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67篇
  免费   4699篇
  国内免费   476篇
耳鼻咽喉   354篇
儿科学   1680篇
妇产科学   1158篇
基础医学   4211篇
口腔科学   2115篇
临床医学   15174篇
内科学   7760篇
皮肤病学   741篇
神经病学   2204篇
特种医学   964篇
外科学   4587篇
综合类   10911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一般理论   39篇
预防医学   22667篇
眼科学   379篇
药学   3827篇
  535篇
中国医学   1281篇
肿瘤学   1254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1555篇
  2022年   2433篇
  2021年   3602篇
  2020年   3495篇
  2019年   4146篇
  2018年   3863篇
  2017年   2916篇
  2016年   2264篇
  2015年   2338篇
  2014年   5492篇
  2013年   5873篇
  2012年   4768篇
  2011年   5072篇
  2010年   3960篇
  2009年   3796篇
  2008年   3798篇
  2007年   3810篇
  2006年   3200篇
  2005年   2272篇
  2004年   1874篇
  2003年   1478篇
  2002年   1126篇
  2001年   997篇
  2000年   857篇
  1999年   709篇
  1998年   604篇
  1997年   475篇
  1996年   354篇
  1995年   324篇
  1994年   235篇
  1993年   206篇
  1992年   183篇
  1991年   178篇
  1990年   156篇
  1989年   123篇
  1988年   124篇
  1987年   91篇
  1985年   293篇
  1984年   388篇
  1983年   317篇
  1982年   320篇
  1981年   319篇
  1980年   261篇
  1979年   243篇
  1978年   209篇
  1977年   160篇
  1976年   140篇
  1975年   118篇
  1974年   10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61.
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及其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知、信、行情况,探索适合在校大学生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方法以问卷方式对广西某学院不同专业23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不同健康教育方法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健康教育后学生的答题正确率和得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对待艾滋病的相关态度上,持积极态度比例人数增加;4种干预方法相比较,专题讲座和同伴教育效果较为明显。结论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必要的,收到了明显的效果,采用专题讲座和同伴教育形式可明显提高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但对艾滋病相关态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62.
目的通过沼气建设对农民健康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影响的调查,了解农民健康教育需求状况,探讨“农村沼气建设及其综合利用”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方法在江西、贵州、河北和陕西4省分别对已建和未建沼气户随机问卷调查1209人和410人,并进行对比分析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已建沼气和未建沼气户影响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低于53.0%和50.0%;4省已建沼气调查对象回答“改善环境卫生”和“能增加收入”的健康相关态度指标的百分率分别达到90.9%和73.9%以上;已建沼气户调查对象“饭前便后每次洗手”、“喝开水”、“夏季每天洗澡”的卫生行为的百分率均高于未建沼气户(P<0.01);健康教育需求显示:被调查对象希望获得预防常见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并喜欢通过电视、宣传画等形式进行了解。结论通过农村沼气建设及其综合利用及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农民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促健康相关行为形成,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减少传染性疾病及寄生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63.
大学生志愿者对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健康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大学生志愿者面对面访谈式干预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探索有效利用社会人才资源参与特殊人群公共卫生干预的策略及措施。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兰州市不同专业类别高校学生经培训作为干预者、调查员,利用寒假期间,由其对本人所在地返乡务工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面对面访谈形式的宣教。被干预者在干预前后分别填写设计好的统一问卷。结果 干预前后干预对象对艾滋病知识的正确知晓率提高(P〈0.05)。面对面访谈模式健康教育的接受率由干预前的34.7%上升为干预后的66.2%(P〈0.05)。88.9%的干预对象表示要将学到的知识传播给他人。结论 大学生是不容忽视的社会资源,由其对外出务工者这一特殊群体进行面对面访谈式干预有较强的适宜性和可行性,且干预有效。  相似文献   
964.
