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22篇
  免费   476篇
  国内免费   75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103篇
妇产科学   73篇
基础医学   218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2171篇
内科学   752篇
皮肤病学   2349篇
神经病学   175篇
特种医学   2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68篇
综合类   3105篇
预防医学   2626篇
眼科学   88篇
药学   1253篇
  9篇
中国医学   884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87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243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260篇
  2016年   390篇
  2015年   431篇
  2014年   745篇
  2013年   804篇
  2012年   1044篇
  2011年   1005篇
  2010年   908篇
  2009年   790篇
  2008年   847篇
  2007年   797篇
  2006年   724篇
  2005年   774篇
  2004年   702篇
  2003年   619篇
  2002年   565篇
  2001年   432篇
  2000年   260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1例口服别嘌醇致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金莉 《护理研究》2008,22(5):1307-1307
别嘌醇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使次黄嘌呤及黄嘌呤不能转化为尿酸,即尿酸合成减少,可抑制肝药酶活性,是目前唯一能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用药后个别病人有皮疹、腹泻、腹痛、低热、暂时性转氨酶升高或粒细胞减少等,停药及给予相应治疗一般可消失,引起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较罕见。我院2006年2月24日收治1例口服别嘌醇致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病人,经过精心治疗护理,好转出院。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92.
梅毒患者的婚孕咨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一种性传播疾病。感染梅毒螺旋体后的 ,经 10~ 90天的潜伏期 ,接触局部 (阴茎、外阴、子宫颈、肛周、口腔及乳房 )可出现界限清楚、直径约1~ 2cm的圆形皮肤损害 ,中心溃烂呈肉红色糜烂 ,高出皮肤表面 ,硬似软骨 ,无疼  相似文献   
993.
三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实验室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RPR,ELISA,TPHA三种血清学实验诊断方法在临床诊断梅毒中的应用。方法将42例一期梅毒、61例二期梅毒、24例潜伏期梅毒患者及健康人的血清分别用RPR,ELISA,TPHA三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RPR,ELISA,TPHA三种方法针对梅毒患者血清的敏感度分别为85.8%,94.5%,96.9%;特异性分别为87.3%,98.0%,100.0%。其中一期梅毒RPR,ELISA,TPHA三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分别为73.8%,92.9%,95.2%;二期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96.7%,100.0%,100.0%;潜伏期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79.1%,83.3%,91.7%。应用统计学处理后发现,RPR与TPHA,ELISA的检出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而ELISA,TPHA两种方法之间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结论ELISA,TPHA 2种检测方法与RPR比较,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考虑到ELISA较TPHA方法的试剂成本便宜,且操作简便,为目前梅毒血清学检测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94.
3种梅毒血清学诊断方法在梅毒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小平  邓岩 《检验医学》2004,19(4):310-311
目的 探讨金标法、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各期梅毒的价值。方法 使用上述3种方法测定了梅毒患者和健康对照组,比较3种方法的假阴性率。结果 对于43例梅毒患者血清的抗体测定,3种方法出现的假阴性率在梅毒各期不同。结论 Ⅰ期梅毒时应同时选金标法和TPPA,金标法比TRUST更早出现阳性,抗体滴度低时结果更易观察。Ⅱ、Ⅲ期梅毒时,可选用TRUST和TPPA,TRUST可避免前带现象,又可用于梅毒疗效的监测。  相似文献   
995.
张毅  吴瑞华 《检验医学》2007,22(3):353-354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卖淫嫖娼人员性病发病状况及其特点。方法对2005年全市部分看守所、拘留所等公安机关所关押的5701名卖淫嫖娼人员作淋病奈瑟菌(NG)的分离培养、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及梅毒螺旋体抗体凝集试验(TPPA)。结果阳性检出率为:NG 7.2%,其中女性(9.3%)〉男性(3.4%);梅毒螺旋体6.8%,其中女性(9.1%)〉男性(2.9%)。结论上海地区卖淫嫖娼人员性病发病率较高,淋病的发病率稍高于梅毒,且淋病和梅毒的发病率卖淫女明显高于男嫖客。卖淫女和男嫖客是淋病和梅毒的主要传染源和传播者(尤其是卖淫女),社会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996.
20世纪初发现的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可与多种磷脂成分反应。人体内的磷脂主要是含甘油醇的甘油磷脂。应用ELISA法对82名正常人、76例梅毒病人和另外11例病人治疗前后抗心磷脂抗体(aCL)、抗磷脂酸抗体(aPA)、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aPS)、抗磷脂酰乙醇胺抗体(aPE)、抗磷脂酰胆碱抗体(aPC)、抗磷脂酰肌醇(aPI)抗体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997.
早期梅毒21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辉 《临床误诊误治》2003,16(5):374-375
早期梅毒皮疹表现多种多样 ,临床上极易误诊。我院 1999~ 2 0 0 2年间接诊了院外误诊的早期梅毒 2 1例 ,其中Ⅰ期梅毒 9例 ,Ⅱ期梅毒 12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1例均为院外首诊后又来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者。男 14例 ,女 7例 ;年龄 18~ 4 0岁 ,平均31.8岁。承认有非婚性接触史 15例 ,配偶感染性病 4例 ,性接触史不详 2例。1 2 临床表现1 2 1 Ⅰ期梅毒 :潜伏期 2~ 8周 ,平均 4 .5周 ,一般在硬下疳出现后 7天~ 6周就诊。表现为硬下疳 9例 ,单发 7例 ,多发 2例 ,数目 2~ 4个 ;溃疡型 5例 ,糜烂型 4例 ;皮损…  相似文献   
998.
三种不同梅毒抗体检测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梅毒血清学实验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检测血清标本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结果:TRUST、TPPA、ELISA的阳性率分别为86.7%、98.3%、98.9%。特异性分别为78.9%、96.6%、90.9%。同时发现ELISA检测时存在假阳性。结论:TRUST不适合梅毒的诊断。ELISA可作为输血和手术前检测的一种理想筛查方法,但对ELISA阳性标本应做TPPA检测,对ELISA检测阴性的标本则不需TPPA确诊。  相似文献   
999.
幼儿急疹致儿童心脏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幼儿急疹对患儿心血管系统的损伤。方法对40例确诊为幼儿急疹患儿的心肌酶谱、心电图、血常规等指标进行分析,并与22例普通上呼吸道感染病例的资料进行对比。结果幼儿急疹患儿心肌酶谱异常率最高为72.0%,心电图异常率为37.5%。结论幼儿急疹造成心肌损害较为普遍。尤以心肌酶异常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