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29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73篇
预防医学   43篇
眼科学   748篇
药学   126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王于蓝  盛耀华 《上海医学》2007,30(11):808-810
目的观察上方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散光性角膜切开术(astigmatic keratotomy,AK)治疗术前角膜散光的疗效。方法白内障术前角膜散光27眼,在常规超声乳化完成后行AK术。术后1d、1周和1个月随访裸眼视力、主觉验光、角膜地形图和裂隙灯等项目。结果逆规散光≥1.5D组的散光度数由术前的(2.17±0.72)D显著下降至术后的(1.09±1.08)D(P=0.002),裸眼视力均≥0.6。逆规散光<1.5D组的散光度数由术前的(1.08±0.18)D降至术后的(0.80±0.25)D(P=0.688)。循规散光趋于过矫,并向逆规性转变。AK切开径线曲率下降伴垂直径线曲率升高,存在耦联效应,平均光学区为7.5 mm,平均耦联率为2.58:1。结论超声乳化联合AK对术前角膜地形图显示≥1.5D的逆规性散光眼具有确实有效的矫正作用,手术安全、简便,但对循规散光必须慎重。  相似文献   
82.
邱培雄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7,13(3):261-262,265
目的:观察糖尿病(DM)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55眼)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选择随机抽取同期年龄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非糖尿病患者50例(55眼)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在术前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能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总结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巩膜隧道切口对 15 9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手术全程时间 8~ 2 1分钟。术后视力 :术后第 1天在 0 .5或以上者占 4 9.1% ,术后第 7天在 0 .5或以上者为 72 .3% ,术后 1月≥ 1.0为 78.4 %。结论 通过巩膜隧道切口行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视力恢复好 ,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观察460例单纯表面麻醉下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的麻醉效果、术后视力和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都能很好配合表面麻醉下施行该手术,无1例追加球后或球周麻醉,视力恢复快,病人反应轻。结论: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病人痛苦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技巧和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并观察术后疗效。方法 对843例白内障患者实施了白内障双手原位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棺入术。结果 术后第1天视力≥4.7者683例(81%);4.0~4.7者160例(19%)後囊破裂42例(5%),角膜内皮水肿42例(5%)结论 双手原位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术後散光少、视力恢复快及手术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86.
非切开式小瞳孔白内障原位超声乳化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瞳孔下采用非切开式瞳孔扩张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方法。方法 用粘弹剂和非切开式瞳孔扩张术来扩张小瞳孔。结果  35 3例 (418只眼 )小瞳孔均成功扩张 ,也成功进行了中心性连续环形撕囊手术和超声乳化术。结论 使用粘弹剂和非切开式瞳孔扩张术对于处理小瞳孔病例是有效而经济的技术 ,并且可以用于大部分和同类型的小瞳孔的白内障病例  相似文献   
87.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滴眼剂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0.1%吲哚美辛滴眼剂、0.03%欧可芬滴眼剂和0.025%地塞米松滴眼剂对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炎症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72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为3组,分别于术前术后滴用0.1%吲哚美辛滴眼剂、0.03%欧可芬滴眼剂和0.025%地塞米松滴眼剂,三组均合并使用抗生素滴眼剂,术后询问症状,进行视力、裂隙灯、眼底镜、眼压检查。结果 术后第1、3、7、14天天三组症状、体征评分差异无显著性。不同时间三组眼压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非甾体抗炎药滴眼剂与糖皮质激素滴眼剂在控制白内障亏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炎症反应具有相同疗效。  相似文献   
88.
目的:评价3.5mm上方巩膜隧道切口和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手术所致散光和裸眼视力。方法:根据术前角膜散光轴位选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软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共89眼,A组:47眼散光为顺规性,切口选在上方巩膜。B组:42眼散光为逆规性,切口选在颞侧透明角膜,术前,术后3天-1年,分别测量角膜散光,查裸眼视力,用Cravy法计算手术所致散光。结果:术前,术后3天,1,3,6,12月的平均散光,在A组分别为1.17D,1.10D,1.01D,0.88D,0.85D和0.82D,在B组分别为1.22D,1.03D,1.04D,1.01D,0.95D和1.00D。术后12月内,手术所散江,在A组为-0.22D-0.39D,在B组为+0.57D-+0.26D。术后3天裸眼视力≥0.5者,在A组和B组分别占85.1%和81.0%,结论:在这研究中,两种切口均能降低术前散光,术后眼视力恢复更理想。  相似文献   
89.
目的 评价白内障继发青光眼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疗效。方法 32例白内障继发青光眼行连续环形撕囊的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观察术后并发症、眼压、前房角和视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术后 3月 ,视力明显改善 ,眼压 1 4 57~ 2 0 55mmHg明显低于术前 2 8 97~ 41 38mmHg(P <0 0 5) ,前房角较术前开放 ,但前房角粘连改变不明显。结论 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是治疗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90.
超乳术中后囊破裂行Ⅰ期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行Ⅰ期后房人工 晶状体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在297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其中19例在术中发现后囊破裂,15眼合并玻璃体脱出而行前段玻璃体切除,均植入后房人工晶状体。结果:在19眼中,7眼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12眼睫状沟植入。平均随访6月,裸眼视力≥0.3有19眼,≥0.5有14眼,≥1.0有5眼。8眼出现前房玻璃体渗出。结论:在超乳术中,若出现后囊破裂,只要处理得当,完全可以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视力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