目的 了解中学生艾滋病(AIDS)知识、态度和行为及学校健康教育对其影响,为制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浙江省德清县城镇和乡村学生,采取匿名自填式答卷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中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为60.9%~91.9%;传播途径知晓率为22.0%~93.1%;大部分中学生对艾滋病持正确态度,对感染者不存在歧视;大部分中学生赞同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城镇学生对艾滋病了解程度好于乡村学生(P〈0.05),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也更少(P〈0.05)。结论目前中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有一定的水平.应有针对性的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学校健康教育,加强农村学校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做到知、信、行相一致。  相似文献   
965.
疟疾卫生检疫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应用风险分析的原理,建立口岸疟疾传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根据疟疾传人风险等级开展疟疾卫生检疫防制工作。[方法]研究建立疟疾传人风险评估指标的基本原则,并根据疟疾的传播机制和流行特点确定口岸疟疾传人风险各评估指标。[结果]对疟疾传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进行定性风险分析。将各指标对疟疾传人风险的影响分为“可忽略风险”、“较小风险”、“中等程度风险”、“很大风险”4个风险等级,制定出各指标在疟疾传人风险等级上的评判参考标准。[结论]通过疟疾传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加强口岸卫生检疫机关对疟疾传入风险各项主要指标资料的收集,整理,并通过对指标体系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疟疾传人风险为Ⅰ、Ⅱ、Ⅲ、Ⅳ4个风险等级,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实施不同的卫生检疫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966.
目的:了解上海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对围绝经期的认识及围绝经期的保健需求,以指导干预。方法:以社区为基础进行抽样,采用入户面访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平均绝经年龄(49.96±3.13)岁,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为62.37%。50~和55~岁年龄组症状发生率分别为61.99%和62.85%。9.5%的人认为有必要进行定期的妇科检查,只有32.52%的人近两年做过妇科检查,对各种妇女保健知识需求选择“是”的均在70%以上,有52.13%的人希望医生来居委会提供服务。结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比例较高,保健意识还有待提高,对社区的围绝经期卫生保健服务及有关知识需求较高。  相似文献   
967.
目的:分析贵州省农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及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资源水平(供方能力)及其卫生服务利用.方法:依据全国第3次卫生服务调查贵州省抽样调查资料及2002年卫生统计年报表对乡镇卫生院供需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全省农村居民的2周患病率为15.34%,2周就诊率为16.03%,应就诊未就诊率为44.53%;乡镇卫生院平均每千人口床位数0.44张,卫技人员大专及以上与中专学历比例为1:3.4,中级及以上构成与初级职称比例为1:8,医护比为1:0.2;床位使用率为30.67%;患者未就诊原因经济困难占50.4%;选择就诊医疗单位原因距离近占58.8%.结论:贵州省农村卫生服务呈现出高需要、低利用的特点,卫生服务需求低下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经济困难和卫生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68.
目的对在昆明市厂矿企业实施职业健康促进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综合分析昆明市20个厂矿企业的1432名职工进行健康促进现况调查的结果。结果开展职业健康促进,提高职工整体健康水平必须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包括(1)加强领导,加强社区行动;(2)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强化考核;(3)采取多种形式,提高职工自我保健技能;(4)创造支持性环境,维护职工身体健康。结论完善的企业健康促进方案有利于提高职工的健康水平,并可以为今后健康教育的实施、监测和效果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69.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新形势下做好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指针。为此,必须把握好五个原则:即科学性原则、人本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从而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始终。  相似文献   
970.
Human resources and access to maternal health care.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e lack of human resources is one of the main bottlenecks to achieving 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o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A coherent national policy, recognized across government, needs to be in place to overcome this especially in countries severely affected by HIV/AIDS. Such a policy should cover selection of pre-service students, the qualifications of trainers and training sites, supportive supervision, career path development, a package of carefully thought-out incentives for the retention of staff, strategies for interaction with communities, and an agreed-upon health staff HIV/AIDS policy. Without such coherent human resource planning, a large number of countries will fail to reduce maternal and newborn morta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