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1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19篇
口腔科学   1671篇
临床医学   88篇
内科学   51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291篇
特种医学   61篇
外科学   146篇
综合类   305篇
预防医学   73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98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7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4篇
  196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评价自酸蚀粘结剂用于年轻恒中切牙冠折充填修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年轻恒上颌中切牙牙冠牙釉质-牙本质折断而未露髓的患者106例137颗患牙,按抛硬币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的56例74颗患牙使用自酸蚀粘结剂处理牙面;对照组的50例63颗患牙常规间接盖髓、酸蚀剂和粘结剂处理牙面。2组用相同光固化复合体修复牙冠外形,调牙合抛光,观察2组修复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的疗效。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试验组成功率分别为97.30%、97.30%、94.59%、94.59%、94.59%,对照组成功率分别为95.24%、95.24%、90.48%、88.89%、88.89%,试验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酸蚀粘结剂粘结充填修复牙釉质-牙本质折断而未露髓的年轻恒中切牙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2.
目的:回顾性分析日间门诊全麻下拔牙的病例资料,总结日间门诊全麻下拔牙的麻醉特点、诊疗规范、手术特点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日间门诊全麻下拔牙病例,总结选择全麻的原因、拔除牙位、离院评价得分,分析日间门诊全麻下拔牙的麻醉特点、手术特点。根据术中情况和术后复查分析该方法的安全性。结果:共收集18个病例,男11例,女7例,年龄7~50岁。选择全麻的原因包括:无法配合手术的儿童、智障、癫痫、咽部敏感、局麻药物过敏和有紧张晕厥病史。拔除牙位主要是阻生智齿和埋伏多生牙,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所有病例手术顺利并安全离院,离院标准评分均在13分以上。结论:严格遵从诊疗规范的情况下,日间门诊全麻下拔牙对因各种原因无法配合局麻下手术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3.
贺飞  周辉 《口腔医学研究》2012,28(8):829-830
目的:通过比较纤维桩与传统铸造金属桩核在大面积牙体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探讨纤维桩在最大限度地保留残根残冠方面的应用前景。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对2007年7月1日~2009年7月1日在我院口腔科门诊牙体大面积缺损(残根、残冠)经根管充填治疗后需要桩核冠修复治疗的123例患者(164颗患牙)进行分组,对照组进行传统铸造金属桩核修复,观察组进行纤维桩修复。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对桩核冠脱落、桩核折断、根折、牙龈炎性反应、牙龈边缘色泽、继发根尖周炎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2组在桩核松动脱落、牙根折、牙龈炎性反应、牙龈边缘色泽改变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桩核折断及继发根尖周炎发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纤维桩在修复大面积牙体缺损的应用中取得了满意的修复效果,优于传统铸造金属桩。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牙槽突裂植骨区牙移入的可行性及牙移入的方式,评价移入牙的牙槽骨支持率和移植骨高度变化。方法:选取唇腭裂伴牙槽突裂患者10例,行牙槽突裂自体髂骨植骨术后,分别拍摄植骨后3个月(T1)及牙移入植骨区后(T2)的根尖片,观察牙移入植骨区的情况,测量T1和T2阶段移入牙的牙槽骨支持率,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并参照Bergland四分法评价移植骨的高度变化。结果:①牙整体移入植骨区,牙槽骨支持率为(89.85±2.51)%(T1)和(90.22±2.44)%(T2),牙移入植骨区后的牙槽骨支持率与植骨后3个月的牙槽骨支持率无显著差异(P>0.05)。②移植牙槽骨的高度在牙移入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唇腭裂患者植骨后,可将裂隙邻近的牙移入植骨区,获得良好的牙槽骨支持。牙的移入有助于维持移植骨高度,提高植骨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5.
