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3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106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91篇
内科学   132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115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188篇
预防医学   457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85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4篇
  1970年   3篇
  1969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对昆明市高校女教师的宫颈癌认知度与筛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今后的宫颈癌预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昆明市10所高校24 ~ 56岁年龄段的372名女教师进行宫颈癌认知度及筛查现状的调查,并用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372名高校女教师中,有90%的人能正确认识宫颈癌是可以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57%的人听说过人乳头瘤病毒(HPV);48%的人认为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引起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50%的人认为过早发生性行为是引起宫颈癌的危险因素;87%的人认为育龄妇女筛查宫颈癌是有必要的.只有49.7%的人进行过宫颈癌的筛查,50.3%的人从未进行过宫颈癌的筛查.宫颈癌认知度、年龄与健康教育开展情况对宫颈癌筛查水平有影响(P<0.05).医学院校与非医学院校女教师在宫颈癌认知度方面无差异,但筛查水平有差异,医学院校宫颈癌筛查率高于非医学院校(P<0.05).结论 昆明市部分高校女教师对宫颈癌相关知识的认知度较高,但筛查水平较低,筛查人数仅占49.7%,有一半以上的人未进行过宫颈癌的筛查.宫颈癌认知度、年龄、健康教育开展情况及筛查过程中的主观感受综合作用,对宫颈癌筛查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32.
目的:提高护士对应急预案知晓率,确保护理安全,,加强护理人员对应急情况的处理。方法由妇产科病区护士组成品管圈小组,并根据第八版《妇产科学》及妇产科专科应急预案设计调查问卷,对全科护士进行考核,再通过应急预案口袋书的学习,对活动前后进行对比。结果活动后,护士对专科应急预案知晓率由活动前的62.13%提高到活动后的96.16%,专科应急预案相关技能考核由活动前的84.58%提高到活动后的93.05%。结论活动对护士掌握专科应急预案的相关知识及相关技能考核有明显提高,从而确保护理安全,降低医疗风险,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满意度[1]。  相似文献   
33.
目的了解宁夏公众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制定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方法和重点教育内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宁夏五市528名手机与座机用户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电话调查;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宁夏公众艾滋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61.55%(325/528);城市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75.63%(239/316),农村居民仅为40.57%(86/212),对蚊虫叮咬传播艾滋病存在错误认知的受访者占64.02%。结论宁夏公众尤其是农村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高,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还有待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及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认知程度及控制现状。方法设计冠心病危险因素认知调查表,由经培训的调查员使用统一的调查表对患者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分析2012—2014年我院门诊及住院诊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 127例,所有患者均详细询问病史,检测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量身高和体质量。结果 926例(82.2%)的患者认为应规律服用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患者对高血压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知晓率最高,为65.22%(735/1127);对常见的4种危险因素全部知晓率为9.58%(108/1 127);经过住院宣教,出院后危险因素检出和控制情况:住院时吸烟的患者375例(33.27%),随访时下降至93例(8.25%)(P=0.002);住院时908例高血压患者中398例(43.83%)血压控制,随访时上升至662例(72.91%)(P=0.021);住院时共有757例(67.17%)血脂异常者,随访时下降至256例(22.72%)(P=0.002);住院时检出糖代谢异常者466例(41.35%),随访时检出672例(59.63%)(P=0.026)。结论本中心冠心病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不甚理想,冠心病危险因素整体控制不佳,医务人员应进一步加强对患者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35.
背景 糖尿病患者是卒中高危人群,是卒中防治工作的重要目标人群。既往研究提示卒中防治知识的正确认知可明显减少卒中就诊延误、提高卒中救治效率。目前有关糖尿病患者卒中防治知识认知特点的研究较少。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卒中防治相关知识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6年12月-2017年9月,选择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50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卒中防治相关知识(如卒中的发生部位、常见危险因素、常见警示症状、急救处理、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及可预防性等),以及期望的卒中相关知识获取途径。采用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影响卒中相关知识得分的可能因素。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35份,有效应答率87.0%。结果 调查对象对卒中危险因素的知晓率为5.3%~80.7%。在可干预卒中危险因素中以高血压知晓率最高〔80.7%(351/43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知晓率最低〔10.3%(45/435)〕;在不可干预因素中以年龄知晓率最高〔65.8%(286/435)〕,种族知晓率最低〔5.3%(23/435)〕。对常见卒中警示症状的知晓率为13.1%~76.8%,以对单侧肢体麻木或无力的知晓率最高〔76.8%(334/435)〕,对抽搐的知晓率最低〔13.1%(57/435)〕。76.6%(333/435)的调查对象在面临突发卒中症状时选择“拨打120,呼叫救护车”。15.4%(67/435)调查对象知晓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治疗,但其中仅43.3%(29/67)能正确回答溶栓时间窗(<4.5 h);57.7%(251/435)的调查对象可正确识别卒中受累部位为脑;64.4%(280/435)调查对象认为卒中可以预防。卒中相关知识期望获取途径的前3位分别为社区医师指导〔74.0%(322/435)〕、专家讲座〔53.8%(234/435)〕和电视〔38.6%(168/435)〕。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有卒中病史或卒中家族史患者对卒中防治知识的知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脑血管病史或卒中家族史及糖尿病病程是调查人群卒中相关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糖尿病人群的卒中防治知识水平不足,尤其是低文化程度、低收入、无脑血管病史、新发糖尿病人群更为明显。社区医师指导的卒中健康教育活动可能是改善糖尿病人群卒中防治知识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6.
