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11篇
  免费   1347篇
  国内免费   368篇
耳鼻咽喉   206篇
儿科学   382篇
妇产科学   490篇
基础医学   1119篇
口腔科学   103篇
临床医学   1522篇
内科学   2665篇
皮肤病学   345篇
神经病学   1060篇
特种医学   430篇
外科学   1430篇
综合类   2696篇
预防医学   1126篇
眼科学   147篇
药学   3308篇
  5篇
中国医学   2459篇
肿瘤学   103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94篇
  2022年   485篇
  2021年   599篇
  2020年   498篇
  2019年   531篇
  2018年   469篇
  2017年   527篇
  2016年   593篇
  2015年   603篇
  2014年   1488篇
  2013年   1487篇
  2012年   1642篇
  2011年   1831篇
  2010年   1536篇
  2009年   1402篇
  2008年   1195篇
  2007年   1126篇
  2006年   772篇
  2005年   665篇
  2004年   541篇
  2003年   526篇
  2002年   318篇
  2001年   279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10篇
  1975年   10篇
  197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微创清除(微创)颅内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32例(微创术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血肿量大于60ml的患者,采用脑CT片进行穿刺点定位,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对血肿进行穿刺、液化、引流,评估其病死率、好转率及治疗3周时神经功能评分,并与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32例)进行比较.结果 微创术治疗组死亡8例,病死率25.00%,好转23例,好转率71.88%;单纯药物治疗组死亡16例,病死率50.0%,好转15例,好转率46.88%.微创术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单纯药物治疗组(P<0.01),好转率则显著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P<0.01);治疗3周时,微创术组神经功能评分为15.47±3.75分,单纯药物治疗组为21.45±4.46分.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提示微创术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好于单纯药物治疗组.结论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2.
随着医药工业的发展,新药层出不穷。以抗生素为例,20世纪50年代临床用的抗生素只有青、链、红、氯四大素,现在常用临床的抗生素以有100多种,临床医生长期来忙与医疗任务,如何掌握新药信息,做到合理选药,合理用药,使药物的药理作用转化为治疗效应,已成为临床医生日益关心的问题。1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存在问题1.1常规固定方案长期以来根据以往的经验或资料,正式或非正式采用抗生素治疗方案。如: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青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氯霉素。由于对致病菌针对性不强,以致延误治疗。1.2抗生素在选择中存在问题随着医药工业的发展,抗生素…  相似文献   
83.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研究述评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本文通过对古典医籍及近10年文献有关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资料分析,认为本病的证候特点与中医病名“休息痢”相符,病机归纳为脾虚为发病之本,湿热为致病之标,血瘀为局部病理变化,治疗方面得出了健脾益气化湿、活血化瘀解毒、托疮祛腐生肌等方法是治疗本病之关键的结论,提出分期治疗本病的思想,认为提高近期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及做好癌前监测是今后研究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84.
电针加委中刺血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寻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佳疗法.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采用电针疗法,穴取腰阳关、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为主,结合委中附近瘀络刺血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牵引配合电针,穴取夹脊穴、肾俞、大肠俞为主,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55.8%,愈显率为82.7%,对照组分别33.3%、54.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电针结合委中附近瘀络刺血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免疫抑制剂骁悉(MMF)对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局灶硬化型肾小球肾炎(FSGS)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原发性FSGS共3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采用MMF 1.5~2.0 g/d联合中小剂量激素治疗;对照组15例采用激素 环磷酰胺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缓解14例(66.7%),部分缓解5例 (23.8%),慢性肾小球肾炎并肾衰竭患者无效2例(9.5%).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MMF联合激素治疗能有效控制FSGS,改善肾功能,优于激素联合环磷酰胺(CTX)的疗效.  相似文献   
86.
125例鼻咽癌患者治疗后发生远处转移的临床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治疗后发生远处转移的特点和临床影响因素,建立远处转移预测模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2001年5月-2006年5月收治鼻咽癌治疗后0.5年出现远处转移的患者125例,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并建立远处转移危险指数(HI)公式,并根据HI值将全部患者分为不同的危险组进行比较.结果:125例中骨转移60例(48.0%),肝转移43例(34.4%),肺转移42例(33.6%),多脏器、多部位转移28例(22.4%),0.5~2年发生远处转移89例(71.2%).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影响治疗后远处转移(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临床分期、有无化疗是鼻咽癌治疗后远处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危险组发生远处转移的危险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大部分鼻咽癌患者发生远处转移在治疗后2年内,常见转移部位是骨、肝、肺.HI值能较好地反映远处转移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87.
幼年型强直性脊柱炎(Juvenile ankylosing spondylitis)不同于成人型强直性脊柱炎的脊柱椎间盘、纤维环韧带骨化融合和骶髂关节破坏,而主要表现为髋膝等外周大关节不对称性破坏所致的反复发作性肿痛,而腰背部及骶髂关节痛不明显。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手术中胆管损伤后即时手术和再次手术处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5月-2003年11月经作者手术或参与手术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即时发现并处理6例。其中,成功4例,术后狭窄再次手术治愈1例,处理结果不满意1例。术后处理15例,均择期行胆肠吻合治愈。结论术中处理结果与损伤程度和胆管横径大小密切相关。术后因各种原因导致胆管狭窄者应行胆管空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89.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洁 《胃肠病学》2007,12(9):575-578
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主要发生在儿童期,儿童期许多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与H.pylori感染密切相关,并可能与成年后胃癌的发生相关。H.pylori感染还可导致儿童缺铁性贫血。H.pylori感染主要经“口-口”或“粪-口”以及“胃-口”途径从人到人传播,社会经济因素对H.pylori感染的影响是主要的。胃镜活检胃黏膜细菌学检查是诊断H.pylori现症感染的“金标准”,粪抗原的测定和^13C-尿素呼气试验可用于诊断和评价疗效。质子泵抑制剂(PPI)加两种抗生素的三联疗法是目前最佳治疗方案,抗生素耐药的不断增加给治疗带来了困难.儿童H.pylori感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高于成人。  相似文献   
90.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不同针灸方法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19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5例)、对照组(72例).观察组采用穴位注射配合温针治疗,穴取翳风、完骨、下关、牵正、太阳为主;对照组采用电针疗法,穴取翳风、阳白、下关等,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痊愈率76.0%、总有效率100.0%,优于对照组的48.6%、86.1%(均P<0.01).结论:急性期面瘫采用穴位注射配合温针疗法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