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525篇
  免费   2354篇
  国内免费   1414篇
耳鼻咽喉   1601篇
儿科学   419篇
妇产科学   1324篇
基础医学   1233篇
口腔科学   201篇
临床医学   16251篇
内科学   6276篇
皮肤病学   181篇
神经病学   3642篇
特种医学   28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6篇
外科学   4471篇
综合类   37647篇
预防医学   8054篇
眼科学   1622篇
药学   17572篇
  195篇
中国医学   8023篇
肿瘤学   665篇
  2024年   307篇
  2023年   1282篇
  2022年   1187篇
  2021年   1722篇
  2020年   1808篇
  2019年   2032篇
  2018年   908篇
  2017年   1977篇
  2016年   2283篇
  2015年   2679篇
  2014年   5428篇
  2013年   5581篇
  2012年   6636篇
  2011年   7101篇
  2010年   7047篇
  2009年   6566篇
  2008年   6932篇
  2007年   6482篇
  2006年   5746篇
  2005年   6003篇
  2004年   4864篇
  2003年   4747篇
  2002年   3906篇
  2001年   3580篇
  2000年   2646篇
  1999年   2253篇
  1998年   2114篇
  1997年   1911篇
  1996年   1601篇
  1995年   1307篇
  1994年   1009篇
  1993年   644篇
  1992年   478篇
  1991年   423篇
  1990年   387篇
  1989年   367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63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探讨经阴道宫颈缝合并塞纱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妇产科收治的经阴道分娩的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表现出经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的临床症状,之后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处理方式,试验组接受经阴道宫颈缝合并塞纱的临床治疗方式。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出血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结束后30 min,平均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12±38)m L比(127±26)m L,P<0.05],且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28.3%比1.6%,P<0.01)。结论经阴道宫颈缝合并塞纱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临床疗效较好,且操作简单,可最大限度地保留子宫及其功能,有效抑制并发症的发生,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2.
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1,2]、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特点,近年获得极大发展。许多研究证明腹腔镜等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对恶性肿瘤的疗效相当[3,4],因此越来越多的恶性肿瘤选择微创手术治疗。但由于很多恶性肿瘤血供丰富,手术切除难度大,术中止血困难、大量出血的情况不可避免。术中回收式自体血回输(intra-operative cell salvage,ICS)是临床广泛应用的血液管理措施,其应用于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安全性是近年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围绕目前ICS在外科恶性肿瘤手术中应用的现状和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分析比较高龄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适龄产妇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该院分娩的产妇4 56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其分为高龄组(≥35岁,810例)和适龄组(<35岁,3 751例),比较两组产妇妊娠结局,统计产后出血症状,并分析高龄组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4 561例研究对象总活产数为4 617例,其中高龄组活产数为838例,适龄组活产数为3 779例。高龄组产妇阴道分娩率低于适龄组,剖宫产率高于适龄组,高龄组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适龄组,新生儿体质量及其Apgar评分低于适龄组,高龄组产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适龄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有流产史、选择剖宫产分娩、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及其宫缩乏力症状均是导致高龄产妇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 05)。结论高龄产妇随着年龄增长,其产后出血发生率增高,相比适龄产妇妊娠质量降低,而流产史、分娩方式、合并症、前置胎盘及其宫缩乏力症状均是影响高龄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 探讨育龄、绝经过渡期子宫肌瘤患者异常阴道出血危险因素,为异常阴道出血临床精准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06月—2020年06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实验组设为非月经期异常阴道出血的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为无异常阴道流血子宫肌瘤患者。根据第9版教科书年龄18-43岁定为育龄组;44-54岁定为绝经过渡期组(我国妇女平均绝经年龄为49.5岁,80%在44-54岁之间〔1〕)。 应用Excel双录入,核对无误后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用R×C列联表卡方检验、四格表卡方检验及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子宫肌瘤阴道异常出血危险因素的分析,并分别得到OR值与相应95%的可信区间。在此模型中,OR值>1认为是危险因素,OR值<1认为是保护因素。统计学显著性水平设定为双侧p≤0.05,即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部统计分析选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将与子宫肌瘤阴道异常出血相关的33项临床指标纳入单因素分析得出,月经周期异常、肌瘤位置(子宫颈肌瘤)、肌瘤直径≥9cm、血红蛋白异常、子宫内膜癌、核分裂像>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是子宫肌瘤阴道异常出血的危险因素;2.子宫肌瘤异常阴道出血核分裂像>5个与子宫内膜病理性改变和异常阴道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1. 子宫内膜发生病理改变是子宫肌瘤患者引起异常阴道出血的原因之一。2.月经周期异常、子宫颈肌瘤、肌瘤直径≥9cm、血红蛋白异常、子宫内膜病理改变均是子宫肌瘤阴道异常出血的危险因素;子宫肌瘤核分裂像>5个是子宫平滑肌瘤出现异常阴道出血的独立高危因素;3.子宫肌瘤核分裂像>5与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理改变有统计学意义。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得知,月经周期、肌瘤位置、肌瘤大小、血红蛋白、子宫内膜病理变化均子宫肌瘤阴道异常出血的发生有关。 关键词育龄;绝经过渡期;子宫平滑肌瘤;异常阴道出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7.
