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34篇
  免费   1255篇
  国内免费   458篇
耳鼻咽喉   128篇
儿科学   182篇
妇产科学   817篇
基础医学   972篇
口腔科学   374篇
临床医学   1951篇
内科学   873篇
皮肤病学   110篇
神经病学   409篇
特种医学   351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4582篇
综合类   4470篇
预防医学   883篇
眼科学   320篇
药学   2192篇
  43篇
中国医学   428篇
肿瘤学   45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248篇
  2022年   371篇
  2021年   608篇
  2020年   629篇
  2019年   522篇
  2018年   513篇
  2017年   595篇
  2016年   631篇
  2015年   664篇
  2014年   1311篇
  2013年   1283篇
  2012年   1200篇
  2011年   1220篇
  2010年   1027篇
  2009年   927篇
  2008年   829篇
  2007年   893篇
  2006年   802篇
  2005年   768篇
  2004年   503篇
  2003年   476篇
  2002年   424篇
  2001年   374篇
  2000年   292篇
  1999年   248篇
  1998年   221篇
  1997年   189篇
  1996年   182篇
  1995年   188篇
  1994年   136篇
  1993年   139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106篇
  1989年   100篇
  1988年   92篇
  1987年   88篇
  1986年   69篇
  1985年   74篇
  1984年   61篇
  1983年   47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38篇
  1979年   32篇
  1977年   25篇
  1976年   23篇
  1975年   18篇
  1974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TrkA在胚胎期Wistar大鼠端脑内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TrkA受体在胚胎不同时期Wistar大鼠端脑内的表达情况。方法:成年Wista大鼠合笼饲养,查到阴栓或阴道涂片查到精子为E0天,分别在E13、E15、E17、E19和E21天利用常规形态学手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胚胎期Wistar大鼠不同脑区TrkA表达情况。结果: E13天胎脑组织内未检测到TrkA阳性表达,E15天TrkA表达阳性率在胚胎期大鼠端脑皮质内呈上升趋势,E17天达次高峰,E19开始下降,出生前E21天再次达表达高峰。胎鼠纹状体、海马的发育较晚,E17天开始发育,TrkA在其内的表达与皮质内相似。结论:TrkA在胎鼠端脑的表达始于E15天,且自E15~E21表达量呈持续增加趋势,符合胚胎诱导过程。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0.5%罗哌卡因切口浸润麻醉对异氟醚吸入全麻开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血糖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将24例大脑半球胶质瘤择期手术患者分为罗哌卡因组(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每组12例。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4μgCkg,丙泊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诱导行气管插管。吸入异氟醚1.0MAC维持麻醉。切皮前10min,A组用0.5%罗哌卡因40ml头皮切口浸润麻醉,B组用生理盐水40ml切口浸润,两组溶液均加入1:200 000肾上腺素。记录手术前、气管插管后、切口浸润即刻及其后5、10min、切皮即刻及其后5、10min、钻颅骨、切开硬脑膜、缝合硬脑膜、缝合皮下组织、缝合皮肤、手术完毕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异氟醚吸入浓度,并于术前、气管插管后、切皮后10min、术毕时抽取动脉血测定血糖。结果 A组切口浸润后10min至缝合硬脑膜时MAP、HR均低于B组(P〈0.05〉;缝合皮下组织至术毕时A组的异氟醚浓度低于B组(P〈0.05);B组血糖随切皮刺激强度增高而逐渐升高(P〈0.05)。结论 0.5%罗哌卡因切口浸润麻醉,有效地预防了全麻开、关颅时血流动力学的升高,有利于神经外科麻醉。  相似文献   
993.
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军  张庆 《实用全科医学》2007,5(5):401-402
目的观察左旋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并与相同剂量罗哌卡因比较。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剖宫产手术病人40例行硬膜外阻滞,随机分成两组,0.75%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和0.75%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20例,L组给予0.75%左旋布比卡因10ml,R组给予0.75%罗哌卡因10ml,观察各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上界、运动阻滞程度、麻醉满意度、肌松满意度、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等。结果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上界、运动阻滞程度、麻醉满意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松效果L组优于R组。结论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均可用于剖宫产手术并可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同等浓度的左旋布比卡因肌松效果优于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994.
瑞芬太尼连续输注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速度连续输注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中的应用。方法拟下腹部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65岁)60例,根据瑞芬太尼输注速度(0.1、0.15、0.2、0.3μg.kg-1.min-1)随机分为4组(n=15),给予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后,各组按不同速度输注瑞芬太尼,3 min后静注维库溴铵行气管插管。插管后根据血压调整丙泊酚输注速度,切皮前固定丙泊酚输注速度为4 mg.kg-1.h-1。结果各组插管Grant评分均<8分。随瑞芬太尼输注速度增加,阿托品与麻黄素的使用例数明显增加,而丙泊酚的用量减少。瑞芬太尼0.3μg.kg-1.min-1组在瑞芬太尼开始输注后,心率有明显减慢(P<0.05)。插管前后瑞芬太尼0.1和0.15μg.kg-1.min-1组的心率变化有明显差异(P<0.05)。丙泊酚使各组血压下降,输注瑞芬太尼后收缩压进一步下降(P<0.05)。与插管前相比,瑞芬太尼0.1μg.kg-1.min-1组在插管后收缩压有明显上升(P<0.05)。切皮后各组血压均有上升,但仅有瑞芬太尼0.1μg.kg-1.min-1组与切皮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中,丙泊酚伍用瑞芬太尼时,瑞芬太尼输注速度以0.15-0.2μg.kg-1.min-1比较合理,而且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995.