目的:评价牙移动产生的功能性刺激对SD大鼠牙槽突裂植骨区骨改建的影响,探讨植骨后牙移动的合适时机。方法:选择16只56天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按照已建立的外科诱导SD大鼠双侧牙槽突裂模型要求造裂,填塞骨蜡8周后,在双侧裂隙区同时植入大鼠自体髂骨松质骨,左侧为牙移动侧,分别在植骨后即刻、2周、4周、8周近中移动左侧第二磨牙进入植骨区,右侧为对照侧,第二磨牙不进行任何处理。加力牙移动4周后处死动物。通过Micro-CT扫描标本,运用Mimics 10.01软件计算双侧植骨区骨量,采用SAS 9.0软件包对双侧植骨区骨量进行配对t检验,对双侧植骨区骨量的差值进行组间方差分析。结果:各组的牙移动侧植骨区骨量均多于对照侧。0周组牙移动侧与对照侧植骨区骨量差值为0.87mm3,无显著差异(P>0.05);2周组和4周组牙移动侧与对照侧植骨区骨量的差值分别为1.7mm3和1.77mm3,有显著差异(P<0.05);8周组牙移动侧与对照侧植骨区骨量的差值为3.47mm3,有显著差异(P<0.01),8周组两侧植骨区骨量差值的均数与0周组、2周组和4周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牙移动对植骨区的功能性刺激能抑制植骨区的骨吸收。植骨8周后的牙移动抑制植骨区移植骨吸收的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评价Tenax Fiber White玻璃纤维桩加全瓷冠修复前牙残根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2例64颗已行完善根管治疗的前牙残根残冠进行玻璃纤维桩核加全瓷冠修复.按照牙体预备后余留牙本质高度分为3组,A组余留牙体高度大于等于2 mm,B组高度小于2 mm并大于或等于1mm,C组高度小于1 mm.治疗完成后1、6、12、24个月复查,评价修复体完整性,边缘适合度,牙周组织健康状况及根尖周健康状况等疗效.结果 95.3%的修复体保持完整.有2例修复体发生桩脱位,其中1例伴有崩瓷,为咬硬物所致,1例根管粗大.另有1例发生纤维桩折断,牙龈充血.余留牙体在0~1 mm组无箍效应,修复失败率增加(P<0.05).全瓷冠类型无明显影响.其他所有修复体边缘适合性良好,色泽稳定,牙龈状况良好.X线片未见根尖异常,未见根折或桩折.结论 纤维桩全瓷冠修复效果除了与牙本质肩领高度有关,还与余留牙本质的性状有关,临床选择应综合考虑.在符合适应证的情况下,Tenax Fiber White玻璃纤维桩和全瓷冠修复可获得良好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87.
临床上常需要对存在复合树脂修复体的牙进行漂白,或者对漂白后的牙进行复合树脂修复。由于漂白剂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及反应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复合树脂的性能如微硬度、表面粗糙度等;因此,研究漂白剂对复合树脂的影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漂白剂对复合树脂表面性能、与釉质和牙本质粘接强度、微渗漏、颜色等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8.
When performing a tooth extraction, imminent collapse of the tissue by resorption and remodeling of the socket is a natural occurrence. The procedure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alveolar ridge has been widely described in the dental literatures and aims to maintain hard and soft tissues in the extraction site for optimal rehabilitation either with conventional fixed or removable prosthetics or implant-supported prosthesis.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氟化硼络合二吡咯甲川(BODIPY)光敏药物结合光动力治疗(PDT)在牙齿美白的应用及对牙齿表面釉质的影响。方法人离体牙分别经过氧化氢和BODIPY光敏药物光动力美白处理后,使用vita比色板和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不同方法对牙齿的美白效果及美白前后牙齿表层釉质在晶体和丑微结构上发生的改变。结果经过美自处理前后进行对比,过氧化氢法美白效果显著,但牙齿表面釉质出现严重脱矿现象;BODIPY光敏药物PDT法的美白效果良好,牙齿光滑,牙齿表面有再矿化现象。结论利用BODIPY光敏药物的PDT法对牙齿具有一定的美白效果,并能促进牙齿表面釉质的再矿化,有望成为牙齿美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0.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find possible predictors of signs and symptoms of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 in a long-term perspective. Baseline questionnaire and clinical examinations focusing on function and dysfunction of the masticatory system were performed in a sample of 402 subjects 7, 11, and 15 years old. After 20 years, 320 subjects (80% of the original sample) completed a similar questionnaire as at baseline. From the oldest age group, now aged 35 years, 100 subjects (74% of the original sample) also attended a clinical examination. Three variables from the 20-year follow-up were chosen as dependent variables in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with independent variables selected from the baseline examinations. Three variables at baseline we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for reported TMJ clicking at the 20-year follow-up, tooth wear index being the strongest (odds ratio = 4.3). Reported TMJ clicking at the start was the only significant predictor for TMD symptoms without clicking 20 years later (odds ratio = 2.3). The third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using the Helkimo Clinical Dysfunction Score as dependent variable, resulted in four significant predictors from the baseline examinations (bruxism, oral parafunctions, TMJ clicking, and deep bit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ome signs and symptoms might predict TMD signs and symptoms in a long-term perspective. However, it cannot be concluded from this study whether these symptoms recorded in childhood - oral parafunction, tooth wear, TMJ clicking, and deep bite - can be used for predicting manifest TMD in adult 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