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8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663篇
基础医学   16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07篇
内科学   84篇
皮肤病学   57篇
神经病学   141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科学   150篇
综合类   767篇
预防医学   576篇
药学   502篇
  7篇
中国医学   179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409篇
  2013年   344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318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崔秀君  任尚伟  程芳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1767-1769
目的:观察产舒康颗粒治疗产后恶露不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产后恶露不绝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产舒康颗粒,每次2袋,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口服益母草片,每次5片,每日3次。7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83.3%。结论:产舒康颗粒具有活血祛瘀、促进子宫收缩之功效,对产后恶露不绝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92.
993.
背带式缝合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1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在治疗剖宫产弛缓性产后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剖宫产术中弛缓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止血。结果17例产后出血患者止血成功,1例因并发羊水栓塞再改行子宫全切术,均痊愈出院;在随访中,曾有2例在3a年后顺利再次妊娠并分娩。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治疗子宫弛缓而致的产后出血,方法简便,容易掌握,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0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352例产后出血病例.结果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1.668%,1998年至2004年的发生率1,494%(221/14 793),较1995年至1997年的发生率2.078%(131/6 304)明显降低(P<0.05).产后出血在剖宫产、产钳助产、阴道顺产中的发生率分别为4.094%、3.148%、0.815%,剖宫产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阴道顺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产钳助产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阴道顺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剖宫产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产钳助产,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结论提高剖宫产操作技术及预防宫缩乏力,可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5.
产后出血8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探讨影响三级医院接收产后出血转诊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4年12月88例产后出血转诊病例,调查资料包括产妇年龄、孕产次、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原因、院外处理、入院时情况、入院后处理及预后结局。结果:88例产后出血转诊病例中5例死亡,多因素分析影响产后出血抢救成功的因素为是否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回归系数=2.659,OR值=14.286)、是否在院外得到正确处理(回归系数=-9.700,OR值=6.131×10-5)。结论:提高医疗质量,针对产后出血病因进行抢救,即可改善产后出血转诊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96.
产褥期抑郁情绪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产后3 d产后忧郁的发生及其在产后42 d的恢复情况,产后忧郁与产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及各自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产妇一般情况调查表分别于产后3 d及42 d对667名无孕期并发症/合并症和精神疾患的产妇进行测评,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对发生率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产后3 d产后忧郁发生率为23.1%;产后42 d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6.3%;产后忧郁者有15.9%在产后42 d发展为产后抑郁症,占发生产后抑郁症的57.9%;有84.1%在产后42 d恢复正常,产后忧郁与产后抑郁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家庭支持等心理社会因素及经前期综合征等生物学因素和产后抑郁情绪密切相关;产后与家人关系状况、产后3 d EPDS分值及经前期综合征史与产后忧郁的恢复密切相关。结论:产后忧郁可能为产后抑郁症的先兆,对产后忧郁的及早筛查和干预对预防和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7.
欣母沛在产后出血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欣母沛对治疗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后因宫缩乏力在胎儿娩出至产后2h出血量≥500ml的患者62例,在用常规方法治疗无效后,采用欣母沛子宫肌注,重复使用可间隔15min。结果:62例患者中60例有显著效果,显效率达97·77%。结论: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显著,有效防止产后出血的加重,但应明确诊断,及时使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了解对产后妇女事先提供紧急避孕药能否降低产后意外妊娠率,从而明确事先提供紧急避孕药在临床上有无重要意义。方法:随机接纳2000例产后妇女,教育组(1002例)接受常规产后避孕教育,教育+药物组(998 例)除接受常规教育外事先提供3次剂量的10mg米非司酮。两组妇女均在产后16周、32周和52周接受电话随访。结果:产后1年内教育+药物组妇女服用紧急避孕药物的人数较教育组多,但两组产后1年内的意外妊娠率无显著差别;两组妇女的避孕模式基本相同。结论:对产后妇女事先提供紧急避孕药不能显著减低意外妊娠率,在临床上更应加强对产后妇女的避孕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999.
目的了解广东省孕产妇急危重症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病规律,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和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普查和病例对照相结合的方法,普查采取在全省乡镇以上有产科的医院登记所需数据,然后逐级上报;病例对照研究是选取2家不同级别的妇幼保健院,以2001年和2002年住院的所有妊高征和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病例,采用病历过录的方法获得资料.结果2001-2002年广东省产科急危重症中产后出血(48.22%)和妊高征(43.76%),共占90%以上;从不同级别和不同经济水平的地区发现率来看,除羊水栓塞外,其他各种疾病发现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在级别较高和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产科急危重症的发现率较高;孕次较少、异常感觉发生的孕周较晚、既往有产科并发症、孕期有内科合并症等是妊高征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较多产次、胎盘较长、人工剥离胎盘、胎盘滞留等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居住地为平原、阴道产、新生儿早吸吮等为产后出血的保护因素.结论广东省产科处理急危重症的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基层和经济落后地区的医疗保健机构;另外对于妊高征和产后出血的处理和预防需要加强,应该针对高危因素制定合理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000.
OBJECTIVES: To measure the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amongst postpartum and non-postpartum Nepalese women in Kathmandu using the Edinburgh Postpartum Depression Scale (EPDS) and to assess the ease of use and validity of the scale compared with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IV) criteria for major depression. METHODS: We screened 100 women 2-3 months post-delivery and 40 control women using the EPDS. All those who screened positive for depression and 20% of the negatives also underwent a structured interview to assess depression by DSM-IV criteria. RESULTS: Predictive errors were minimized by using an EPDS score > or =13 to define depression. Using this threshold,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depression prevalence between postpartum women (12%) and the control group (12.5%) (Fisher's exact test, P > 0.05). Compared with DSM-IV,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s were 100, 92.6 and 41.6%,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 prevalence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PPD) in Nepalese women and the validity and ease of use of the EPDS in the setting of a postnatal clinic in Kathmandu are all surprisingly similar to the results of numerous studi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Despite poor living conditions, PPD is no more common than the background depression rate amongst Nepalese women. It can be reliably detected by trained clinical nurses using the EPDS screening test. These results may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 planning of mental health resources for women in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