向静  王昌铭  王景周 《重庆医学》2007,36(13):1246-1248,1250
目的 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培养和诱导后神经干细胞(NSCs)标志物mRNA的表达.方法 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到脐血单个核细胞,用体外贴壁生长的方法获得脐血间质干细胞(MSCs),观察培养过程中脐血MSCs形态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使用NGF和RA联合诱导后,用RT-PCR方法鉴定诱导前后NSCs标志物巢蛋白(nestin)及Musashi-1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 脐血单个核细胞贴壁生长后大部分细胞呈梭形,诱导后可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该细胞不表达CD34、CD11a、CD11b和强表达CD29,符合MSCs特征.诱导后,NSCs表面标志Nestin及Musashi-1表达明显增强,48h达高峰,然后逐渐减弱.结论 脐血中存在间质干细胞,分离后可以体外扩增,诱导后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表达NSCs表面标志.脐血能够成为NSCs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体外培养方法、生长规律及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条件。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分离成年大鼠BMSCs,经条件培养液诱导培养后,进行形态学观察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细胞矿化作用、骨钙素(OCN)等的测定。结果原代培养的BMSCs先形成细胞集落,14 d时集落融合;传代细胞体积变大,约5~7 d传代1次。诱导条件下,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高,并出现了矿化结节。经过体外成骨诱导的BMSCs表现出增殖、聚集、结节和矿化期的阶段性形态特征。在矿化期OCN表达呈阳性。结论BMSCs易于体外分离培养及扩增,体外成骨定向诱导的BMSCs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性特征,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97.
吗氟合剂预先镇痛对腰硬联合麻醉及术后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硬膜外腔注射吗氟合剂预先镇痛对腰硬联合麻醉中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60例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全宫切除术,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人ASA分级为Ⅰ-Ⅱ级病人,随机分成三组, A组为对照组,B组为全量预先镇痛组,C组为半量预先镇痛组,观察三组术中镇静程度(Ramesay评分)、 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术后镇痛效果、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镇痛有效时间.结果 Ramesay评分A组≈B组>C组,VAS评分A组≈B组≈C组(所有病例均<3分),镇痛有效时间A组≈C组>B组.结论 对于腰硬联合麻醉辅助静脉镇痛镇静手术病人来说,硬膜外腔注射吗氟合剂预先镇痛可减少术中静脉辅助药量,对术后镇痛效果影响不大;但合理的用药时机可延长术后镇痛时间,使用术前硬膜外腔预注吗氟合剂半量,关腹前再注入余量的方法更能保证术后止痛有效时间.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比较晶体液和胶体液在全麻诱导前快速扩容对异丙酚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诱导期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性的影响。方法 ASA I-Ⅱ级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45例,随机被选入3组,每组15例。A组于诱导开始前不输液;B组和C组于诱导前20 min内分别输入10 ml.kg^-1乳酸钠林格液和6%羟乙基淀粉,3组均于诱导开始时按15 ml.kg^-1.h^-1输入乳酸钠林格液。监测全麻诱导期的血流动力性参数。结果 麻醉诱导后及插管后3组平均动脉压(MAP)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麻醉诱导后,A组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开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心率(HR)、主动脉血流峰值速度(Vpk)变化不明显;B组维持于基础值;C组诱导后CI、HR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SV、Vpk无明显变化。A组外周血管阻力(SVR)变化不明显;B组麻醉诱导后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管插管后恢复至基础值水平;C组诱导后下降更明显,气管插管后仍低于基础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晶体液和胶体液快速扩容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异丙酚TCI诱导期的循环抑制,晶体液扩容易于使血流动力性保持平稳,而胶体液扩容则更有利于组织的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当前国内常用针刺法测定痛觉阻滞平面,但针刺系有创操作,存在极大安全隐患,针对这种情况,研制了无创麻醉平面测定器。方法:使用高电压小电流脉冲刺激人体,在产生病觉的同时却不会造成皮肤损伤。结果:临床应用表明,针刺法(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和无创麻醉平面测定器法同时段所测痛觉阻滞平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无创麻醉平面测定器可代替针刺用于测定痛觉阻滞平面,具有安全无创、可量化刺激强度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比较来曲唑和克罗米酚对PCOS的促排卵及妊娠结局,旨在寻找一种新的促排卵药物。方法:拟行促排卵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66例,分为来曲唑组20例和克罗米酚组46例。来曲唑组(LE)从月经第3~7天给与LE5.0mg/d口服,第7天加用尿促性腺激素(HMG)至HCG日;克罗米酚组(CC)从第5~9天给与CC100mg/d口服,第6天加用HMG至HCG日。于HCG日观察≥14mm卵泡数、≥16mm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和血清E2、LH、T水平以及排卵后第7天血清E2、P水平。记录妊娠率、流产例数、异位妊娠例数和OHSS发生例数。结果:尽管HCG日LE组E2水平显著性的低于CC组(P(0.01),但是子宫内膜的厚度和形态两组无差异。然而CC组中有13例患者HCG日子宫内膜厚度(7.0mm,LE组中无1例。与CC组相比,HCG日LE组≥14mm数明显减少(P(0.05),且无1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LE组妊娠率和继续妊娠率都高于CC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E有类似CC的促排卵作用及相似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