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043篇
  免费   13539篇
  国内免费   5126篇
耳鼻咽喉   1174篇
儿科学   3240篇
妇产科学   1713篇
基础医学   24605篇
口腔科学   3189篇
临床医学   16792篇
内科学   23663篇
皮肤病学   1741篇
神经病学   8010篇
特种医学   389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篇
外科学   13946篇
综合类   25220篇
现状与发展   11篇
一般理论   25篇
预防医学   12192篇
眼科学   4576篇
药学   17482篇
  15篇
中国医学   8091篇
肿瘤学   15102篇
  2024年   209篇
  2023年   2329篇
  2022年   3495篇
  2021年   6738篇
  2020年   5745篇
  2019年   6162篇
  2018年   5895篇
  2017年   5407篇
  2016年   5299篇
  2015年   5373篇
  2014年   8804篇
  2013年   9523篇
  2012年   7839篇
  2011年   9052篇
  2010年   7838篇
  2009年   7709篇
  2008年   7817篇
  2007年   8865篇
  2006年   8033篇
  2005年   8030篇
  2004年   7009篇
  2003年   6223篇
  2002年   4598篇
  2001年   4526篇
  2000年   3705篇
  1999年   3444篇
  1998年   2450篇
  1997年   2174篇
  1996年   2293篇
  1995年   2189篇
  1994年   1927篇
  1993年   1756篇
  1992年   1526篇
  1991年   1313篇
  1990年   1111篇
  1989年   1052篇
  1988年   990篇
  1987年   748篇
  1986年   570篇
  1985年   693篇
  1984年   700篇
  1983年   441篇
  1982年   543篇
  1981年   451篇
  1980年   401篇
  1979年   331篇
  1978年   263篇
  1977年   216篇
  1976年   248篇
  1975年   15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51.
2015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发布了第三版《艾滋病诊疗指南》。新版指南强调抗病毒治疗时点前移:一旦成人确诊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若无禁忌宜尽早启动抗HIV治疗。对于合并机会性感染的HIV感染者, 在感染控制、病情稳定后也应及早开始抗病毒治疗。尤其强调HIV合并结核患者在CD4阳性淋巴细胞数少于200/μL的情况下, 建议抗结核两周内即开始抗病毒治疗。在抗HIV治疗用药中, 淘汰了一些毒副作用大、依从性较差的药物, 如司他夫定、去羟肌苷、茚地那韦等, 优选抗病毒效力强、服药方便的组合, 如拉米夫定、替诺福韦、依非韦伦组合。对于HIV感染的婴幼儿, 亦主张及早抗HIV治疗。对于五岁以内的幼儿, 主张确诊后即启动抗病毒治疗。对于HIV感染的孕产妇, 建议尽快予以全程、联合抗HIV治疗, 寓防于治。  相似文献   
52.
53.
54.
目的 总结艾滋病儿童神经认知障碍影响因素。方法 在PubMed、Web of Science、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以“艾滋病”、“儿童”、“神经认知障碍”、“脑病”、“影响因素”为主题词或关键词,同时辅以手工检索和文献追溯检索近年相关文献。着重整理影响艾滋病儿童神经认知障碍的因素。对资料进行汇总并撰写综述。结果 检索并阅读相关文献100余篇。艾滋病病毒相关因素(HIV损害中枢神经系统、HIV逃逸及病毒储存库、HIV亚型)、宿主因素(启动抗病毒治疗时机、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及合并其他疾病)、抗病毒治疗药物、社会心理因素等均可影响艾滋病感染儿童神经认知。结论 为了尽可能避免或降低艾滋病儿童神经认知障碍,应当尽早诊断、尽早给予高效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随访中应重视神经认知发育的观察和筛查,及早识别神经认知障碍,积极寻找多方面的原因并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55.
《Vaccine》2020,38(46):7372-7378
BackgroundTheories of health behavior change are being inadequately adopted to understand the reasons behind low influenza vaccination rates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 (HCWs).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 is being used to predict intention-behavior relationship while the Health Belief Model (HBM) is being employed to predict actual behavior.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test a conceptual model based on the HBM’s constructs to predict Jordanian HCWs’ intentions for influenza vaccine uptake as an alternative to the TPB.MethodA cross-sectional questionnaire-based study was conducted in 2016 in a tertiary teaching hospital in Amman-Jordan including a convenience sample of 477 HCWs with direct patient contact. The study instrument was tested for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A conceptual regression model was proposed incorporating the constructs of the primary HBM with some modifications in the threat construct as well as an additional variable about explicit past vaccination behavior (in the past year and/or any previous history of influenza vaccine uptake).ResultsAlmost all the constructs of the HBM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participants intending and those who did not intend to vaccinate against influenza. After adjusting for the confounding variables in the final conceptual regression model, past vaccination behavior (OR= 4.50, 95%Confidence Interval 3.38–6.00, P< 0.0005) and the perceived benefit scale (OR= 1.19,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11–1.28, P< 0.0005) were the only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intentions to vaccinate against influenza in the next season.Conclusion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altruistic beliefs of HCWs and their explicit past vaccination history augments the utility of the original HBM tool in predicting HCWs’ intentions to vaccinate against influenza in a way tha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predictive ability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相似文献   
56.
