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2篇
  免费   325篇
  国内免费   77篇
耳鼻咽喉   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29篇
内科学   5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11篇
综合类   715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85篇
  2篇
中国医学   1284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穴位埋线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u XD  Wang M  Li YZ 《中国针灸》2010,30(8):637-641
目的:比较穴位埋线与西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西药组,各30例。埋线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穴取膈俞、肝俞、中脘、气海、足三里、阳陵泉、丰隆;西药组口服凯西莱片,肝功能正常后改服血脂康胶囊治疗。4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质量指数(BMI)、肥胖度和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值和肝/脾CT比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MI、肥胖度和血清ALT、AST、γ-GT、TC、TG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埋线组下降更明显(均P0.05);两组患者CT诊断均明显好转,埋线组在肝/脾CT比值改善方面优于西药组(均P0.05);埋线组总有效率90.0%(27/30),西药组总有效率76.7%(23/30),埋线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有效方法,疗效优于口服凯西莱片和血脂康治疗。  相似文献   
992.
静息态低频振幅对针刺足三里穴中枢作用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分析针刺足三里穴引起静息态下脑区低频振幅(ALFF)的改变,以探讨其中枢作用机制。方法 15名健康青年志愿者,分别针刺双侧足三里经穴和非经穴,留针20min后拔针,并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利用REST软件计算脑区的ALFF,然后用SPM5进行组内单样本t检验,分别得到针刺足三里经穴、非经穴脑区ALFF的变化图,最后比较经穴组与非经穴组ALFF变化脑区的差异。结果针刺足三里穴可引起较广泛大脑皮层(包括额、颞、顶、枕叶)及脑干、小脑等脑区ALFF增高,针刺足三里穴,ALFF增高的脑区范围及ALFF增高的幅度均较非经穴组明显。经穴组与非经穴组比较,右侧小脑后叶、梭状回、中央后回、中央前回、缘上回、顶下小叶、额中回的ALFF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颞下极、颞上回、颞中回、钩回及双侧扣带回前部、右侧杏仁体、右侧眶下回ALFF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可引起多个功能脑区ALFF增高,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相应的作用中枢及复杂的脑功能网络调节,对靶器官产生作用效应。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不同时问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抗大鼠运动性疲劳作用以及对海马和下丘脑形态和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7周递增负荷跑台法建立大鼠慢性运动性疲劳模型,第6周开始,分别在运动后即刻和3h后TEAS治疗,治疗方法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仪刺激大鼠足三里穴,治疗持续2周。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下丘脑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海马、下丘脑5-HT的表达。结果TEAS可以明显减轻运动引起的大鼠海马、下丘脑组织形态损伤,降低大鼠海马、下丘脑5-HT表达,运动后即刻和3h后治疗的两治疗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TEAS有促进疲劳恢复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TEAS改善大鼠的运动性疲劳状态与降低中枢5HT表达、减少神经细胞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即刻电针同神经节段经穴与非穴对痛经大鼠模型子宫三磷酸肌醇(IP3)的影响。方法 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盐水组、模型组及电针三阴交组、悬钟组、非穴组,每组10只。除盐水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连续10d给予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末次给药1h后,腹腔注射缩宫素2U/只,制造痛经大鼠模型,盐水组每日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于第10日各组给予即刻电针20min,盐水组及模型组束缚20min,同时观察扭体反应,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子宫IP3含量。结果①扭体反应: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每分钟扭体次数明显增多、每分钟扭体分数明显升高(均P0.01);各电针组每分钟扭体次数明显增多(均P0.01),每分钟扭体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电针组每分钟扭体次数、扭体分数均明显降低(均P0.01)。各电针组之间每分钟扭体次数、扭体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子宫IP3水平:与盐水组比较,三阴交组、模型组、悬钟组、非穴组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三阴交组IP3含量明显升高(P0.05);其他电针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阴交组子宫IP3明显高于悬钟组(P0.01)。结论即刻各电针组明显抑制了大鼠扭体反应,且电针各组在改善痛经症状中无明显差异,可能与同神经节段支配有关。三阴交组在对IP3的调节上与悬钟组有明显差异,体现了经穴效应特异性。  相似文献   
995.
穴位按摩和哺乳频率对母乳喂养性黄疸胆红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和增加哺乳频率对母乳喂养性黄疸 (BFJ)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 18例母乳喂养性黄疸患儿分为两组,常规治疗护理相同。干预组 60例,采取泻黄汤穴位按摩和在按需哺乳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哺乳频率;对照组 58例常规治疗护理,按需哺乳。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哺乳次数分为 8 .9±1 .6次 /d与5. 7±1. 3次 /d;排便次数分别为 5. 5±1 .0次 /d与 3 .0±1.2次 /d;黄疸消失所需光疗时间分别为 31±8h与 40±9h;胆红素每天下降值为 31 .4±10 .2与 23. 2±8 .4,上述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1)。结论:对BFJ患儿采取泻黄汤穴位按摩和在按需哺乳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哺乳频率,可促进胆红素排泄,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穴位敷贴联合耳穴贴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江西省新余市中医院就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穴位敷贴联合耳穴贴压.对比2组咳嗽症状、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结果 观...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有效护理策略.方法 选取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试验组26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消肿理疗法(CDT),试验组采用复方精油穴位按摩联合微波理疗和CDT的复合理疗方法,分别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4周、8周,患侧手臂周径、中医症状积分及乳腺癌淋巴水肿症状体验指...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点穴推拿手法治疗摩洛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中国籍患者和摩洛哥籍患者各30例。两组均予点穴推拿足太阳膀胱经及相关穴位,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2周。采用PRI、VAS、PPI问卷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PRI、VAS、PP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摩洛哥组PRI、VAS、PPI评分显著低于中国组(P0.05)。结论点穴推拿可以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摩洛哥籍较中国籍患者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86例,随机分2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联合穴位按摩,2组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治疗.观察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改变情况,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中医症状积分均减少,且治疗组减少更显...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究产前乳房点穴按摩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 选取江西省都昌县中医院妇产科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产前乳房点穴按摩联合中医情志护理,比较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