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08篇
  免费   1830篇
  国内免费   1837篇
耳鼻咽喉   281篇
儿科学   268篇
妇产科学   226篇
基础医学   2437篇
口腔科学   333篇
临床医学   4136篇
内科学   5861篇
皮肤病学   235篇
神经病学   948篇
特种医学   104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6篇
外科学   1341篇
综合类   10690篇
预防医学   2148篇
眼科学   594篇
药学   4414篇
  27篇
中国医学   2347篇
肿瘤学   1418篇
  2024年   183篇
  2023年   765篇
  2022年   666篇
  2021年   842篇
  2020年   869篇
  2019年   801篇
  2018年   421篇
  2017年   700篇
  2016年   817篇
  2015年   1031篇
  2014年   1438篇
  2013年   1454篇
  2012年   1837篇
  2011年   2034篇
  2010年   1911篇
  2009年   1911篇
  2008年   2118篇
  2007年   1938篇
  2006年   1899篇
  2005年   2201篇
  2004年   1811篇
  2003年   1592篇
  2002年   1407篇
  2001年   1463篇
  2000年   1210篇
  1999年   940篇
  1998年   910篇
  1997年   892篇
  1996年   727篇
  1995年   529篇
  1994年   394篇
  1993年   199篇
  1992年   187篇
  1991年   217篇
  1990年   148篇
  1989年   134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产后阴道显性流血常为助产者所重视,而产道的隐性出血即产道血肿易被忽略,影响产妇康复,甚至威胁产妇生命.1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本院8年来经阴道分娩3200例,发生产后血肿16例,发生率为0.5%.其中初产妇14例,经产妇2例.②血肿情况:a.血肿大小,血肿范围最大直径<4 cm者8例,4 cm~6 cm者6例,>6 cm者2例.b.血肿发生时间,在第三产程时被发现者3例,产后2 h被发现者8例,产后2~24 h被发现者3例,产后>24 h被发现者2例.  相似文献   
52.
大鼠门静脉转流下耐受入肝血流阻断的安全时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 评估在排除门静脉淤血条件下动物耐受人肝血硫阻断的安全时限。方法 利用大鼠肝脏及肝蒂分支分叶的解剖特点,阻断肝左,中和右叶肝蒂,以尾叶静脉系统作为阻断入肝血流期间门静脉血液的流出道,肝脏复流后切除尾叶,在这一模型上,以阻断入肝血流不同时程后动物7d存活率,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及肝脏能量代谢功能损害的严重诬蔑工及可逆性来推断动物耐受常温下入肝血流阻断的安全时限。结果 门静脉转流下阻断入肝血流90min以内,术后7d动物全部存活,其肝脏缺血-再灌流损害以肝窦淤血和肝细胞变性等可逆性病变为主,而肝脏能量代谢功能损害可得以代偿和恢复,阻断入肝血流100、110、120min后动物7d存活率分别为50%,30%和20%,肝脏缺血120min后肝脏缺血-再灌流损害则以大量肝组织坏死为显特性,其肝脏能量代谢功能严重受损而陷入失代偿状态。结论 大鼠在门静脉轻流时对常温下持续入肝血流阻断的耐受性显增强。其安全时限是90min。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P16、Cyclin、D1Rb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例正常胃黏膜、30例胃癌组织中P16、Cyclin D1、Rb蛋白的表达,并结合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16、Cyclin D1、Rb蛋白阳性表达,正常胃粘膜分别为90%、10%、90%;胃癌分别为36.67%、53.33%、50%,胃癌纽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16、Cyclin D1蛋白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远处转移与否呈一定的相关性.结论P16、Cyclin D1、Rb基因与胃癌发生有关,P16、Cyclinp蛋白检测有助于胃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54.
55.
各种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其固有细胞增殖、肥大、凋亡或分化转型有关,从而导致各种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最终引起肾功能衰竭,甚至癌变.无论何种病因其调控皆发生于细胞周期水平,细胞周期各调节蛋白异常都可能影响肾脏疾病的进展和预后.P16INKK4a 作为一种重要的周期负性调控蛋白.与肾固有细胞增殖、凋亡、衰老及癌变有关.因此,探讨其在肾脏的生理和病理作用.可能为肾脏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方法 和手段.  相似文献   
56.
细胞色素P4501A1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细胞色素P450酶系参与生物体内许多内源性及外源性物质的生物转化。其中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广泛存在于多种肝外组织,参与了多种前致癌物和致突变物的活化代谢过程,并与多种肿瘤发生相关。本文综述了CYP1A1在体内的分布、诱导和抑制,遗传多态性及癌症易感性,简要介绍了该领域研究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57.
自制32P敷贴器治疗瘢痕疙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制32P敷贴器局部敷贴治疗不同类型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 方法:105例瘢痕疙瘩患者中,39例病变厚度≤ 0.3 cm的行单纯敷贴治疗,病变厚度> 0.3 cm的66例随机分为2组,单纯敷贴组36例,手术+敷贴组30例。单纯敷贴根据病变表面积大小及形状剪取敷贴片,根据剂量率和衰变校正计算每天敷贴时间,直接贴于病变表面,每天4.0~5.0 Gy/(部位•次),连续4 d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4周,总治疗4~6个疗程。幼儿单次剂量控制在每天4 Gy/(部位•次)以下。手术+敷贴组患者手术切除瘢痕疙瘩,待手术伤口无渗出后根据伤口形状剪取敷贴片对准伤口敷贴,剂量及疗程同单纯敷贴组。 结果:单纯敷贴治疗对病变厚度≤0.3 cm的39例瘢痕疙瘩治愈32例(82%),总有效率98%;对病变厚度> 0.3 cm的瘢痕疙瘩单纯敷贴和手术+敷贴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56%和93%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其中病程< 9个月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25%和75%,病程较长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3%和77%。治疗过程中有26例在敷帖过程中出现局部皮肤烧灼和刺痛感,均以炉甘石洗剂局部外用处理后缓解;5例出现Ⅰ度放射性皮炎,2例出现Ⅱ度放射性皮炎,以百多邦软膏局部外用后缓解,无出现Ⅲ度以上放射性皮炎病例。治愈患者局部皮肤均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或皮肤颜色改变。 结论:32P敷贴治疗瘢痕疙瘩治疗安全有效,对病程较短或病变厚度小于0.3 cm的患者可单纯敷贴治疗,病程较长或病变厚度大于0.3 cm患者建议先手术后再敷贴治疗。  相似文献   
58.
59.
陈唯唯 《放射学实践》2006,21(2):216-216
目的:评价ADC图和动态增强平面回波MR序列对诊断头颈部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1名头颈部癌伴颈部淋巴结病变的患行扩散加权(DWI)和动态增强T2。灌注加权。DWI采用单次激发EPI序列,b值为500和1000s/mm^2,并重建出ADC图。多层面MR灌注成像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T2WI,在首过团注Gadolinium-DTPA(0.2ml mol/kgBW)后每两秒采集一次,共采集2min以获得信号强度时间曲线。计算出淋巴结的ADC值和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的百分比,并与组织病理学进行对照。  相似文献   
60.
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无Q波心肌梗死(NQ—MI)和Q波心肌梗死(QMI)为冠心病(CAD)最常见的临床特征,它们有着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即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松动、裂纹或破裂,使斑块内高度致血栓形成的物质暴露于血流中,引起血小板在受损表面黏附、活化、聚集,形成血栓,最终使心肌血流灌注受损,因而常将三者归为统一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已成共识。本文重点探讨ACS治疗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