57.
58.
目的 利用MRI技术连续采集头颈部肿瘤患者吞咽时图像,观察并测量软腭、舌、喉的运动规律及最大活动度。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7月-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调强放疗的原发头颈部恶性肿瘤20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3例,中位年龄58.5岁(28~78岁)。20例患者中鼻咽癌7例,口腔癌3例,口咽癌5例,下咽癌3例,鼻腔鼻旁窦2例。根据AJCC第八版分期Ⅰ-Ⅱ期患者2例,Ⅲ期8例,Ⅳ期10例。结果 吞咽时软腭向上移动移动距离为(1.06±0.31) cm且服从正态分布,向后移动距离为(0.83±0.24) cm且近似正态分布。舌体向后移动距离为(0.77±0.22) cm,且服从正态分布。含压舌板行图像采集患者舌上移位移为0,无压舌板患者舌体中位上移距离为1.23 cm (0.59~1.41 cm)。喉向上移动距离为(1.14±0.22) cm且服从正态分布,向前移动的中位距离为0.4 cm (0.27~0.90 cm)。结论 吞咽运动有可能发生于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并引起大体肿瘤体积(GTV)及周围正常组织移动;因此在制定放疗计划时应注意GTV至PGTV的个体化外放距离,以保证肿瘤处方剂量。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脉冲波形的低频率电刺激对海马电点燃癫痫模型小鼠的作用差异。方法采用电点燃刺激法建立小鼠癫痫模型, 观察正弦波、单相方波、双相方波低频率电刺激对模型小鼠癫痫行为发作及后放电持续时间的影响, 并比较不同时间点给予正弦波低频率电刺激的抗癫痫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正弦波低频率电刺激30 s能降低小鼠海马电点燃癫痫发作等级(2.85 ± 0.27 vs 4.75 ±0.12, P < 0.05)、减少大发作概率(53.6% vs 96.5%, P < 0.01) 和缩短后放电持续时间[(16.22 ± 1.69) s vs (30.29 ± 1.12) s, P < 0.01], 而单相方波和双相方波低频率电刺激30 s没有明显的抗癫痫作用。常用的单相方波低频率电刺激15 min能降低小鼠海马电点燃发作等级(3.58 ± 0.16, P < 0.05)、减少大发作概率(66.7%, P < 0.01);但对海马后放电持续时间及大发作持续时间无影响(均 P>0.05)。此外, 电点燃刺激前预先给予或结束后3 s内给予正弦波低频率电刺激具有明显的抗癫痫作用( P < 0.05或 P < 0.01), 而电点燃刺激结束10 s给予正弦波低频率电刺激则无上述抗癫痫作用。 结论低频率电刺激抗癫痫作用受波形参数的影响, 其中正弦波低频率电刺激能有效抑制小鼠海马电点燃癫痫的发作。  相似文献   
60.
目的对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家庭干预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回顾和系统评价, 比较不同条件下家庭干预效果的差异。方法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四大中文数据库及OVID Medline、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EBSCO四大英文数据库中, 检索各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1月为止使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简明精神病(科)量表(BPR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研究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干预效果的文献, 以标准化加权均数差( SMD)作为效应量, 采用meta分析比较不同干预时间、不同干预类型、对不同病程和不同严重程度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干预效果差异。 结果共纳入5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SDSS、PANSS分析结果显示:① 干预时间越长干预效果越好( P < 0.0001、 P=0.0025);② 单独家庭干预比多个家庭合并单独家庭干预的效果更明显( P < 0.0001、 P=0.0131);③ 干预对于病情较重患者效果较好( P < 0.0001、 P=0.0280)。SDSS量表还显示家庭干预对于病程短的患者效果更好( P < 0.0001)。 结论家庭干预更适合病程较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干预应实施较长时间; 单独家庭干预更有利于患者阴性症状的改善和社会功能的康复, 且对于病情较轻患者的阴性症状改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