背景 目前我国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为20%~76%,已成为内分泌系统的第二大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治甲状腺肿瘤的有效措施,全科医生在其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但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甲状腺疾病的管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全科医生对甲状腺结节及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发现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方法,以期推进甲状腺疾病分级诊疗。方法 于2017-12-20至2018-01-10,依据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城乡划分,即城镇地区、城郊结合地区、郊区,使用计算机在各区随机整群抽取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部全科医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星形式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评估、甲状腺结节术前及术后管理、DTC术后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和管理及全科医生甲状腺疾病管理能力自我评估。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09份,回收307份,有效回收率为99.4%。在全科医生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评估方法的了解情况评估中,对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及2-氟-2-脱氧D-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TSH,甲状腺球蛋白的了解程度,不同职称和学历全科医生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全科医生对血清降钙素的了解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全科医生对甲状腺结节术前及术后管理的了解情况评估中,不同职称全科医生对甲状腺结节术前随访时间、细针穿刺抽吸活检适应证和术后TSH抑制治疗、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的了解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全科医生对甲状腺结节术前随访时间、131I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的了解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全科医生对DTC术后TSH抑制治疗和管理的了解情况评估中,不同职称全科医生对术后首选L-T4口服制剂、L-T4服用方法、L-T4剂量调整、TSH水平监测的了解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全科医生对L-T4剂量调整、心脏监测的了解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科医生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评估方法的了解情况得分为(19.1±6.9)分、对甲状腺结节术前与术后管理的了解情况得分为(14.0±7.2)分和对DTC术后TSH抑制治疗和管理的了解情况得分为(13.7±8.4)分,不同学历、职称全科医生对这3部分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得分以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职称、学历全科医生对甲状腺疾病管理能力自我评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市浦东新区全科医生对甲状腺结节及DTC相关知识的了解较为欠缺,尤其是对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术前转诊随访及术后治疗管理、DTC患者术后TSH抑制治疗和管理的了解,且自我评估对甲状腺疾病的管理能力缺乏信心,需要加强学习和临床培训。  相似文献   
37.
北京市东城区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接受传染病疫情报告方法培训情况和相关知识知晓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负责疫情直报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传染病报告知识知晓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的1403份有效问卷中,知晓率合格的问卷比例为61.80%(867/1403).影响被调查对象知晓率的因素为医疗机构级别、工作人员专业、文化程度和参加培训次数等.被调查对象中,三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知识知晓合格率好于二级,二级医疗机构好于一级(OR=1.940,95% CI:1.539 ~2.445,P<0.05);公共卫生专业的医务人员知晓合格率高于临床、护理及其它专业人员(OR=3.293,95% CI:1.708 ~6.347,P<0.05);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医务人员知晓率高于高中及中专、初中文化程度的医务人员(OR=1.691,95%CI:1.112~2.572,P<0.05);本年度参加传染病报告知识培训次数>2次的医务人员知晓率高于参加2次培训的医务人员,参加2次培训的医务人员高于仅参加1次培训的医务人员(OR=2.067,95%CI:1.776 ~2.045,P<0.05).结论 需要加强对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知识的培训,同时改进报卡方式,提高效率,并加强对传染病报告知识培训的督导检查.  相似文献   
38.
