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691篇
  免费   13254篇
  国内免费   6548篇
耳鼻咽喉   2499篇
儿科学   4720篇
妇产科学   1739篇
基础医学   8864篇
口腔科学   1370篇
临床医学   48947篇
内科学   21900篇
皮肤病学   1390篇
神经病学   5164篇
特种医学   90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9篇
外科学   20007篇
综合类   78148篇
预防医学   22932篇
眼科学   2613篇
药学   31650篇
  698篇
中国医学   23190篇
肿瘤学   4489篇
  2024年   2303篇
  2023年   8376篇
  2022年   7189篇
  2021年   9640篇
  2020年   8983篇
  2019年   9183篇
  2018年   3908篇
  2017年   6939篇
  2016年   7038篇
  2015年   7595篇
  2014年   12600篇
  2013年   11953篇
  2012年   15090篇
  2011年   15382篇
  2010年   14478篇
  2009年   14048篇
  2008年   17183篇
  2007年   15207篇
  2006年   14337篇
  2005年   15497篇
  2004年   11856篇
  2003年   10931篇
  2002年   8661篇
  2001年   7293篇
  2000年   5323篇
  1999年   4554篇
  1998年   3787篇
  1997年   3518篇
  1996年   3396篇
  1995年   3147篇
  1994年   2412篇
  1993年   1688篇
  1992年   1428篇
  1991年   1325篇
  1990年   1054篇
  1989年   1148篇
  1988年   264篇
  1987年   250篇
  1986年   194篇
  1985年   158篇
  1984年   75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郑州地区孕妇铁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21年4—8月在郑州市某三家医院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孕期体检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及铁营养状况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孕妇铁营养状态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孕妇铁缺乏状况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3 258例孕妇参与本次研究,其中妊娠早期989例,占30.36%,妊娠中期1 125例,占34.53%,妊娠晚期1 144例,占35.11%。在3 258名孕妇中,共有773例为铁缺乏,铁缺乏的检出率为23.7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OR=2.726)、处于妊娠的中期或晚期(OR=3.037,3.438)、月经初潮年龄<13岁(OR=2.432)、经产妇(OR=3.493)、流产次数≥3次(OR=2.648)、孕前月经量≥100 mL/次(OR=2.420)、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上(OR=0.517,0.459)、居住在农村(OR=3.684)、家庭月收入>3 000元及以上(OR=0.601,0.542)、居住房屋装修时间<1年(OR=6.449)、罹患消化系统疾病(OR=4.716)、有营养补齐剂摄入(OR=0.355)是孕妇铁缺乏的影响因素。结论 郑州市孕妇铁缺乏检出率较高,需要尽早给予针对性的干预。部分因素被确定为该地区孕妇人群发生铁元素缺乏的影响因素,可选择性的对其中危险因素给予干预。  相似文献   
12.
孙悦  刘馨甜  张弘 《安徽医药》2022,26(11):2126-2130
角膜移植为治疗角膜盲的主要手段,而角膜移植排斥则是决定角膜植片存活时间和病人术后视力的关键。角膜得益于其特殊的眼前节“免疫赦免”状态,使得角膜移植能够在众多器官移植中享有极低的排斥率,然而排斥反应发生的风险依然存在。当机体处于遗传物质异常的特殊状态时,宿主将通过宏观调控“免疫赦免”状态对植片的保护作用或受体对移植物排异产生的有害作用,延迟或促进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进而影响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和透明度。该文综述与角膜移植排斥相关的多种全身性遗传疾病,总结全身性遗传疾病对角膜移植排斥的影响,浅析其发生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诊疗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14.