目的 系统评价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VUGI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分析其用药经济性。方法 采用循证医学方法搜集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联合PPI治疗ANVUGIB的RCT、队列研究进行meta分析,得到相应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结果,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6个RCT均未接受内镜治疗,共610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联合高、中、低剂量PPI治疗在以下方面均优于单用高、中、低剂量PPI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OR=3.34,95%CI(2.03,5.47),P<0.000 01]、止血时间[MD=-9.04,95%CI(-11.69,-6.38),P<0.000 01]、输血量[MD=-1.10,95%CI(-1.46,-0.74),P<0.000 01];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9,95%CI(0.11,2.12),P=0.34]。ANVUGIB患者予生长抑素联合高、中、低剂量奥美拉唑与单用高、中、低剂量奥美拉唑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72.28,217.26,330.37,敏感性分析后显示结果稳定。而接受内镜治疗后应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联合PPI治疗仅1个队列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内镜治疗成功后联合治疗并不优于PPI单药治疗。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联合PPI治疗未经内镜治疗的ANVUGIB患者为较有效的方案,两者安全性相当、耐受性较好,从药品直接成本考虑,高剂量PPI组联合治疗较中、低剂量PPI组联合治疗更具有成本效果性。而对于经内镜下止血治疗的患者两者疗效相当,可考虑单用PPI。  相似文献   
48.
49.
入院后诊疗经过:患儿考虑诊断急性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贫血(中度),予禁食、补液、奥美拉唑抑酸、卡络磺钠联合蛇毒血凝酶静脉止血及红细胞悬液输注纠正贫血等处理。鉴于患儿反复消化道出血原因不明,既往胃镜检查提示正常上消化道黏膜,故定位考虑中下消化道出血,重点警惕美克尔憩室?消化道血管畸形?高位结肠息肉?  相似文献   
50.
脑小血管病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2020,15(4):342-342
目的探讨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患者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分布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6月-2019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基因确诊的连续CADASIL患者21例(CADASIL组),以及性别匹配的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小血管病患者21例(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组)。所有患者均行头MRI检查(含T2^*/SWI序列),盲法读片并记录CMBs的数量和部位,分析两组CMBs分布的差异。结果CADASIL组年龄和常见血管病危险因素比例均低于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组。CADASIL组47.6%患者检出CMBs(共计115个),而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组高达95.2%(共计218个)。CADASIL组CMBs分布以丘脑最常受累(45.2%),其次是脑叶(皮层/皮层下,35.7%)、基底节(11.3%)。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组则以丘脑以外的基底节CMBs最多见(35.3%),其次是脑叶(26.6%)、丘脑(19.2%)、脑干(16.1%)。CADASIL患者丘脑CMBs/总CMBs比例、丘脑CMBs/(基底节CMBs+脑干CMBs)比例均高于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组(均P<0.001)。结论CADASIL患者CMBs分布以丘脑最常见,其次是皮层/皮层下区域,而高血压脑小血管病患者则以丘脑以外的基底节、脑干更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