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2 毫秒
71.
肾病综合征伴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患者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NS)患者的甲状腺激素(TH)水平,探讨NS伴TH异常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分布。方法选择符合NS诊断标准且既往无甲状腺相关疾病史的患者143例,所有患者均测定TH并进行肾活检,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分布及与足细胞病的相关性等。结果①143例NS患者中,TH水平正常者34例(TH正常组),TH水平异常者109例(TH异常组),其中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96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13例,桥本氏甲状腺炎1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例,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②TH正常组24h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TH异常组,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TH异常组,总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TH异常组。③TH异常组中,白蛋白水平与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呈正相关(r=0.551、0.642,P〈0.01),与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呈负相关(r=-0.251,P〈0.01)。总胆固醇水平与FT4呈负相关(r=-0.427,P〈0.01)、与TSH(r=0.289,P〈0.01)呈正相关,与FT3无相关性。④109例NS并TH水平异常患者肾活检病理显示,系膜增生性肾炎43例,膜性肾病40例,IgA肾病9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4例,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11例,微小病变肾病2例。表现为足细胞病者56例、非足细胞病53例,两者间T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NS患者临床易合并TH异常,表现以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为主,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次之。②NS合并TH异常者比正常者临床表现更突出。③NS合并TH异常者病理以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多见。其表现为足细胞病者与非足细胞病者病例数相当。  相似文献   
72.
目的了解北京某社区高龄老年男性人群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情况,并评估其营养和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丰台区6个社区的≥80岁男性老年人进行横断面调查,筛查出CKD患者,采用微型营养评定精法(MNA-SF)评估其营养状况,并采用霍普金斯症状调查表(HSCL-10)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营养、心理与CKD之间的关系.结果①在接受调查的436例高龄男性中,筛查出CKD患者164例(37.6%).1期占16.5%(27例),2期占25.0%(41例),3期占45.1%(3a期50例,占30.5%,3b期24例,占14.6%),4期占8.5%(14例),5期占4.9%(8例).②在高龄CKD患者中,营养不良者占9.1%(15例),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者占25.0%(41例),营养良好者占65.9%(108例);CKD1~5期患者伴有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14.8%(4例)、26.8%(1 1例)、32.0%(16例)、33.3%(8例)、9/14、8/8,MNA-SF营养评分随CKD的进展呈逐渐下降趋势(r=0.458,P<0.01).③CKD患者的HSCL-10评分随CKD的进展呈逐步升高趋势(r=-0.337,P<0.01).结论高龄老年男性CKD的患病率较高,以CKD 3期尤其是3a期多见.随着CKD的进展,高龄患者的营养状况逐渐下降,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也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73.
微小病变肾病(MCD)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为儿童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的2种最常见病理学类型。目前仍采用肾穿刺活检术对MCD及FSGS进行鉴别诊断。研究表明,许多生物因子在MCD及FSGS的发生及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存在成为MCD或FSGS生物标志物的潜力。本文聚焦膜抗原CD80、脂质过氧化物、骨桥蛋白(OP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微小核糖核酸(miRNA)及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FSP)-1等生物因子在MCD和FSGS鉴别诊断中的研究进展,旨在提升临床对这2种原发性NS病理学类型的发病机制及诊疗的认识。  相似文献   
74.
背景 长宁区委、区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老龄工作,注重“幸福养老”,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慢性肾脏病(CKD)发展至终末期即尿毒症,透析和肾移植可以延长寿命,但是对于老年人群存在很多不便,极大地降低了其生活质量,增加了大量医疗成本。故在老年人群中及早发现CKD,在早中期及时干预治疗延缓CKD进展至尿毒症,意义重大。目的 2012-2016年连续调查上海市长宁区老年人群CKD患病率,比较患病率情况。方法 2012-2016年上海市长宁区参加健康体检的老年人群(≥65岁),2012年28 361人,2013年23 745人,2014年24 864人,2015年25 405人,2016年24 584人。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居住地等基本信息)、实验室检查项目(血肌酐、尿常规等),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进行CKD分期。分析2012-2016年老年人群CKD患病率及各期构成,性别、年龄对CKD的影响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2012-2016年老年人群CKD患病率分别为16.22%(4 601/28 361)、15.13%(3 592/23 745)、14.54%(3 614/24 864)、9.81%(2 493/25 405)、12.39%(3 047/24 584)。2012-2016年老年人群CKD各期构成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似然比为24 700.47,P<0.001)。2012年、2014年、2016年老年人群正常与CKD患者性别构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2016年老年人群CKD患者年龄大于正常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012-2016年老年人群中,女性CKD患病率分别是男性的1.536、1.426、1.392、1.351、1.509倍;年龄每增加1岁,CKD患病率分别是原来的1.103、1.104、1.100、1.104、1.103倍(P<0.05)。