影响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105.
正常腹内压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正常腹内压的影响因素 ,建立腹内压回归方程。方法 应用膀胱测压法测定 10 6例住院患者的腹内压 ,并对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质指数、既往和近期腹部手术史、住院原因、合并症情况及数量等 14项因子与腹内压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住院患者平均腹内压为 5 .5mmHg( 1mmHg =0 .133kPa) ,范围为 0 .4~12 .8mmHg。各级体质指数相应的腹内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F =5 .5 5 0 ,P<0 .0 1)。男性腹内压比女性高 2 .0mmHg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3.12 2 ,P<0 .0 1)。其他 12种因素对腹内压无明显影响 (P>0 .0 5 )。结论 正常腹内压可能受性别和体质指数影响 ,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06.
迟发性心包压塞是心脏直视术后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不易及时诊断、治疗,导致严重后果。我们总结1987年7月至2003年5月诊治31例迟发性心包压塞的经验,并分析其易发生因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7.
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股沟疝是小儿最常见的外科疾病。其发生是因为胚胎时期形成的腹膜鞘状突闭合不全与出生后腹内压增高使未闭鞘突扩张而成。如果不做治疗,疝囊可逐渐增大,加重腹股沟管的缺损,且常发生嵌顿成为急症,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一般应及早手术。我们采用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364例,效果较好,现予以报告。  相似文献   
108.
10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前驱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驱动的改变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COPD前驱性呼吸衰竭(前驱呼衰)患者中枢呼吸驱动的改变;评价界定COPD前驱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意义.方法试验对象为COPD前驱性呼吸衰竭、COPD尚未达前驱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30名.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如下参数的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常规肺功能,主要以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来评价;中枢呼吸驱动水平,以0.1 s口腔阻断压(P0.1)、校正中枢呼吸驱动(以每分通气量来校正,即P0.1/MV)和吸气阻抗P0.1/VT/Ti)等来评价.结果P0.1和P0.1/MV在COPD前驱呼衰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未达前驱呼衰组,P0.1/VT/Ti在COPD前驱呼衰组和未达前驱呼衰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2);P0.1,P0.1/MV,P0.1/VT/Ti与PaO2,FEV1%呈显著负相关(rs=-0.769,-0.495,-0.543;-0.747,-0.480,-0.526,P均<0.01);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rs=0.270,0.312,0.369,P分别为<0.05,<0.01,<0.01).结论COPD前驱呼衰患者呼吸储备能力减低,呼吸效率下降;P0.1,P0.1/MV,P0.1/VT/Ti等参数在推断患者神经-肌力输出水平与呼吸衰竭发生阈值方面具有较大的意义.当COPD进展至前驱呼衰阶段,从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到呼吸驱动水平都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从而提示界定此阶段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0.
左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位置与吸气峰压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观测无隆突钩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管端位置与吸气峰压(Ppeak)以及肺顺应性环形状改变的关系,探讨用Ppeak和顺应性环的变化评估DLT管端位置的可行性。方法 拟行右侧剖胸手术的成年患者32例,静脉诱导后插入左Mallinckrodt DLT,吸入氧化亚氮和地氟醚维持麻醉。按纤维支气管镜(FOB)确认DLT管端位置和通气方式将观测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S1),管端位置正确的双肺通气;第二阶段(S2),管端位置正确的左侧单肺通气;第三阶段(S3),管端插入左下支气管(置管过深)的左侧单肺通气;第四阶段(S。),管端处在左支气管开口(置管偏浅)的左侧单肺通气。每阶段均机械通气15min。结果 回归方程预计插管深度与FOB检查符合者占71.9%。S2时Ppeak值比S1时增加50.8%,肺顺应性(Cdyn)值减少36.2%;S3时Ppeak值比S1时增加87.4%,Cdyn值减少56.8%。PV环曲线斜率向右明显移位,环体显著延长。结论 用无隆突钩DLT行肺隔离,在无FOB定位的条件时,联合应用听诊法、回归方程预计插管深度、动态监测气道峰压和P-V环的变化综合评估,可提高DLT管端的正确到位率。单肺通气的气道峰压超过双肺通气时的1.65倍,且气道峰压超过25cm H2O.应高度怀疑DLT管端发生过深移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