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冉红杰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8):2548-2548
卡氏肺孢子虫寄生于人和多种动物的支气管和肺泡中,该虫多为隐性感染。当宿主抵抗力降低时,虫体大量繁殖而导致肺孢子虫性肺炎。卡氏肺孢子虫包囊通常在痰液、气管分泌物或肺部组织中出现。而我科近期两次从病人粪便中查出卡氏肺孢子虫包囊。现特做如下报道。1病例例1:患者,男,64岁,祖籍千阳,系我县退休教师,于2003年3月19日以肺癌转移收住我院内科45床,该病人有长期大量的吸烟史,平日咳嗽、咯痰、腹胀明显。病情发作是由于夜间腹痛加剧入住我院,入院前曾被宝鸡市中心医院确诊为肺癌。3月20日进行粪便常规检验,发现大量原虫包囊。3月23日服…  相似文献   
2.
对人体旋毛虫病55例中14例作了活检。取材早至发病7d,晚至3年不等,故可观察到已游离出血管而尚未进入肌浆之幼虫;肌膜严重破坏时形成的旋毛虫性肉芽肿;肌膜受损轻微时所形成的薄壁包囊和厚壁包囊的各种早晚期病理变化。对38例患者作临床周围血象检查,结果仅3%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而活检材料中病变局部均未见明显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弓形虫包囊的超微结构,鉴定体外细胞培养所形成的包囊。方法:体外用HeLa细胞作载体培养PP株弓形虫形成包囊;体内用感染Fukaya株弓形虫的小鼠脑包囊,分别做电镜标本并观察。结果:两者都观察到包囊的特征性超微结构且结果相类似。结论:弓形虫在体外一定培养条件下可以形成包囊,并与体内包囊的超微结构相似。  相似文献   
4.
人芽囊原虫滋养体和包囊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对人芽囊原虫的三株滋养体和二株包囊进行了形状、大小和结构的观察。滋养体为生长在LAS双相培养基内4~5天的培养物;包囊为带虫者粪便经蒸馏水反复3次洗涤的沉淀物,均作涂片,分别以不染色、碘染色和1:10^4吖啶橙染色,镜下识别和鉴定,滋养体以空泡型(包括二分裂状态的)占多数,其次为变形型,颗粒型及其它类型少见,颗粒型为多分裂繁殖体,人芽囊原虫包囊形状较单一,都是圆形或卵圆  相似文献   
5.
采用6种不同溶剂-非溶剂制备诺氟沙星微囊,并测定包囊率和收率.结果表明,选用二氯甲烷-正已烷制备诺氟沙星微囊其包囊率在6种溶剂-非溶剂组成中最高,达90.90%,收率也较高为87.27%.  相似文献   
6.
MEDIASTINAL enterogenous cysts are congen-ital anomalies rarely seen in the pediatric agegroups.Most children are first admitted tohospital due to respiratory symptoms.Neonates and littleinfants often have the symptom of respiratory distress,while a few a…  相似文献   
7.
三株弓形虫速殖子体外培养形成包囊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弓形虫RH、PP、SHI株速殖子以105、104、103的接种量接种24h的HeLa细胞,分别维持pH值为8.0、7.0和6.5的培养条件,并适时补充HeLa细胞,结果可见在不同pH值条件下,3株弓形虫均可成囊,其成囊现象与速殖子接种量及培养基pH值有关,并显示一定的虫株间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实验小鼠脑内包囊的时空分布特点,为探讨弓形虫感染引起的情志和行为改变提供病理基础。方法弓形虫PRU株经口感染小鼠,经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在显微镜下计算前额、海马、丘脑、小脑和杏仁核部位的包囊个数,然后随机选取上述部位的5个视野拍照,计算包囊的平均密度,并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脑组织包囊密度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弓形虫感染30和90d时,HE染色和免疫组化后显微镜观察发现,小鼠不同位置弓形虫包囊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丘脑的包囊密度最大,其次是前额皮质、海马、杏仁核,小脑的包囊密度最小。丘脑的包囊密度显著高于其他4个脑区(P〈0.01),小脑的包囊密度显著低于其它4个部位(P〈0.01),而前额皮质、海马和杏仁核所含的包囊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弓形虫感染1个月时,杏仁核包囊密度明显低于感染3个月(F=18.314,P〈0.001),但是小脑的包囊密度高于感染3个月(F=18.314,P〈0.001)。结论弓形虫包囊在慢性感染小鼠不同脑组织内的分布具有时空特异性,这可能是其临床表现的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弓形虫Fukaya株在慢性感染小鼠体内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弓形虫(Fukaya株)感染时的慢性期病变特点及虫体在主要脏器的动态分布,以期为弓形虫病的病理诊断提供依据,并对弓形虫的致病机理加深理解。方法弓形虫Fukaya株速殖子(5×104个)分别以腹腔、皮下和口服途径感染小鼠,给适量药物使之形成慢性感染,对照组不给药。于感染后第3、6、14、21、28、42和90 d,取肝、肺和脑进行间接免疫酶染色检查。结果经腹腔感染的实验组小鼠第21、28 d肺与脑内均可见虫体,脑内有包囊;皮下感染组第21 d肺和脑内也可见虫体,脑内有包囊;经口感染组第14、21 d肺和脑内均可见虫体,脑内偶见包囊,并检测到弓形虫抗原。感染后第21 d,3种方式感染的实验组小鼠肺内虫体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脑内虫体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口服感染组>皮下感染组>腹腔感染组。结论间接免疫酶染色方法可清楚显示弓形虫感染慢性期的组织内弓形虫速殖子、抗原成分和包囊。弓形虫感染慢性期小鼠肺与脑多被累及。小鼠脑内较其他脏器易成囊。弓形虫体内成囊的影响因素很多,感染方式及感染阶段也是影响成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将hGH腺瘤细胞微囊包膜包裹后移植至去垂体大鼠腹腔内,结果,大鼠血清GH,水平升高,生长加快。但随时间的延长,移植之微包囊垂体功能逐渐消失,在第4周微囊开始有破碎,第8周时完全碎解吸收。提示我们制备的微囊包膜在活体内具有免疫隔离作用,但其寿命不长,仅4周左右。功能性垂体腺瘤可作为垂体移植的供体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