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0 毫秒
81.
目的:观察葛根素联合甲钴胺、复明片对垂体腺瘤术后增视的疗效。方法:选取32例48眼患者随机分成单纯手术组和术后葛根素联合甲钴胺、复明片药物治疗组。结果:术后视功能的改善情况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甲钴胺、复明片对垂体腺瘤术后视功能的改善取得满意效果,达到了增视目的。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甲钴胺离子导入联合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眼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3组。联合用药组30例,患者患侧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同时患眼甲钴胺注射液500μg离子导入,每天1次。甲钴胺组25例,患眼甲钴胺注射液500μg离子导入,每天1次。复方樟柳碱组20例,患侧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每天1次。以上治疗连续10d为1疗程,每疗程结束后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主观症状、眼位偏斜、眼肌运动、复视相及副作用,随访6个月。结果 联合用药组治愈率80.0%,高于甲钴胺组52.0%及复方樟柳碱组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86.7%)与甲钴胺组(80.0%)及复方樟柳碱组(8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428,P=0.5058;χ2 =0.2770,P=0.8679)。联合用药组治愈时间(29.5±12.6)d,较甲钴胺组和复方樟柳碱组分别缩短约10d和1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甲钴胺组和复方樟柳碱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和治愈时间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中无注射部位硬结、出血等发生。结论 甲钴胺离子导入联合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可提高眼肌麻痹患者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安全有效,而副作用没有增加。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究参芪降糖颗粒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胱抑素C(Cys-C)、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C肽(C-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4月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诊治的DPN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及联合组,每组各30例。中药组患者口服参芪降糖颗粒,3 g/次,3次/d;西药组口服甲钴胺片,500 μg/次,3次/d;联合组使用参芪降糖颗粒联合甲钴胺片治疗,方案同上。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个月。观察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及Cys-C、IGF-1、C-P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中药组<西药组<联合组,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6、12个月后,3组患者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呈时间相关性(P<0.05),且中药组<西药组<联合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Cys-C水平显著降低,IGF-1及C-P水平显著升高(P<0.05),并呈时间相关性;治疗3、6、12个月后,Cys-C水平中药组>西药组>联合组(P<0.05),IGF-1及C-P水平中药组<西药组<联合组(P<0.05)。结论参芪降糖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DPN的疗效显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血清Cys-C水平的降低及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解放军三二三医院收治的患者1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9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将甲钴胺1.0 m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硫辛酸,0.45 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多伦多临床评分(TCSS).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胫前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腓总神经的MNCV提高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HIF-1α和VEGF、对照组HIF-1α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HIF-1α和VEGF变化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的TC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能够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诱导HIF-1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5.
李党生 《当代医学》2014,(32):132-133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DPN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8),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给予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感觉传导速度及运动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2.92%(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DPN可提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86.
目的评价α-硫辛酸联合前列腺素E1、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2型糖尿病合并DPN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前列腺素E110pg静脉输注,甲钴胺1mg静脉输注,每日1次;硫辛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600mg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续2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神经传导速度、8-羟基脱氧鸟苷(8-0HdG)的变化情况。结果硫辛酸组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63.3%);两组治疗后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TSS)评分均显著降低,神经传导速度增加,且硫辛酸组TSS评分下降及神经传导速度增加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8-0HdG变化无明显差异,但硫辛酸组8-0HdG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α-硫辛酸和前列腺素E1、甲钴胺联合用药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减轻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注射用腺苷钴胺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PHN患者随机单盲分为腺苷钴胺组和甲钴胺组(n=20),腺苷钴胺组肌肉注射腺苷钴胺1 mg/d,连用2周;甲钴胺组肌肉注射甲钴胺0.5 mg/d,每周连续注射3d,共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0d和2周分别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定疼痛程度,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睡眠质量,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腺苷钴胺组治疗后第7和10d以及2周VAS分值显著降低(P<0.05,P<0.01).治疗后1个月时,腺苷钴胺组睡眠质量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较甲钴胺组降低(P<0.01).结论 腺苷钴胺治疗PHN的疗效优于甲钴胺,起效快,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8.
目的 观察分析补气活血方剂联合弥可保治疗乙胺丁醇中毒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4年6月-2016年6月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眼科门诊确诊乙胺丁醇中毒性视神经病变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采用补气活血方剂联合化学药弥可保治疗,对照组23例单用化学药弥可保常规治疗,平均随访为3个月,比较评估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91%,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X2=4.691,P<0.05)。结论 补气活血方剂联合弥可保治疗乙胺丁醇中毒性视神经病变的效果较好,优于常规西药。  相似文献   
89.
张娜  黄海伟  熊婧  宁保明 《中国药事》2017,31(10):1181-1185
目的:了解甲钴胺的引湿特性,探讨化学对照品使用和贮存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采用动态水分吸附分析技术(DVS)研究甲钴胺在不同湿度条件下吸收水分的趋势和程度,以容量滴定法测定其水分的均匀性。结果:甲钴胺具有引湿性,且在一定湿度条件下吸水后仍具有较强的引湿性。结论:本研究为确定甲钴胺适宜的分装条件、包装用瓶和使用方式等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0.
刘柳  蒋超  赵紫昊 《中草药》2019,50(11):2670-2674
目的研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疗效,以及对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部在2016年3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DPN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降糖药物治疗以及控制饮食、运动等,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给予甲钴胺片的基础上,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γ-谷氨酰转肽酶(GGT)、铁蛋白(SF)、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等氧化应激反应指标的水平,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以及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SOD水平升高,高于对照组(P0.05);GGT、SF、T-AOC、MDA水平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NCV和SNCV均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00%(P0.05)。结论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甲钴胺治疗DPN患者,可显著减轻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