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046篇
  免费   14021篇
  国内免费   7072篇
耳鼻咽喉   1222篇
儿科学   2463篇
妇产科学   2063篇
基础医学   11605篇
口腔科学   2983篇
临床医学   45898篇
内科学   19562篇
皮肤病学   2815篇
神经病学   4986篇
特种医学   752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0篇
外科学   12844篇
综合类   112476篇
预防医学   53974篇
眼科学   2469篇
药学   63822篇
  406篇
中国医学   22690篇
肿瘤学   6234篇
  2024年   1862篇
  2023年   5937篇
  2022年   5442篇
  2021年   6726篇
  2020年   6643篇
  2019年   6548篇
  2018年   3707篇
  2017年   6278篇
  2016年   7345篇
  2015年   9080篇
  2014年   17281篇
  2013年   17963篇
  2012年   21173篇
  2011年   22209篇
  2010年   20778篇
  2009年   19935篇
  2008年   28283篇
  2007年   21296篇
  2006年   19825篇
  2005年   23906篇
  2004年   13183篇
  2003年   16571篇
  2002年   18031篇
  2001年   9510篇
  2000年   6798篇
  1999年   5834篇
  1998年   5515篇
  1997年   6014篇
  1996年   5749篇
  1995年   5281篇
  1994年   4209篇
  1993年   2010篇
  1992年   1361篇
  1991年   1089篇
  1990年   1057篇
  1989年   954篇
  1988年   253篇
  1987年   228篇
  1986年   122篇
  1985年   76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31.
目的:构建以根因分析法为基础的标准化消化内科安全管理模式,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成立管理小组,由护士长带领管理小组学习根因分析法相关知识,管理小组在经过培训后,结合科室临床工作实际需求,讨论制定一系列的培训计划及制度调整方案,在进行案例分析的同时,注重根因分析思路的推广,要求护士能够将根因分析思路应用于日常工作中,培训及制度调整自2017年1月起开始实施,整体研究时间为1年,为实施后。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对照,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消化内科护士的安全意识改善情况,并以护理部调查情况为准比较不同时期消化内科安全质量。结果:实施后各项安全意识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消化内科的护理安全事件总体发生率、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投诉率均较实施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以根因分析法为基础,构建标准化消化内科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护士的安全意识,控制安全事件的发生,实现了整体安全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评价碳离子和质子治疗胰腺癌(Pa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检索数据库纳入碳离子和质子治疗PaC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19年6月。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STATA 12.0和MetaAnalyst Beta 3.1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包含459例PaC患者。效应模型Meta分析显示,碳离子和质子治疗PaC的2、3、5级胃肠道溃疡发生率分别为7%、2%、0;2、3、4级厌食症发生率分别为6%、3%、0;1、2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77%、45%;2年局部控制率为81%;1年无局部进展率为88%;1年局部复发率为15%。碳离子和质子治疗PaC的2、3、2~3级胃肠道溃疡发生率分别为6.8%、1.5%、9.2%和3.5%、8.3%、6.1%(均P>0.05);1、2年OS分别为77.1%、44.4%和77.6%、49.7%(P均>0.05)。结论 碳离子和质子治疗PaC安全有效,两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似。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和华法林联合治疗急性肺栓塞(APE)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某院于2016年2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50例APE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LMWH治疗,研究组予以LMWH联合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肺动脉压水平、卡氏5级评分(KPS)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SaO_2、PaO_2、PaCO_2及肺动脉压力、KP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SaO_2、PaO_2、PaCO_2及肺动脉压力、KPS评分均与干预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MWH联合华法林治疗APE可显著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功能相关指标,疗效确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4.
目的比较手术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990至2018年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所有临床对照研究。两名研究员分别纳入研究、提取数据、质量评价并应用Rev Man5. 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最终纳入21篇文献,病例数109114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手术夹闭组动脉瘤闭塞率为88. 2%,平均住院时间7. 7天,均高于介入栓塞组的65. 3%和4. 1天,P 0. 05。介入组患者的短期死亡率和致残率分别为0. 61%和2. 1%,均低于手术组的1. 27%和4. 7%,P 0. 05。介入组患者的1年期死亡率和致残率(2. 5%、2. 5%)均与手术组(2. 2%、1. 8%)无明显差异,P 0. 05。漏斗图未发现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结果一致。结论介入栓塞相比于手术夹闭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短期不良预后发生率。但是动脉瘤的闭塞率较低,1年期预后与手术夹闭无明显差异。据此推测手术夹闭患者的长期预后可能要好于介入栓塞,手术夹闭更适合于年轻患者。  相似文献   
35.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用于动态检测脑功能的方法,能够很好地反映抑郁人群认知活动期间大脑有氧代谢的变化,为阈下抑郁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结合中医情志理论,在过往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探讨中医情志刺激对阈下抑郁的反应机制,为后期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可行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36.
南京市六合区通过成立继续医学教育基地,采取学分年度校验、将继续医学教育“两个一百”纳入医疗单位年度考核体系、开展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等手段,加强对全区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但在继续医学项目课题申报、医疗单位的“两个一百”达标率、终身学习理念的宣传及经费的投入上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37.
目的系统评价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关于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以采用常规治疗者为对照组,以常规治疗加美托洛尔者为试验组。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并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研究使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共906例患者。试验组临床有效率、心率(H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OR=5.40,95%CI 3.60~8.11,P<0.01;OR=-10.31,95%CI-11.96~-8.66,P<0.01;MD=5.66,95%CI 5.03~6.28,P<0.01;MD=-1.50,95%CI-2.71~-0.29,P<0.05;MD=-4.11,95%CI-4.96~-3.27,P<0.01)。结论美托洛尔可以通过改善射血能力和交感神经活性来改善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38.
痛风是一种常见的由尿酸盐沉积引起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炎。该文总结了最新的痛风遗传学基础,发现痛风的高风险基因多数与肾脏和肠道尿酸盐转运系统相关。糖酵解基因是一种异于肾和肠道尿酸排泄的血清尿酸调控路径,也为痛风和其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提供了新的病因学线索。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基因与环境危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均与痛风的发病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红花注射液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方法使用互联网技术对CHKD以及CNKI数据库中2001年—2018年发表的关于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检索,分析文章内容,探讨该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以及安全性。结果本次研究一共检索到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的文章54篇,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例数为280例,其中,男患者有124例,占比为44. 29%;女患者共156例,占比为55. 71%。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药物引起全身损伤以及过敏反应,分别占比32. 70%、25. 14%。结论将红花注射液应用于临床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可能发生过敏反应进而引起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而且症状进展较快,严重威胁着患者健康,医务工作者要明确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好防范,出现问题时及时处理,做到临床用药的安全、规范,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