目的了解新疆艾滋病高发区维吾尔族和汉族的干部、教师和医生,对婚姻及性的态度、性行为和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情况及差异,为该地区的艾滋病预防和干预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新疆伊犁州和乌鲁木齐市艾滋病高流行区街道/社区机关、中小学和医院中,18~60岁已婚的维吾尔族和汉族的干部、教师、医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769人(维吾尔族491人、汉族278人),平均年龄为36.98岁。对待婚姻的态度,64.9%的调查对象认为婚姻是神圣的;91.7%不同意或很不同意女性为了生活而卖淫的说法;80%认为女性保持贞操很重要或重要;60.6%认为多次结婚、多次离婚是件丢人的事情;对婚前性行为,58.2%持抵制态度;对"一夜情",72.5%持抵制态度;对同性恋,88.3%持抵制态度;对以上7个问题维汉族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3.5%的调查对象结过一次婚;对待男人找暗娼行为,80.6%认为是不光彩的行为;对待与多人有性关系,82.5%认为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情;以上3个问题维汉族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婚前性行为(32.6%)、婚外性行为(11.6%)、每周性行为次数(34.2%的1次、31.5%的2次)和有婚外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原因(防病占53.4%),以上4个问题维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性行为的年龄(平均为25.22岁)、发生婚外性行为的场所主要是宾馆(占63.4%)、发生婚外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情况(每次都用占55.7%)和不使用安全套原因(主要是没有快感占41.8%),此4个问题维汉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2.4%,汉族为93.6%,维汉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婚外性行为每次都用安全套者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1.83%,有时用的知晓率为91.84%,从不使用的知晓率为92.08%,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艾滋病高发区维汉民族干部、教师和医生对待婚姻及性的态度和性行为存在一定的开放程度,但是维吾尔族相对于汉族较保守,此类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应根据此类人群和不同民族的特征,有的放矢地开展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39.
目的了解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支持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乙肝)母婴传播(Inte-grated prevention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IPMTCT)项目地区的医务人员,对母婴传播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明确下一步项目工作中人员能力建设及支持重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1年9-10月,对2省4个项目县(市、区)所有承担IPMTCT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34名医务人员IPMTCT综合知识知晓率为48.9%(359/734)。88.1%(647/734)的医务人员近1年接受过相关培训。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地域和年龄因素后,有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Prevention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PMTCT)基础的项目地区,医务人员的IPMTCT综合知识知晓率高于无PMTCT工作基础的地区的医务人员[比值比(Odds ratio,OR)=5.810,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4.037~8.362];近1年接受过相关培训的医务人员知识知晓率高于未接受过培训的医务人员(OR=3.014,95%CI=1.674~5.426);乡镇级医务人员相关知识水平低于县级及以上医务人员(OR=0.335,95%CI=0.226~0.496);相对于临床人员,保健、检验等专业人员相关知识水平低(OR=0.413,95%CI=0.256~0.668;OR=0.274,95%CI=0.154~0.487)。结论医务人员IPMTCT综合知识水平普遍较低,乡镇医务人员和从事保健、检验工作的医务人员相关知识更为薄弱,有PMTCT工作基础的地区和近期接受过相关培训的医务人员,IPMTCT综合知识水平高。应进一步加强培训,尤其重视对乡镇医务人员、保健人员和检验人员的培训。加大对没有PMTCT工作基础的地区的培训支持。  相似文献   
40.
The extent of visual perceptual processing that occurs in the absence of awareness is as yet unclear. Here we examined event-related-potential (ERP) indices of visual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as awareness was manipulated through object-substitution masking (OSM), an awareness-disrupting effect that has been hypothesized to result from the disruption of reentrant signaling to low-level visual cortical areas. In OSM, a visual stimulus array is briefly presented that includes a parafoveal visual target denoted by a cue, typically consisting of several surrounding dots. When the offset of the target-surrounding cue dots is delayed relative to the rest of the array, a striking reduction in the perception of the target image surrounded by the dots is observed. Using faces and houses as the target stimuli, we found that successful OSM reduced or eliminated all the measured electrophysiological indices of visual processing stages after 130 ms post-stimulus. More specifically, when targets were missed within the masked condition (i.e., on trials with effective OSM that disrupted awareness), we observed fully intact early feed-forward processing up through the visual extrastriate P1 ERP component peaking at 100 ms, followed by reduced low-level activity over the occipital pole 130–170 ms post-stimulus, reduced ERP indices of lateralized shifts of attention toward the parafoveal target, reduced object-generic visual processing, abolished object-category-specific (face-specific) processing, and reduced late visual short-term-memory processing activity. The results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electrophysiological account of the neurocognitive underpinnings of effective OSM of visual-object images, including evidence for central roles of early reentrant signal disruption and insufficient visual attentional deploy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