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25篇
神经病学   96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73篇
  4篇
中国医学   3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81.
目的 探讨川蛭通络胶囊联合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20 mL与300 mL生理盐水混合,1次/d。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川蛭通络胶囊,0.5 g/次,3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量表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细胞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00%,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下降,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血小板黏附率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血小板黏附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  相似文献   
482.
目的 探究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4月六安市中医院收治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15 mL加入到100 mL生理盐水中,2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软胶囊,0.2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脑血管储备能力(CVR)、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2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降低,Barthel指数升高(P<0.05),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VR升高,搏动指数值降低(P<0.05),治疗组CVR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83.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比较研究--193例资料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3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评价脑血管病临床轻重程度、预后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中国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与<加拿大神经功能评分>(CNS)对193例急性脑血管病临床轻重程度、预后转归进行评价.结果3种神经功能评分均能对不同程度和类型脑血管病人作出临床评定,但CNS评分数据变异小,能较客观评价不同部位出血和特殊部位脑梗死的临床状况;CSS与CNS和NIHSS评价病情轻重和转归有同等价值,相关性较好.结论CSS能较好反映脑血管病人的病情轻重程度和21d的疾病转归情况,与NIHSS、CNS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84.
目的:探讨乙酰谷酰胺 、奥拉西坦对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VD)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MMSE)量表评分、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脑梗死后VD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乙酰谷酰治疗,...  相似文献   
485.
目的 观察芪龙胶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19年6月1日—2020年6月30日住院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组加用芪龙胶囊,住院观察2周,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及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  相似文献   
486.
目的:观察针药联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病常规和康复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片加中药活血疏肝解郁汤加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针灸治疗。共治疗8周。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各阶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治疗8周后,NIHSS、HAMD和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4周后,治疗组NIHSS、HAMD和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IHSS评分较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MD有效率、中医证候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后两组患者抑郁症状均得到改善,但针药联合治疗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87.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联合己酮可可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1年4月1日—2022年4月30日在溧阳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使用药物的差别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静脉泵入己酮可可碱注射液,将0.2 g己酮可可碱注射液同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配伍,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15 mL同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配伍,2次/d。两组患者均经14 d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缺血改变量表(DWI-ASPECTS)评分、功能独立性评测量表(FIM)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血清细胞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DWI-ASPECTS评分、FIM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并以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c-CRP)、尿酸(UA)、白细胞介素-6(IL-6)、半胱氨酸(Hcy)、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压积(HCT)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显著延长(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联合己酮可可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血清细胞因子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88.
目的 探讨天丹通络胶囊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2月在如皋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剂量0.9 mg/kg(不超过50 mg),先静脉滴注剂量的10%,剩余的90%静脉滴注60 min,治疗1次,溶栓完成后继续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天丹通络胶囊,5粒/次,3次/d。两组连续治疗2周后统计疗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超声指标和血清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00%(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脑血管储备(CVR)、屏气指数(BHI)显著升高,病灶最长直径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的CVR、BHI高于对照组,病灶最长直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正五聚蛋白3(PTX3)、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NSE、PTX3、Lp-PLA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丹通络胶囊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可提高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能改善神经功能,提高脑血流灌注,可能与减轻神经细胞炎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89.
目的 探讨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高龄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型脑梗死患者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后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的关系及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80例高龄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型脑梗死患者,根据术后3个月mRS评分分为病情转归良好组(52例,mRS评分0~3分)、不良组(28例,mRS评分4~6分),比较2组基线资料、术前和术后3个月mRS,NIHSS评分、围手术期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水平,应用Pearson分析围手术期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mRS,NIHSS评分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围手术期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预测患者病情转归的价值。结果 病情转归不良组术后3个月mRS评分、NIHSS评分高于病情转归良好组(P<0.05); 病情转归不良组术后第7、14 d血清IL-6,IL-17,IL-23水平高于病情转归良好组(P<0.05); 术后第7、14 d血清IL-6,IL-17,IL-23水平与mRS,NIHSS评分呈正相关(r均≥0.659,P<0.05); 术后第14 d血清IL-6,IL-17,IL-23水平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828、0.808、0.841)高于术后第7 d(0.814、0.712、0.766),术后第7、14 d血清IL-6,IL-17联合IL-23水平的AUC分别为0.909、0.947。结论 血清IL-6,IL-17,IL-23水平与高龄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型脑梗死患者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病情转归有关,联合检测能为临床预测病情转归提供参考,从而对临床治疗决策作出指导,提高对患者的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490.
目的观察杏灵分散片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善情况,以探讨杏灵分散片治疗价值。方法选择98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杏灵分散片组,杏灵分散片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杏灵分散片,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变化,同时观察血清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杏灵分散片组及常规治疗组NIHSS评分、斑块面积和IMT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01);杏灵分散片组治疗后NIHSS评分、斑块面积和IMT小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P0.001)。两组CRP、Hcy和IL-1β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P0.001);杏灵分散片组治疗后CRP、Hcy和IL-1β均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P0.001)。结论杏灵分散片可能通过抑制炎症作用,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达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