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24篇
  免费   3357篇
  国内免费   1539篇
耳鼻咽喉   437篇
儿科学   1013篇
妇产科学   466篇
基础医学   2967篇
口腔科学   1589篇
临床医学   4911篇
内科学   6722篇
皮肤病学   1179篇
神经病学   2304篇
特种医学   1725篇
外科学   2801篇
综合类   6843篇
现状与发展   10篇
一般理论   4篇
预防医学   5377篇
眼科学   922篇
药学   2821篇
  39篇
中国医学   1841篇
肿瘤学   549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810篇
  2022年   1295篇
  2021年   2082篇
  2020年   1960篇
  2019年   1478篇
  2018年   1427篇
  2017年   1343篇
  2016年   1585篇
  2015年   1370篇
  2014年   2687篇
  2013年   2915篇
  2012年   2471篇
  2011年   2614篇
  2010年   2141篇
  2009年   2001篇
  2008年   1931篇
  2007年   1950篇
  2006年   1654篇
  2005年   1513篇
  2004年   1207篇
  2003年   1085篇
  2002年   893篇
  2001年   872篇
  2000年   711篇
  1999年   520篇
  1998年   506篇
  1997年   412篇
  1996年   307篇
  1995年   360篇
  1994年   312篇
  1993年   212篇
  1992年   234篇
  1991年   208篇
  1990年   171篇
  1989年   182篇
  1988年   164篇
  1987年   149篇
  1986年   123篇
  1985年   106篇
  1984年   81篇
  1983年   51篇
  1982年   56篇
  1981年   35篇
  1980年   39篇
  1979年   48篇
  1978年   28篇
  1977年   30篇
  1976年   27篇
  1975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 an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 (IGF-I) in combination have previously been shown to enhance periodontal regeneration.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further characterize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this combination of growth factors in non-human primates and compare the effects to those of each growth factor individually. Ligature-induced periodontitis was initiated in 10 cynomolgus monkeys. After periodontal lesions were established, surgery was performed, and either a methylcellulose gel vehicle or vehicle containing 10 μg each of either PDGF-BB, IGF-I or both PDGF-BB and IGF-I was applied to exposed root surfaces. Biopsies were taken 4 and 12 wk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extent of periodontal regeneration was assessed by histomorphometry. At both 4 and 12 wk vehicle-treated lesions generally revealed minimal osseous defect fill (ODF) (8.5±2.1% and 14.5±5.7%, respectively) and new attachment (NA) (34.1±5.2% and 26.6±10.5%, respectively). IGF-I treatment did not significantly alter healing compared to vehicle in any parameter at both 4 and 12 wk. PDGFBB-treated sites exhibited significant (p<0.05) regeneration of NA (69.6±12.0%) at 12 wk; trends for PDGF-BB treatment effect were also observed in other parameters at 4 and 12 wk. although these increas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reatment with PDGF-BB/IGF-I resulted in 21.6±5.1 % and 42.5±8.3% ODF at 4 and 12 wk, respectively, and 64.1±7.7% and 74.6±7.4% NA at 4 and 12 wk, respectively (all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vehicle, p<0.05).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1) IGF-1 alone at the dose tested did not significantly alter periodontal wound healing; 2) PDGF-BB alone significantly stimulated NA, with trends of effect on other parameters; and 3) the PDGF-BB/IGF-I combination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NA and ODF above vehicle at both 4 and 12 wk.  相似文献   
102.
简洁  梁钢 《华夏医学》2004,17(1):109-112
从天然抗氧化剂的多靶点作用角度阐述其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效应机制、研究动态,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03.
碘过量与甲状腺疾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对高碘致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自身免疫甲状腺炎、甲状腺癌的研究进展,阐述防治碘缺乏病(IDD)应当因地因人分类设计,盲目补碘和过度补碘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6例多发骨髓瘤、溶骨性脊柱转移瘤、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分24 h、3个月两阶段评估患者疼痛、术后X线片检查结果、椎体高度等指标.结果术后止痛效果良好,尤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止痛效果最好.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等脊柱疾病的止痛、稳固椎体等效果明显,可以谨慎开展.  相似文献   
105.
传染病流行的社会因素及社会控制策略刍议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传染病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密切。应重视社会因素对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影响,从社会根源上探究其发病原理,包括经济因素、科学技术、文化、人口、卫生服务和其它社会因素。人类要有与传染病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并制定包括大卫生观和技术合作等相应的社会策略。  相似文献   
106.
