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068篇
  免费   2683篇
  国内免费   1224篇
耳鼻咽喉   92篇
儿科学   492篇
妇产科学   288篇
基础医学   1883篇
口腔科学   216篇
临床医学   24761篇
内科学   5891篇
皮肤病学   182篇
神经病学   1890篇
特种医学   35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56篇
外科学   7667篇
综合类   31859篇
预防医学   5833篇
眼科学   1278篇
药学   15154篇
  157篇
中国医学   4959篇
肿瘤学   797篇
  2024年   312篇
  2023年   1189篇
  2022年   1275篇
  2021年   1782篇
  2020年   1830篇
  2019年   1935篇
  2018年   883篇
  2017年   1812篇
  2016年   2060篇
  2015年   2542篇
  2014年   4964篇
  2013年   5177篇
  2012年   6685篇
  2011年   7699篇
  2010年   7323篇
  2009年   6858篇
  2008年   7292篇
  2007年   6687篇
  2006年   6114篇
  2005年   6192篇
  2004年   5004篇
  2003年   4293篇
  2002年   3471篇
  2001年   2851篇
  2000年   2118篇
  1999年   1532篇
  1998年   1449篇
  1997年   1270篇
  1996年   1068篇
  1995年   797篇
  1994年   640篇
  1993年   384篇
  1992年   350篇
  1991年   329篇
  1990年   282篇
  1989年   259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85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62.
目的研究探讨PDCA循环管理对减少呼吸内科静脉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96例静脉置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8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利用PDCA循环管理对其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收集数据用统计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3.7%、5.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分别为89.8%,98.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呼吸内科静脉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可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这有利于增强医患之间的良好关系,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究静脉药物配制不合理医嘱的临床干预措施,为患者合理用药提供保障。方法对未进行临床干预的静脉药物配制中心4200份静脉输液医嘱进行分析研究,对不合理医嘱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干预。抽取进行干预措施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4200份静脉输液医嘱单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不合理医嘱。结果静脉药物配制中心不合理医嘱335份,其中药物配置不合理112份,占总抽样单的2.67%,不合理药物配伍主要有溶剂选择不合理、药物配伍禁忌以及药物剂量不当等,干预后药物配置不合理由2.67%下降为0.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充分地利用静脉药物配伍中心平台,尽可能发挥审核医嘱职能,及时纠正临床不合理医嘱,减少不合理药物配置现象,为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64.
65.
目的:提高静脉留置针使用有效期,保证心血管患者得到及时用药,有效开放静脉抢救通道。方法:建立了心血管患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选择我院2018年1-12月期间接诊的静脉留置针心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00例,随机分组,即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5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包括留置时间、不良反应情况、患者满意度等。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留置时间无明显差异,但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满意度、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而非计划性拔管率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患者静脉留置针护理中辅以临床护理路径,可减少不良反应,预防静脉炎,延长置管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优选。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护理方案的不同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传统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实施程序化护理,并将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存质量评分及SAS、SD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98%,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8.84%(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为49.32±8.0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72±8.36分(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为43.68±3.02分、43.89±3.87分,对照组患者SAS、SDS评分为50.03±5.76分、50.62±5.30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的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同时消除减轻负性情绪,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曲马多复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对高血压病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心钠素的影响。 方法:于2004-12/2005-12选择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有1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史并择期行股骨头置换术或股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4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静脉自控镇痛组,每组20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所有病例在手术过程中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对照组患者术毕回病房常规镇痛,当患者自述疼痛难忍时肌注哌替啶50mg/次。静脉自控镇痛组患者清醒拔管后开始行静脉自控镇痛。术毕静脉给予曲马多100mg+盐酸格拉司琼3mg为负荷量。静脉自控镇痛液配方为曲马多900mg+芬太尼0.3mg+盐酸格拉司琼3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50mL。采用放免法测定术前、术毕、术后24,48h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心钠素浓度;监测心率、血压;并进行术后8,12,24及48h的目测类比评分比较。 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并进入结果分析。(1)两组高血压患者术前肾素活性,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及心钠素值分别高于正常参考值[肾素活性:(0.42&;#177;0.37)mg/(L&;#183;h),血浆血管紧张素Ⅱ:(40.2&;#177;12.0)ng/L,心钠素:(379.00&;#177;76.60)ng/L]。静脉自控镇痛组患者术毕、术后24,48h时肾素活性、血浆血管紧张素Ⅱ低于术前;术毕、术后24h时肾素活性、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毕、术后24h的心钠素高于术前,而静脉自控镇痛组患者术后各时点心钠素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静脉自控镇痛组术毕、术后24h心钠素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对照组患者术后8,12,24,48h的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静脉自控镇痛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静脉自控镇痛组术毕、术后24h时由于疼痛缓解,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48h收缩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术后曲马多复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抑制应激反应,降低高血压患者骨科手术后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心钠素值,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68.
[目的]对静脉输注操作中的排气法进行改进,使其更适合护理工作.[方法]同1名护理人员对相同病人分别用两种排气法进行静脉输注.[结果]改进的静脉输注排气法最大限度地缩短了操作时间,提高了排气一次成功率,同时减少了药物的丢失量.[结论]改进后的静脉输注排气法有很大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提高了一次性排气成功率,缩短了操作时间,使整个操作更连贯,方便.  相似文献   
69.
增生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生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包括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原发性肾上腺增生(PAH)、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GRA)和单侧肾上腺增生症(UAH)。IHA为主要类型,发病与异常的促醛固酮分泌因子的增加及基因变异有关。UAH是一种新的亚型,较为少见。肾上腺静脉采样是鉴别腺瘤与增生、双侧增生和单侧增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0.
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脑梗死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20世纪80年代初Chaise等报道了用纤维蛋白溶解剂,经动脉内灌注治疗因手术所致的血栓形成,随后超选择动脉内局部溶栓,方逐渐推广应用于脑血管病治疗领域。超选择动脉内局部溶栓,即经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后,将导管插至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的分支动脉,直接将药物注人血栓所在的动脉或直接注人血栓处,达到较准确选择性溶栓目的。与静脉给药相比,理论上局部动脉内溶栓采用较少剂量的溶栓药,即可使阻塞血管更快、更完全的再通;但不利因素有动脉内插管过程可能会延误治疗时间,同时颅内动脉插管也有一定的风险。作者就超选择动脉内局部溶栓的可能性与治疗效果等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