结论 上海市长宁区老年人群CKD患病率较高,2012-2016年老年人群CKD患病率有下降趋势,但女性、老龄化增加老年人罹患CKD的风险。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IgA肾病的病理特点,提高诊断合格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有血尿症状的IgA肾病患者被误诊为尿路感染血尿的经过和原因.结果 3例患者均为系膜增生性IgA肾病患者,HaasⅠ级2例、HaasⅡ级1例,均于发病前出现过尿路感染,确诊后均已治愈.结论 IgA肾病的复杂性和隐匿性使其易被误诊,临床诊断要全面掌握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不能局限于表面症状的诊断.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测糖尿病状态及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治疗对糖尿病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TGF-β1mRNA水平的影响,比较其与肾皮质TGF-β1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组)及吡格列酮治疗组(DP组).2、4、8周每组各取6只,以RT-PCR 狭缝杂交法半定量检测PBMC内和肾皮质TGF-β1mRNA水平.结果:肾皮质TGF-β1mRNA水平8周内D组均高于C组(P<0.05),而PBMC内TGF-β1mRNA水平4周时略高于C组(1.27±0.38 vs 0.88±0.36,P>0.05),8周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1.12±0.08 vs 0.84±0.16,P<0.05).D组和DP组在8周时PBMC内TGF-β1mRNA水平与肾皮质TGF-β1mRNA水平呈正相关(r=0.83、P=0.02,r=0.82、P=0.03).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早期,PBMC内TGF-β1mRNA水平增高迟于肾皮质;但PBMC内TGF-β1mRNA水平可反映肾皮质TGF-β1mRNA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77.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近期疗效及远期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文义  尚莉丽 《中医杂志》1995,36(12):738-739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118例,与单纯西医疗法治疗组52例对照观察。治疗8周完全缓解率中西医结合组90.8%,对照组76.9%。完全缓解的病例中有92例获4~14年的远期随访,中西医结合组复发率27.7%,对照组51.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8.
Rats receiving a single injection of either aminonucleosideof puromycin (PAN, 10 mg/100 g) or Adriamycin (ADR, 7.5 mg/kg)develop heavy proteinuria and 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Interstitial mononuclear cells were markedly more intense inPAN- than in ADR-treated rats. The composition of cell infiltrateswas characterised in frozen kidney sections using an immunoperoxidasestaining method and a panel of specific monoclonal antibodies.The severe mixed cellular lesions observed in the PAN modelon day 14 were dominated by ED1+ macrophages, OX6+ Ia-interstitialand OX8+ T-cytotoxic/suppressor cell surface markers. A similarbut more discrete ADR-interstitial cell accumulation was observedon day 11 of the experiment. A correlation existed in the PANmodel between the severity of interstitial nephritis and thedegree of proteinuria. In contrast, there was no such correlationin ADR nephrosis. Administration of PAF antagonist (BN 52021),started on the first day and continued throughout the 4 weeksof the experiment, induced in both ADR and PAN-treated ratsa partial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of interstitial cell infiltrates.Glomeruli from normal control rats incubated with 3H acetate,substrate for lyso-PAF: acetyl-CoA acetyltransferase and ADRstimulated PAF generation. Although the precise mechanism ofinterstitial cell accumulation in these two models of nephrosisare still unknown,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PAF could be animportant factor involved in interstitial cell recruitment.  相似文献   
79.
细胞凋亡及Fas和FasL在高脂肾损害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爱英  韩子明  张贺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4):303-305,311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 Fas和 Fas L在高脂饮食肾损害中的表达。方法 :将 2 4只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肾病组及高脂饮食组 ,饲养 1 2周 ,观察血脂、尿蛋白、肾脏病理积分、肾脏细胞凋亡及 Fas和 Fas L的表达。结果 :高脂饮食组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尿蛋白、肾脏病理积分高于肾病组及对照组 ,肾脏免疫组化也显示高脂饮食组细胞凋亡及 Fas和 Fas L表达增强。结论 :高脂血症可加剧肾小球损伤 ,肾脏细胞凋亡及 Fas和 Fas L参与其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0.
SHRSP大鼠是脑卒中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动物,是从SHR大鼠中通过选择交配,再经继代近亲繁殖培育而成的。SHRSP大鼠的脑卒中发病率达90%以上,表现为脑出血或脑梗塞,病灶周围脑血管管壁肥厚并有玻璃样变性。血浆高血压蛋白酶原活性升高,相对分子质量变大,血压升高是促使脑卒中发生和发展的前提。经HFC负荷试验,血液中总胆固醇升高5.9—9.7倍,肾病变加重,出现肾小球泡沫细胞。高血压症状持续的时间越长这种细胞出现的频率越高,高血压造成的肾毛细血管损伤加大了脂质的通透性,而高血脂是促进肾病变发展的重要因素。泡沫细胞好发于正在硬化的肾小球,这种选择性分布的特点人与大鼠是一致的,故有可能作为本病的模型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