中西医结合要为妇女生殖健康创新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45年来,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在中西医结合临床及科研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针刺促排卵的研究,通过观察血雌激素和中枢β-内啡肽(β-EP)的关系,提出了针刺通过耗竭中枢β-EP而促排卵的新认识,认为针刺促排卵的主要适应症是青春期月经失调,并将针刺成功地应用于治疗神经性厌食;补肾化痰的俞氏温补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被证实是通过提高血促卵泡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并诱发排卵而起作用;益肾化瘀的天癸方是通过降低患者及动物模型的雄激素和胰岛素,引起以中枢阿片促黑激素皮质素原、神经肽Y和瘦素受体为主的神经-内分泌-代谢网络调节而发挥促排卵和减肥作用,对高胰岛素型PCOS有良效,并在研究中提出了对PCOS分类的新设想;益肾清火的更年春通过提高中枢与周围组织的雌激素受体及其mRNA表达来调节围绝经期妇女的神经-内分泌-免疫-代谢网络而获优越疗效.这些研究表明,疾病是外环境影响下患者生命网络的某些主脉失调所致,而且亚健康状态的妇女具有初步网络失控的现象,中西医结合将为女性生殖医学研究找到捷径,调控生命网络是防病治病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首次通过肺灌注显像 (FPPPI)联合肺灌注显像 (PPI)对瓣膜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 (PH)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二尖瓣病变为主的瓣膜病患者 116例 ,术前均行右心导管、FPPPI及PPI、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 10 5例患者术后 5~ 14d再次行FPPPI及PPI,33例患者于术后 3~ 11个月进行第 3次FPPPI及PPI复查。按右心导管测得的平均肺动脉压力 (MPAP)水平分为正常、轻度升高、中度升高、重度升高组。结果 ① 116例患者FPPPI法所测肺平衡时间 (LET)、上肺野与下肺野比值 (S L)及超声心动图所测肺动脉压力 (EPAP)与右心导管所测肺动脉收缩压 (SPAP)的r值分别为0 85 6 ,0 5 0 3及 0 5 72 (P <0 0 1)。②以MPAP为标准 ,FPPPI、PPI及FPPPI PPI测定肺动脉压力的灵敏度分别为 94 7%、78 8%及 96 4 % ,特异性分别为 6 8 3%、5 2 8%及 72 7% ,准确性分别为 85 3%、70 7%及 89 7%。③ 10 5例患者术前与术后 5~ 14dLET分别为 (2 7 71± 10 85 )s和 (2 0 96± 6 2 5 )s(P <0 0 0 1) ;S L分别为 1 4 3± 0 4 1和 1 30± 0 35 (P <0 0 0 1)。④LET在MPAP轻度、中度、重度升高组的完全改善率分别为 4 7 6 %、34 5 %及 1 4例 ;部分改善率分别为 4 0 5 %、6 2 1%及 3 4例 (P <0 0 0 1)。S L在各组完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了解高原康胶囊对快速进入高原者血浆醛固酮 (Aldosterone ,ALD)、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II ,AII)及水负荷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将 80名由平原快速进入高原的新兵随机分为实验组 4 0名 ,对照组 4 0名 ,实验组于平原登机前开始给予口服高原康胶囊 ,连服 3日 ,对照组给予安慰剂 ,两组均于进入高原的前 1天及进入高原的第 3天午给予水负荷实验 ,并对饮水前血浆ALD、AII及饮水后 15 0min内各时间段的尿量及两组进入高原后 7天内急性高原病 (Acutehighal titudediseaes ,AHAD)的发病率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对照组进入高原后与平原相比血浆ALD、AII显著升高 ,水负荷实验 6 1min~ 15 0min各时间段的尿量及相应时间的总尿量与平原时相应各时间段的尿量及相应时间的总尿量相比则显著减少 (P <0 0 5~ 0 0 0 1) ,而实验组则无显著变化 (P >0 0 5 ) ;进入高原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水负荷实验 6 1min~ 90min的尿量及 12 0min、15 0min的尿总量则显著多于对照组 (P <0 0 5 ) ;血浆ALD、AII及AHAD发病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0 0 0 1)。结论 :高原康胶囊能显著降低快速进入高原者的血浆ALD、AII ,通过对水负荷调节的影响减少机体的钠水潴留 ,从而防止快速进入高原者AHAD的发生 ,可用于大批快  相似文献   
109.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尿路梗阻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泌尿系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者,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多时相期CT增强扫描。对增强后各期图像进行相关处理,以不同的三维重建方式获得CTA、CTU影像。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及手术证实。结果48例中肾脏及输尿管先天畸形者15例;输尿管阴性结石致肾盂输尿管积水者4例;泌尿系炎症者5例;肾及输尿管、膀胱结核6例;外源性压迫导致肾盂及输尿管积水者8例;泌尿系肿瘤者10例。结论多层螺旋CT泌尿系造影对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高分子材料和种植体同期植入缺损区进行同步骨缺损修复和牙列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以4只杂种狗为研究对象,制备下颌骨长约2.5cm的缺损的动物模型(保留下颌骨下缘),将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酯)植入骨缺损,同时将牙种植体植入骨水泥中并调整长轴方向,立即关闭术创。至术后3个月摄X线片,然后处死动物,局部巨检以了解骨水泥同骨组织的结合情况,并制备骨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以了解植入材料周边骨的生长情况及其对植入材料的反应。结果:术后3个月X线检查见骨缺损区充满骨水泥,骨水泥周边的骨小梁清晰,未见骨吸收或炎症表现,形成良好的骨-骨水泥界面,种植体则依赖其表面的螺纹结构与骨水泥间紧密的机械性嵌合而牢固的成为一体,植入的骨水泥块与周边天然骨结合紧密,无松动现象。植入材料周边局部脱钙骨的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见骨结构正常,同时骨-骨水泥界有新骨形成。结论:骨水泥作为颌骨修复替代材料同期植入种植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