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02篇
  免费   1563篇
  国内免费   1189篇
耳鼻咽喉   241篇
儿科学   372篇
妇产科学   80篇
基础医学   1320篇
口腔科学   405篇
临床医学   5401篇
内科学   3848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187篇
特种医学   1375篇
外国民族医学   57篇
外科学   7083篇
综合类   13844篇
预防医学   2455篇
眼科学   117篇
药学   5913篇
  123篇
中国医学   5718篇
肿瘤学   289篇
  2024年   279篇
  2023年   972篇
  2022年   886篇
  2021年   1193篇
  2020年   1366篇
  2019年   1364篇
  2018年   559篇
  2017年   1079篇
  2016年   1391篇
  2015年   1604篇
  2014年   2792篇
  2013年   2792篇
  2012年   3354篇
  2011年   3304篇
  2010年   3016篇
  2009年   2672篇
  2008年   2911篇
  2007年   2553篇
  2006年   2253篇
  2005年   2269篇
  2004年   2037篇
  2003年   1730篇
  2002年   1399篇
  2001年   1139篇
  2000年   889篇
  1999年   584篇
  1998年   510篇
  1997年   448篇
  1996年   332篇
  1995年   303篇
  1994年   213篇
  1993年   169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目的:探究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6月我院四肢骨折患者78例,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各39例。试验组施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施行外固定支架治疗。两组均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对比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四肢骨折患者予以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可有效缩短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5例随机分为两组,PFNA组(53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DHS组(52例)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在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术后髋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DHS组比较,PFNA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DHS组(P<0.01),术后1年时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66%,明显低于DHS组的21.15%(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且近期疗效更好,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一种理想的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93.
闫杰松  李志勇   《四川医学》2019,40(4):394-39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无复流采用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PCI后出现无复流的AM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计帧数(CTFC)、2个月后的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TIMI血流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的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TFC帧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的CTFC帧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的CTFC帧数较治疗前均显著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的MACE发生率14. 00%低于对照组的32.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AMI患者PCI后无复流采用替罗非班治疗有利于恢复心肌灌注,降低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4.
杨林  杨浩  谭科  王志晖 《四川医学》2019,40(12):1227-1231
目的对比分析PFLCP与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术后恢复的不同时期的疗效差别,探讨各自的最优适应证患者。方法本研究回顾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采用PFLCP与PFNA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共计214例,PFLCP组104例,PFNA组110例,并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术后随访情况及Harris评分。结果PFNA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部分负重活动时间优于PFL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Harris评分PFNA组在第4、12、24周优于PFL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但术后48周两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远期并发症和骨折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PFNA与PFLCP在治疗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疗效,PFNA手术创伤小,术后骨折即刻稳定度高,康复快;但是对于存在股骨髓腔畸形、大粗隆部严重骨折、粗隆部冠状位骨折以及合并股骨外侧壁严重骨折,部分多发骨干骨折,高血管栓塞风险的患者,是否适合使用髓内固定治疗,我们认为仍需总结更多经验改进技术并获取更多数据支持,目前可以采用PFLCP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95.
996.
目的 :探讨使用后路径伤椎置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为这102例患者使用后路径伤椎置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胸腰椎骨折处被完全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消失。患者手术1个月、6个月后的Cobb角、伤椎锥体前缘高度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6~24个月的回访,所有患者的骨折均基本愈合,且未发生伤椎高度丢失及固定钉断裂、松动的情况。结论 :使用后路径伤椎置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脱位,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高龄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4例高龄R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整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2%,高于对照组的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RE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护理,能够缓解反流、反胃、胸痛等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对循证护理应用于老年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大连市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就诊的50例老年食管反流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5例采取普通护理措施,试验组2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结果试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老年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反流性食道炎患者130例,平均分为研究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5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法莫替丁联合西沙比利进行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4周后进行复查。结果:研究组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3.85%,明显优于观察组的73.85%,P0.05。研究组食道炎愈合总有效率为92.31%(60/65),高于观察组的70.77%(46/65),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道炎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两药联合应用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00.
夏先明 《安徽医学》2013,34(6):725-727
目的比较雷贝拉唑两种服药频次对缓解反流性食管炎症状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方案。方法 241例胃镜确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甲组给予雷贝拉唑10 mg每日2次服药,乙组给予雷贝拉唑20 mg每日1次服药。4周后比较各组患者烧心及反流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甲组121例患者全部有烧心症状,82例有反流症状;乙组120例患者全部有烧心症状,84例有反流症状。治疗后甲组97例患者烧心症状缓解(缓解率80.2%);乙组79例患者烧心症状缓解(缓解率6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3,P0.05)。甲组70例反流症状缓解(缓解率85.4%);乙组67例反流症状缓解(缓解率79.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04,P0.05)。结论雷贝拉唑10 mg每日2次服药,对烧心症状的缓解优于雷贝拉唑20 mg每日1次服药;2种服药频次对反流症状的疗效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