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53篇
  免费   298篇
  国内免费   55篇
耳鼻咽喉   37篇
儿科学   109篇
妇产科学   89篇
基础医学   1107篇
口腔科学   74篇
临床医学   1857篇
内科学   403篇
皮肤病学   100篇
神经病学   744篇
特种医学   122篇
外科学   321篇
综合类   1897篇
预防医学   1237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755篇
  14篇
中国医学   215篇
肿瘤学   10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232篇
  2021年   293篇
  2020年   311篇
  2019年   243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244篇
  2016年   261篇
  2015年   266篇
  2014年   805篇
  2013年   793篇
  2012年   836篇
  2011年   809篇
  2010年   656篇
  2009年   508篇
  2008年   481篇
  2007年   431篇
  2006年   322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10篇
  197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102.
学校心理干预对中小学生心身健康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心理卫生教育对中小学生心身健康的影响. 方法以学校心理卫生教育干预形式,结合家庭干预,对小学四年级一个班52名学生和初中一个班50名学生进行一个学期16课时的心理教育和四个学时的家长公开课相结合.以53名同校四年级和51名同校初二另二个班学生为对照,用SCL--90分别进行测查. 结果心身健康水平有显著提高,其中强迫、人际敏感、焦虑、精神病性四项心理指标的提高较为显著,男女生干预前后在某些指标上的变化却有差异.本实验对有轻微心理症状学生的心身健康水平的改善最为明显,而对存在明显心理障碍学生的心身健康水平的改善不明显. 结论心理干预能够减少或消除不良因素,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中小学生的心身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 了解三资企业从业人员心理卫生现状。  [方法 ]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对 776名三资企业从业人员心理卫生情况进行调查及分析。  [结果 ] 三资企业从业人员SCL— 90量表得分均值高于全国常模 (P<0 .0 1) ;5年工龄以下 ,操作工人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症状得分均值高于行政管理人员 (P <0 .0 5或P <0 .0 1) ;除强迫症状、精神病性症状外 ,有毒有害接触人员得分均值高于不接触有毒有害作业人员 (P <0 .0 5或P<0 .0 1) ;除敌对、精神病性症状外 ,女性得分均值高于男性 (P <0 .0 5或P <0 .0 1)。 5年以上工龄 ,除精神病性症状外 ,操作工人得分均值高于行政人员 (P <0 .0 5或P <0 .0 1) ;接触有毒有害人员以及女性得分均值分别高于不接触有毒有害人员和男性 (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 三资企业从业人员存在一定心理问题 ,有必要开展职业心理卫生的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104.
中国民营医院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我国民营医院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认为我国民营医院发展速度较快,但规模偏小、医疗市场份额低,整体水平还远不具备与公立医院分庭抗衡的实力;在发展和政策支持上民营医院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东部优于中西部;民营医院的发展面临空前大好的政策环境,以公有制医疗机构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与经营方式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医疗服务体系新格局开始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05.
桂西山区中学生伤害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桂西山区少数民族中学生伤害的发生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以便为预防和控制青少年伤害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桂西3所中学1 855名中学生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并作伤害问卷调查.结果伤害总发生率为32.02%,发生2次及以上伤害的发生率为10.51%;初中生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高中生,男女生伤害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发生伤害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未发生伤害的学生,尤以强迫、精神病性、焦虑、躯体化、抑郁较为突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父亲文化程度以及SCL-90因子中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为伤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心理健康状况可能是影响伤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加强心理健康维护可控制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6.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情绪状态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 ( GDM)孕妇情绪状态及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4 3例 GDM孕妇和 74例正常孕妇进行对照研究。采集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 ,并以汉密顿焦虑量表 ( 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 ( HAMD)为工具评定焦虑及抑郁症状。结果 :GDM孕妇焦虑及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均为 2 5 .6 % ( 11/ 4 3) ,焦虑症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GDM孕妇的 HAMA总分及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 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孕周、孕妇体重指数、家庭经济状况及 HAMA总分为 GDM的危险因素。结论 :GDM孕妇孕中期焦虑及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 ,并且焦虑是 GDM的风险因素。应加强对 GDM孕妇情绪状态变化的检测 ,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及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因素,为今后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SCL-90自评量表测评分析,采用1:2配比病例对照研究,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查及艾森克人格(EPQ)问卷。结果:心理障碍组学生SCL-90各因子均分离于正常组,经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选出9项因子(P<0.05),多因素分析有4项因素进入回归模型。结论:学生心理障碍与学生同家庭成员关系,父亲理解的程度,对学习的要求程度以及人格特征和个性特质有关。  相似文献   
108.
老年人群心理症状与意外伤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的心理症状与意外伤害的关系,为预防伤害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某高校60岁以上离退休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和SCL-90量表分别对357名老年人的意外伤害情况和心理症状进行测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人群总的意外伤害发生率为21.6%。发生意外伤害的老年人与未发生意外伤害的老年人相比,其SCL-90的总平均分、以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的评分较高。总平均分、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的评分大于2.0的老年人其伤害的发生率较高。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控制了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等混杂因素后,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总平均分较高仍是老年人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其对应的OR值及可信区间为1.85(95%CI:1.07-3.22),1.73(95%CI:1.00-3.23),2.03(95%CI:1.16-3.54)和2.06(95%CI:1.15-3.67)。结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是意外伤害的发生危险因素。在社区中提供减轻老年人心理负担的心理咨询和建议可以减轻老年人发生意外伤害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了解住院治疗不孕的患者心理健康情况。方法 根据相关文献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因不孕入院手术的患者100例进行有关心理健康调查。结果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100%认为不孕很痛苦,98%内心承受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93%被生育困扰,70%认为不孕检查和治疗带来心理压力和精神紧张,另外自感烦躁、自卑、绝望,认为不孕影响夫妻感情、性生活,影响与家人关系及婚姻,影响工作及生活态度。结论 心理因素是不孕诊治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不孕症治疗的疗效,所以在进行躯体疾患诊治的同时,应重视心理治疗以提高不孕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0.
产褥期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玉芳  王新福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0):2013-2013,2015
目的:了解产褥期精神障碍(Puerperal Psychological Disturbances,PPD)发病原因中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方法:收集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1年时间内,3家精神专科病房收治的32例产后精神障碍患者和一家妇产科病房在同期收治的35例正常产妇,采用自拟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心理、社会因素调查表进行比较。结果:产后精神障碍患者在婆媳关系、夫妻感情、居住环境、人际关系、角色冲突、生男生女、产后感染等多个方面与产后正常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精神障碍患者存在复杂的心理、社会因素,治疗上应重视将心理治疗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