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3篇
  免费   511篇
  国内免费   110篇
耳鼻咽喉   54篇
儿科学   181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549篇
口腔科学   120篇
临床医学   358篇
内科学   324篇
皮肤病学   130篇
神经病学   155篇
特种医学   5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470篇
综合类   590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375篇
眼科学   67篇
药学   244篇
  4篇
中国医学   129篇
肿瘤学   145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57篇
  2013年   393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59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82篇
  1984年   63篇
  1983年   64篇
  1982年   67篇
  1981年   54篇
  1980年   56篇
  1979年   39篇
  1978年   19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全波段紫外线照射对人T细胞亚群计数影响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T细胞亚群标记技术,研究全波段紫外线(UV)照射人体外周血对T细胞亚群计数的影响。UV照射使CD和cd细胞显著减少,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与剂量有关;CD4/CD8比值也显著降低,CD细胞在UV照射后有所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UV照射能选择性地作用于人T细胞不同亚群,提示UV照射可能影响T细胞不同亚群的功能,从而调控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2.
低剂量γ射线全身照射对猴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大动物低剂量全身照射的适宜剂量 ,以便评价低剂量全身照射应用于临床的可能性。方法 食蟹猴 32只随机分为 4组 ,用γ射线 (吸收剂量率为 0 175mGy min)分别照射0、30、5 0和 75mGy。分别在环磷酰胺处理前、后 ,亦即照射前和照射后 1、2、8、33和 5 0周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 (NTERT)。结果 结果显示白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尤其是CD1 6 参与免疫调控 ,出现时间 剂量的反应 ;体液免疫中以IgA升高为特征 ,照射后第 8周 5 0和75mGy 2个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NTERT结果显示 ,在照射后第 2周 ,第 1、2、3组分别与第 4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第 1组分别与第 2、3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γ射线单次低剂量全身照射对免疫功能低下模型的食蟹猴红、白细胞免疫功能有增强其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Iodine-125 interstitial irradiation for cerebral glioma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4.
给Wistar大鼠以10Gy X射线头部照射后不同时间测定血清皮质酮含量和脾细胞中糖皮质激素受体,结果表明:头照后24h受体数已降到对照组的25%,以后逐渐回升,至第9天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头照后受体的最大结合容量有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而Kd值显著增大,亲和力降低。皮质酮含量的变化呈双峰曲线,第1天即显著增高,至第9天仍显著增高,皮质酮含量和受体的变化规律不一致。体外实验还证实了1~10倍血清浓度的皮质酮在短时间内不会引起所测定的GCR改变。证明皮质酮的变化虽然可能是引起受体变化的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5.
This report describes a patient with an implantable defibrillator who suffered an inappropriate defibrillation shock upon retrieving some food items from his inadequately earthed refrigerator. Noise typical of electrical interference can be observed in the stored electrogram of the episode. The patient was instructed to earth his home appliances, but he decided to avoid his refrigerator altogether, and has had no subsequent shocks.  相似文献   
36.
37.
本文报告了X线辐射0.5、1.0、3.0及5.0Gy体外诱发WAL-F_1细胞系恶性转化的剂量-效应关系及其细胞生物学特征.细胞转化率(y,%)与剂量(D,Gy)有关,可用下式表达:?3.0Gy照射时转化率最高,为0.41×10~(-1)%.转化细胞生物学特性明显不同于对照细胞,(1)呈上皮样细胞形态;(2)具有持续增殖能力,没有衰老现象,复层生长;(3)染色体核型异常,出现异倍体或多倍体;(4)Con A凝集试验阳性;(5)在半固体琼脂培养基中形成集落;(6)接种于同种动物体内诱发肿瘤.本研究为肿瘤病因学、发病机理及防治研究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38.
观察20例心脏病患者血液辐射前后红细胞SOD、全血GSH-PX及血浆LPO变化,并计算SOD/LPO比值,结果表明:血液辐射前后GSH-PX、LPO及SOD/LPO无明显改变,但辐射后SOD活性明显升高,提示自血辐射疗法的作用机制可能部分是通过激活SOD活性,抑制超氧阴离子产生,减少脂质过氢化损伤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比较低剂量率β射线和高剂量率γ射线照射诱发肿瘤细胞生物效应特点。方法采用^32Pβ射线和^60Coγ射线照射人宫颈癌HeLa细胞系,用台盼蓝排除法和X-gal衰老细胞染色法比较两种照射肿瘤细胞死亡方式的差异。结果 ^32Pβ射线(0.375cGy/min)和^60Coγ射线(206cGy/min)照射HeLa细胞后72h的结果表明,低剂量率β射线抑制细胞增殖为渐进性,使多数的细胞在一个或几个细胞倍增周期后死亡,以增殖性死亡为主;高剂量率γ射线对细胞的抑制作用直接、迅速,细胞坏死比例高,增殖性死亡(衰老)比例低于持续低剂量照射方式。结论 不同的辐射方式对细胞的杀伤方式不同,了解其放射生物学机理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40.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dose to normal tissues as a function of increasing margins around the lumpectomy cavity in accelerated partial breast irradiation (APBI) using 3D-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CRT). Eight patients with Stage 0-I breast cancer underwent treatment planning for 3DCRT APBI. The clinical target volume (CTV) was defined as a 15-mm expansion around the cavity limited by the chest wall and skin. Three planning target volumes (PTV1, PTV2, PTV3) were generated for each patient using a 0, 5-, and 10-mm expansion around the CTV, for a total margin of 15, 20, and 25 mm. Three treatment plans were generated for every patient using the 3 PTVs, and dose-volum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for each plan. For each 5-mm increase in margin, the mean PTV:total breast volume ratio increased 10% and the relative increase in the mean ipsilateral breast dose was 15%. The mean volume of ipsilateral breast tissue receiving 75%, 50%, and 25% of the prescribed dose increased 6% to 7% for every 5 mm increase in PTV margin. Compared to lesions located in the upper outer quadrant, plans for medially located tumors revealed higher mean ipsilateral breast doses and 20% to 22% more ipsilateral breast tissue encompassed by the 25% IDL. The use of 3DCRT for APBI delivers higher doses to normal breast tissue as the PTV increases around the lumpectomy cavity.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minimize the overall PTV when this technique is used. Ongoing studies will be necessary to determine the clinical relevance of these find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