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观察鼻塞持续气道正压给氧(N—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症(NRDS)的血气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NIKDS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采用N—CPAP给氧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头罩吸氧.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及疗效。结果 治疗组经N-CPAP治疗后PaO2和SaO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P〈0.01),PaCO2较治疗前下降(P〈0.05),pH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血气指标也均有改善;治疗组氧疗后较对照组PaO2和SaO2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pH和PaCO2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CPAP是治疗NRDS患儿的有效方法,能纠正严重低氧血症,改善血气,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盐酸氨溴索对预防和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为NRDS的早产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给予基础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呼吸窘迫缓解时间、吸氧时间、血气改善情况、胸片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等。结果研究组患儿的呼吸窘迫缓解时间、吸氧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缺氧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对预防和治疗NRDS有明显的临床疗效,能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尤其值得基层医院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3.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新生儿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空氧混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给氧(CPAP)是通过无创的鼻塞对有自主呼吸的NRDS新生儿提供持续的气道扩张压,使萎陷的肺泡张开,并在呼气末保持正压,增加功能残气量,增加肺泡的气体交换面积,减少肺内分流,改善氧合[1].且可以通过空气/氧气混合调节吸入氧浓度、流量、压力,并有湿化功能,为NRDS患儿提供了简单无创的呼吸支持,减少医院内感染,适合基层医院儿科使用.  相似文献   
34.
张应洪 《海南医学》2009,20(10):67-68
目的探讨新型鼻塞呼吸道持续正压通气(NCPAP)机在治疗早期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RDS)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NRDS患儿40例进行临床观察,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应用Fisher-Paykle Bubble CPAP机;对照组20例,应用简易CPAP。两组新生儿均给予保暖、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监护等。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流量(3.20±0.40)L/min,平均压力(4.50±0.81)cmH2O(1 mmH2O=0.098 kPa);对照组显效12例,流量(6.20±0.62)L/min,平均压力(6.40±0.83)cmH2O,两组患儿在显效率,流量、平均压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NCPAP可有效地治疗早期NRDS,较简易的CPAP可用更小流量、更小压力达到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5.
张应洪 《海南医学》2009,20(11):54-55
目的观察不同体位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将临床诊断为NRDS且家属同意使用PS的早产儿3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应用仰卧位一次性注入;对照组15例,应用仰卧、右侧卧、左侧卧、再仰卧四个体位分别注入。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例在治疗前的临床基础条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的有效率分别为100%和100%,均无并发症,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花费时间分别为(5.8±2.3)min和(18.6±4.2)min,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仰卧位一次性注入PS治疗NRDS疗效等同于四个体位分别注入,但用时较短,操作更方便。  相似文献   
36.
目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已成为临床高危呼吸系统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病率约为3.3%。本研究探讨肺超声诊断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09例为研究对象。在使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EPS)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或常规机械通气(CMV)治疗前进行肺超声检查,同时进行血气分析和胸透(CXR)检查。为诊断早产儿NRDS,制定了三种超声诊断标准(诊断标准A、B和C)。评价不同肺超声诊断标准的敏感性、特异性、kappa值和roc曲线。结果:前瞻性招募了109名患有NRDS的早产儿。A标准对NRDS诊断敏感性和阴性预 测值均为100%。B诊断标准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诊断标准(P<0.05),敏感性明显高于C诊断标准(P<0.05)。31例NRDS中,15例有严重疾病,16例无严重NRDS。根据C诊断标准,严重NRDS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33%(44.83%~91.09%)、93.75%(67.71%~99.67%)、91.66%(59.75%~99.56%)、78.94%(53.90%~93.02%),kappa值和AUC分别为0.676、0.8%。分别为35。结论 胸膜线增厚或粗大伴白肺征是肺超声诊断NRDS的重要影像学特征。白肺征结合肺实变征对非严重NRD患者的严重NRD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7.
蔡江云  郑光强 《海南医学》2006,17(2):101-102
目的观察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B)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用新型(CPAP-B)治疗新生儿NRDS26例,成功21例,失败5例,21例治疗成功患儿其呼吸指标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5例治疗失败患儿改用常频呼吸机(SIMV)治疗.结果21例NRDS患儿使用CPAP-B治疗均治愈,5例NRDS使用SIMV治疗后,治愈4例,放弃1例,CPAp-B与SIMV比较,SIMV治疗吸氧时间长,并发症明显增多.结论新型CPAP-B治疗新生儿NRDS效果好,其具有氧气调节装置及加温湿化装置,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但部分重症NRDS患儿CPAP-B治疗效果不好,须用SIMV治疗.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NR DS的临床护理.方法本次研究选择对象共40例,均为该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NRDS患者,采用PS替代治疗,同时加强整体护理干预,回顾相关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儿中,存活37例,占92.5%,3例死亡,占7.5%.并发颅内出血、肺出血各1例,感染性肺炎4例,后均经治疗后好转.本次研究中,存活比率显著高于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DS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患者,加强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救治质量,使患者生存状态得以改善,为医院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起到了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将30例NRDS患者分成呼吸机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治疗纽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呼吸机是治疗NRDS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6):58-61
目的分析高频震荡通气(HFOV)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对血气指标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54例NRDS患儿进行研究分析。按随机数字表法(既采用患儿入院顺序的序列号交替)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患儿单用HFOV治疗,观察组患儿使用HFOV联合肺泡表面活性剂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及心功能指标水平进行比较,并统计两组患儿改有创机械通气数、氧疗时间、HFOV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心功能指标、血气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心功能较治疗前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儿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血气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气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情况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改有创机械通气数、氧疗时间、HFOV时间与对照组患儿相比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OV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NRDS患儿进行治疗时与高频震荡通气相比,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水平及心功能,且有助于促进患儿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