卵巢储备功能,又称为卵巢储备(Ovarian Reserve, OR),是指卵巢内卵泡生长、发育成为可受精卵母细胞的能力,包括卵巢内存活卵泡的数量和质量,这是评估卵巢反应性最重要的方面。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iminished Ovarian Reverse, DOR)是指卵巢内产生卵子的能力减弱,从而导致卵泡数量减少、卵母细胞质量下降,导致女性出现过早绝经、生育能力下降等症状【1】。女性的卵巢功能减退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卵巢功能减退到一定程度时所发生的疾病状态,称为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是由卵巢临床综合征引起的功能缺失,是指女性在40岁之前出现低雌激素、高促性腺激素POI特征以及月经稀少甚至闭经的疾病【2】。此病发病率为1%-5%,并且呈现上升趋势【3】,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则会进一步发展为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POF)【4-6】。一旦进展为POF,目前临床治疗难度较大,这将对女性的身心健康以及家庭和谐都将造成巨大影响,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很重要,应当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根据临床病人不同的症状侧重,中医将本病归于“月经过少”、“血枯” 、“闭经”、“不孕”等病证范畴。目前已明确灸法改善DOR有其独特优势,现将灸法治疗DOR的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5 Hz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认知功能、肢体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选取荥阳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83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1例)给予低频rTMS(1 Hz)和观察组(42例)给予高频rTMS(5 Hz),对比两组认知功能、肢体功能、事件相关电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23.94±2.57)分、洛文斯顿认知成套测验(LOTCA)评分(99.52±7.04)分较对照组(21.65±2.04)分、(95.46±6.48)分高(P<0.05);观察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上肢部分评分(38.50±4.29)分、Wolf运动功能评定量表(WMFT)评分(48.84±3.47)分、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评分(9.59±2.31)分均较对照组(31.53±4.08)分、(45.56±2.60)分、(8.07±1.88)分高(P<0.05);观察组P300的潜伏期(360.85±15.79)ms较对照组(379.46±16.82)ms短,P300的波幅(11.90±1.70)μV较对照组(11.15±1.54)μV大(P<0.05)。结论5 Hz频率rTMS可刺激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脑诱发电位,改善其认知功能和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种不同手术入路方案在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93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术式分为2组,对照组46例给予乳腺+腋窝双切口入路,观察组47例给予环乳晕单切口入路手术方案治疗。对比2组患者术后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2/47)低于对照组17%(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双乳对称性评分及综合美学效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乳晕单切口入路的手术方案能够提高术后患者乳房美观性,降低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腹腔镜经脐单一部位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经脐单一部位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观察记录患儿的手术结果及随访结果,并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手术过程顺利,100例患儿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无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患儿术后6 h将胃管取下,少量喂入温水后逐渐过渡到喂糖水、喂奶;对照组患儿术后24 h开始逐渐进食。患儿术后进行6个月的延续性随访,观察组患儿切口恢复美观,已经无法观察到切口瘢痕,两组患儿的生长发育均显示正常状态。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21.23±1.65)min及术后住院时间(5.58±1.98)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8.44±1.23)min、(9.67±1.2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采用腹腔镜经脐单一部位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手术效果良好,手术创伤小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与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的疗效以及并发症。方法选择 2012年 1月至 2017年 10月鄂尔多斯东胜区人民医院及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PTMC 171例,分为射频消融组 84例,外科手术组 87例。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 24 h血清 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术后 7d、术后 30 d甲状腺相关激素变化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外科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射频消融组, CRP、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射频消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外科手术组术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2.77±0.69)pmol/L、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9.39±2.16)pmol/L低于 RFA组[FT3:(4.22±0.35)pmol/L, FT4:(12.74±2.37)p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18.56±2.42)mIU/L]高于射频消融组(1.03±1.44)m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交互作用显示 FT3、FT4、TSH术后 7d和 30 d的变化与治疗方案存在交互作用(均 P<0.05)。射频消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明显低于外科手术组(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外科手术治疗相比, RFA治疗 PTMC对机体创伤较小,能有效缩短病人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LVSD)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接受急性冠脉介入治疗的AMI老年患者334例,记录其一般人口资料、住院情况、既往病史等相关数据,全部患者接受心脏彩超检查,根据测得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将患者分为障碍组(LVEF≤40%)与对照组(LVEF40%),对比两组相关资料数据,将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可能影响老年AMI患者LVSD的危险因素。结果 334例老年AMI患者中51例发生LVSD,发生率为15.27%。LVSD患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高龄、女性占比高、入院心率过快、收缩压过低、既往有房颤史。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cTn)I高表达,前白蛋白(PAB)低表达,入院心率过快、收缩压偏低,新发房颤等可能是影响老年AMI患者合并LVSD的危险因素。结论 NLR、hs-CRP、cTnI高表达,PAB低表达,入院心率高、收缩压低、新发房颤均可能是AMI合并LVSD的危险因素,其中NLR是其独立危险因素,针对上述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其防治,以减少AMI患者住院期间LVSD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肿瘤位置、最大直径及甲状腺外浸等临床病理特征与甲状腺癌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 研究分析初次手术治疗的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运用检验临床病理特征与前上纵隔淋巴结阳性率的相关性。 结果 肿块位置、最大直径、数量、腺体外侵、受累腺叶数及Ⅵ区淋巴结转移等特征,以及患者年龄等相关因素中,只有VI区淋巴结对前上纵隔淋巴结状态有影响;60例患者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10/60(16.67%)。相关因素的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对比:≥55岁vs <55岁(20% vs 16.36%, P<0.05);肿块位于下极 vs 上极 vs 中极(P>0.05);最大直径≥1.5 cm vs 最大直径<1.5 cm(18.18% vs 15.79, P>0.05);单灶 vs 多灶(21.88% vs 10.71%, P>0.05);单叶 vs 多叶(17.5% vs 15%, P>0.05);男性vs女性(20% vs 15.55%, P>0.05); Ⅵ区淋巴结阳性vs 阴性(24.43% vs 3.57%, P<0.05); 结论 总体来说,甲状腺乳头状癌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较低。本研究发现VI区淋巴结状态可能与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相关,未来仍需大样本前瞻性的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